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大概都會碰到幾個“不誠實”的體育老師。數學老師剛剛宣布體育老師胃痛來不了,轉眼就看見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生龍活虎地扔鉛球。在低年級階段,有些學校還能保證體育課的正常教學,但越接近升學季,體育課越容易被一刀切。我們不妨來看下這一段“卑微”的對話:
“下節要考試?”“暫時不考。”“我上。”“好。”
“下午第二節我上,你休息。”“好的。”
“下節我上。”“好的。”
這是前不久一位體育老師曬出的他與其他教師的聊天記錄。一時間,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場“體育老師有多卑微”的熱議。
事實上,這些年來的中小學,體育課的確日漸式微,學生、家長已習以爲常。不過,現在這個“習以爲常”的情況怕是要變了。2019年12月30日,一項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刷爆了雲南家長的朋友圈——體育與語數外並列100分!
01雲南省中考體育分數提到100分
根據雲南省的中考改革方案,雲南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全科開考,共計14門,總分700分。各學科分值分配爲: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各100分;物理50分;政治、曆史、生物各40分;化學、地理各30分;音樂、美術、勞技各20分,信息10分。這一改革從2020年秋季學期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起開始實施。
這一方案出台,立即引發民衆熱議。對此,雲南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當前雲南的中考招生制度不能較好地體現“五育”並舉,教、學、考、招有機銜接不夠,無法從指揮棒導向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雲南此次改革分值的變化,是根據各科目課時、容量、難度來測算的,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及成長規律,中考體育的考試方式將從三年一考改爲一年一考,初中三年的體育分占比暫定爲20%、40%與40%。考試內容含體質健康監測、技能體能考試兩大項。前者將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進行,占60分,後者是對技能體能的考試,占40分。
“教育部要求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讓其終身受益,所以技能考試中,我們搭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徑、遊泳、武術、拳擊、健美操等項目平台供學生選擇。”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徐忠祥說,本次調整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是讓學校更加重視體育課,讓家長和社會更加重視體質健康,爲實現健康中國、健康雲南貢獻力量。此外,一些實施細則與配套文件還在論證中,將盡快出台。
對于本次改革,有專家指出,在全省範圍內把體育分值上升到100分,雲南還是全國首例。對政策的出台,網友稱“體育老師笑了”,“體育老師終于不用‘卑微’地要課了”。
如今,不僅是雲南省,全國已有多地將體育納入中考。同時,高考政策也在隨著中考開始有所變動,據了解,一些具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在校考中也增設了體育測試,這被視爲體育進高考的重要信號。
02體育承受應試教育和安全風險的打壓
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近年一直備受關注。據中國青年報2017年報道,我國東北某省會城市學生體育藝術發展中心的統計,當地中學生運動會紀錄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項目甚至40年無人打破。其中,女子800米紀錄是1977年創造的、女子100米紀錄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欄紀錄爲1981年創造……
廣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學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抽測結果顯示,對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抽測優秀率僅2.6%,不及格率達16.2%,重度近視率爲49.8%。據中國教育協會體育分會會長毛振明介紹,30年來,包括體能方面的跑、跳、投擲等指標,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國家標准一直在降。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皆是我們長期不重視體育的結果。不重視的原因是什麽呢?
一是應試教育。在“考什麽就教什麽,教什麽才學什麽”的辦學導向下,納入考試計分的科目才被重視,反之則被邊緣化,這也是我國中小學的常態。基于此,基礎教育的學科被分爲“主副科”,體育學科不被重視,體育老師不被待見。不少地方政府也直言,他們會優先保障主科教師的配備,而在升學政績導向下, “副科”被“主科”擠占已是家常便飯。
二是學生安全問題。開展體育運動不免有損傷,甚至意外事故。一旦出現事故,就要追究校方責任,導致學校越來越不敢組織學生體育活動。比如,某校召開運動會,在1000米項目比賽中發生學生猝死事故,這完全是意外,但接下來卻要追究校方責任,最後學校只能叫停運動會,把1000米作爲危險項目,這是全國通行模式。
廣州市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體育教研員車純指出,課堂上學生有任何的傷害事故,體育老師都必須承擔責任。目前,我國在針對校園傷害事故方面,沒有切實可依的法規性文件,能夠讓體育老師免責。這樣一來,溫柔體育課在中學隨處可見,形成了“三無七不”型:“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以及“不出汗、不髒衣、不喘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不長跑”。
于是,在應試教育導向和安全責任的雙重壓力下,不少中小學就只能搞 “灌輸”與“圈養”,比如在課間休息和午休時,不准學生到操場;學校就算有體育場館,大多也關閉,不向學生開放等等。教育部多年前就要求中小學要堅持每天讓學生鍛煉一小時,但不少學校並沒有落實。
2018年,雲南省教育廳對下轄16個縣的小學四年級和初中八年級的抽查顯示,四年級體育開課達標率61.2%,八年級時只有38.7%,而八年級數學周課時已經超過正常課時數的90%。
同時,由于課業負擔大、課外活動少、電子産品濫用,導致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鏡”“小屏奴”誕生。當然,這不僅是雲南省的問題,也是全國性的問題。
以青少年近視爲例:目前,我國“小眼鏡”人數已超過1億人,中、小學生近視率分別爲71.6%與36%。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顯示,總體近視率爲53.6%。高三年級學生近視度數高于600度的占比達到21.9%。
“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已亮紅燈。” 雲南省教育廳民教處處長徐忠祥憂心忡忡地說:“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期,需要相應的運動強度和負荷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就明確提出,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鍾。”
“增加體育課比重與戶外活動時間是有科學依據的。”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院長趙明威說,近視一般是由眼軸變長導致,而孩子在陽光下多運動,眼睛裏的活性物質會分泌多巴胺,它可以抵抗眼軸變長,抑制近視發展。
“副科變主科也好,麻雀變鳳凰也罷,歸根結底,體育課地位上升的原因就一個,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健康的體魄。”雲南省教育廳一位工作人員說。
03“拔高”體育分數後的公衆疑慮
其實早在10年前,體育就逐漸被各地納入中考,作爲中考必考計分科目,不過一般分值在30到50分之間,考生之間很難拉開差距,也無法引起大家重視。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出台,要求學校注重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特長,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要切實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按照開設體育課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
2016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這是在國家層面明確體育在中考中的地位。只是各地在具體落實時,體育分值、等級要求各不相同。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號召“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一場大會對整個學校體育的謀篇布局,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
與官方的聲音遙相呼應,面對近30年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走低的狀況,社會上也屢有將體育納入中高考的呼聲,因此對于本次雲南體育分數改革,大家雖然觀點不一,但支持者居多。
鄭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羅志敏認爲,此舉將是體育教育領域的一次“倒逼”式改革,體育的100分能否嚴格把關很重要,需要教育系統從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增加體育教師崗位、完善體育考核機制、堵住人爲操作漏洞等方面著力。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爲,關鍵要看體育納入中考的效果。“在之前體育分值不高的情況之下,大部分學生最後拿到的分值都差不多,因此並沒有引起大家重視。”在目前中高考的指揮棒下,只有強調體育的分數,學校、教師、家長、學生才會真正地重視體育課。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認爲,加強學校體育的文件再多,只要高考不考體育,很多學校、老師和家長就不會買體育的帳,重視體育只是口頭上的。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關鍵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如果沒有這一條,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
當然,也有擔憂的聲音認爲,將體育納入中高考必考科目,體育課會不會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比如爲了跑步達標,那就突擊訓練;要考遊泳科目,那就玩命劃水。考完了,就丟置一邊。結果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更何況,在應試教育的賽道上,學生負擔已經足夠沉重,再加上體育測試,學生的負擔何時才可能真正減輕?
還有不少人擔心體育考試的公平公正性。一些城市學校建設了較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但在廣大鄉鎮與農村地區,體育師資建設仍有很大不足,體育課教學依然較爲粗放。通過考試固然能夠推動大家對體育的重視,有助于解決體育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同時專家提醒,應避免把改變升學考試結構變爲治標之道。
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季浏指出,體育課程異化爲體質測試課程的現象,其實是“形式主義”的一種表現,其不僅導致學校體育的目標簡單化,而且忽略了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
作爲另一個華人爲主的社會,新加坡一直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素來以辦學認真,學術成就卓越聞名世界,所以,價值是比較高的,而且每年均以高達國民生産總值之3-4%的經費發展教育事業,其教育體系及設施可以和世界各發達國家比媲美。除了各類名校和高分,學生業余的素質教育也是新加坡教育的核心內容!!
目前,新加坡的雙語教學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語言環境非常好。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而華文則作爲第二外語教學,這就意味著到新加坡讀中小學,學生能夠在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又不會遺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教學特色。
那麽,新加坡的教學環境究竟如何?它還有什麽教學特色呢?
這就一定要提到新加坡的CCA課程了。爲了使學生能夠在學校中得到全面發展,新加坡教育部強制性規定所有小學、初中生必須參加四大組別中的一項活動。這四大組別是體育活動團體、制服團體、表演藝術團體、協會和學會團體。 每一組別都有各自的教學特色。
1)體育活動團體:體育活動,就是各類體育比賽項目。體育活動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
2)制服團體:有男童軍、女童軍、紅十字等。這些人基本上每天活動就是穿制服走隊形之類的,當然還有其它的很多。制服團體活動則通過灌輸學生自立、適應力、自律及服務精神來使他們成爲良好公民。是最難進的團體,也是非常辛苦的團體。
3)表演藝術團體:表演藝術團體就是各種合唱團、舞蹈隊、華樂團、管樂團、弦樂團、鋼琴、口琴、手搖鈴、舞台劇比比皆是。
4)協會和學會團體:協會就是一群興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搞搞活動。數學、自然科學、天文學、IT、華文學會,基本上要什麽有什麽。
新加坡CCA課程活動不僅僅使學生在興趣方面得到長足發展,而且,在集體活動中,學生漸漸學會了什麽是吃苦耐勞、團隊合作,因此,對于新加坡學生而言,新加坡CCA課程活動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使學生增強意志、強健體魄、增長智慧等。每個學校的CCA負責教師都會將多方面內容融入到精心設計的各項活動當中,彌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所有活動都強調與社會交流,灌輸核心價值觀,提升孩子的領導才能。
由于學校的氛圍不同,學生對這樣富有教學特色的新加坡CCA課程活動的重視程度也不太一樣。舉個栗子,新加坡萊佛士書院,新加坡本地最好的中學之一,更強調的是培養領導才能,這樣對課外活動的關注程度要高的多。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去參加各種俱樂部(興趣小組),在俱樂部中,學生可以代表學校去參加校際比賽。在初中,學校是規定必須參加CCA(課外活 動),而且如果你想進更好的初院,CCA就需要拿到A1的分數,初院的CCA是否參加就沒有硬性規定了。
當然,這樣一個活動還是少不了評分的。新加坡教育部規定,中學生選擇課外活動時,他們可按自己的興趣,在核心項目中,選擇至少其中一項。在一個標准記分制度下,學生在完成中學教育後,將按其出勤率、成績以及對該項課外活動的貢獻,獲得分數。這個分數可作爲申請院校之用。同時還有助于申請獎學金哦!
CCA類別的具體介紹:
1、俱樂部和社團類
一群意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搞活動。數學、自然科學、天文學、IT、華文學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甚至還有少年飛行俱樂部,不是玩航模,是駕駛真飛機翺翔藍天。
黃志明部長就曾是少年飛行俱樂部成員
2、體育運動類
參加各類體育比賽項目的訓練。體育活動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很多學校尤其是名校都有自己的傳統特長運動項目,比如英華自主中學的遊泳和橄榄球都達到了國家級別專業運動員水平,奧運遊泳冠軍、蝶王約瑟林就是英華校友;幾年前沸沸揚揚的包地鐵、帶全校學生去爲自家橄榄球隊奪冠打氣的也是這家學費很貴的貴族學校了。
包地鐵去看球賽的英華自主學生們
3、制服團體類
男童軍、女童軍、男少年旅、女少年旅、學生警察、學生軍、紅十字會和聖約翰救傷隊等等,基本活動課程是:隊列、救傷、社區服務、唱歌、探險和全民防衛等。制服團體活動通過灌輸學生自立、適應力、自律及服務精神來使他們成爲良好公民。
學生警察團體
4 表演藝術團體類
表演藝術團體就是各種合唱團、舞蹈隊、華樂團、管樂團、弦樂團、鋼琴、口琴、手搖鈴、華劇、舞台劇,應有盡有,很多學校的藝術團體水准之高堪比專業人士,公演甚至一票難求,比如華中的黃城夜韻華劇、萊佛士鋼琴樂隊、德明華樂團等等。
萊佛士書院鋼琴公演
很多中國的家長可能也並不看重CCA,但是對新加坡學生來說卻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因爲CCA有在O考中減2分的重大作用,沒有學生敢不認真對待的。甚至于相對核心課程而言,中三、中四的時候可以放棄多選的科目,但是CCA基本得從一而終,否則有可能影響CCA在O考中減2分。
不僅是升學、申請獎學金,甚至申請國外大學的時候,尤其是美國之類的國家,CCA的成績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稱爲“常春藤直通車”的萊佛士書院,之前曾經出過好幾個SAT2400滿分、但因爲沒有參加任何CCA而被美國各頂尖大學拒之門外的例子。
在CCA得分較高的學生可以享受“升學優待”,拿到CCA分數比較容易,只要保證按時出席社團活動、參加一些表演或比賽,就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但真的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在CCA上也要同樣下功夫才行。很多歐美大學很看重學生在CCA團隊中的含金量,比如說,俱樂部領袖和普通成員,CCA每周付出的時間,以及獲得的獎項,“高分低能”在新加坡行不通。
新加坡教育部認爲,CCA是學生整體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CCA,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同時培養價值觀和能力,爲快速變化的世界做好准備;CCA還促進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學習,玩耍和共同成長時的友誼;參與CCA可促進社會融合,加深學生對學校,社區和國家的歸屬感,承諾感和責任感。
新加坡的中小學(不包括初院,即中國的高中)基本上都是半天上課學習學科知識,剩下的半天則是開展各項CCA的活動時間。新加坡的課程輔助活動CCA是全面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學生福利的一個方面,有別于我國的課外活動。
CCA計分系統
CCA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考評系統。
學校資訊倉有每個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其中就包括課程輔助活動參與情況的記錄和成績。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在校參加任何一項活動,都會通過刷卡或者老師登錄在電腦管理系統裏留下記錄,其出席率和表現直接影響學生參加課程輔助活動所得到的分數。初級學院、高中、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在錄取學生時,課外活動的表現是考慮因素之一。而新加坡的大學生只有擁有了課程輔助活動的分數才能入住學生公寓。
1、領導才能(leadership)
擔任隊長、班長、團長、學生協調員、宿舍管理員、組長、表演指揮、隊服成員、俱樂部或社團負責人等都有計分,各項分數不等,各個學校也有差距。如果參加兩項活動,可以累加,最高爲12分。
2、素質提升活動(Enrichment)
爲提升學生個人品格專門設計了3大類各多個模塊的活動。學生在4-5年內每完成一個模塊可得1分,最多可完成3類各兩個模塊得6分。這一塊很難具體說清楚,因爲每個學校要求是不同的,但是不用擔心,時候到了老師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學生強調清楚的,他們也不希望學生丟分。
3、成就(Achievement)
分成學校代表、獲得獎章和成績表現等3部分。
代表學校參加校際、區域、國際比賽取得最高名次,就可獲得計分,最多可計8分。
成績獎是指參加非競賽類獎項活動,諸如國家青年成就獎,取得獎勵者可獲得計分,最高可得6分;
成績表現,參加校際、區域、國際比賽取得獎勵名次即可獲得計分,最高6分。
4、參與(participation)
參與所選課外輔助課程出勤率高于75%者,可計最高10分;
對于出勤率 50%-74%者,可允許次年補足,否則不予計分;
對于除健康原因外低于50%的出勤率,不予計分。
這個分數是最容易拿到的,注意有些CCA是假期有活動的,能不請假盡量不要請假。
5、服務(Service)
在中學期間參與社區活動超過100小時,計5分。
對于校外社區活動的性質、組織 單位等均有明確規定,不在規定之列的均不能取得計分。一般來說,級任老師會安排學生做滿100小時服務活動,不用學生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