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福利理事會推出“社會服務領域策略重點”報告,旨在提供且催化點子,促進政府、私人企業與個人的協作,達致“讓人人都有能力,在一個包容與關愛的社會裏有尊嚴地生活”的願景。
胡潔梅 報道
面對社會資源有限,社會服務的生態環境應擴大至慈善組織以外的機構與企業,加強社會各方緊密協作,一同創造可持續的社會支援。
國家福利理事會所領導的委員會推出“社會服務領域策略重點”(Social Service Sector Strategic Thrusts),這個五年策略報告旨在提供且催化點子,促進政府、私人企業與個人的協作,達致“讓人人都有能力,在一個具包容與關愛的社會裏有尊嚴地生活”這個共同願景。
21名來自福理會、政府部門、企業、慈善機構代表的指導委員會經一年多討論、收集反饋後推出這份參考報告。報告昨天在社會服務峰會上推介,策略重點涵蓋三方面,包括支持個人和家庭自立、以創新方法建立有效的社會服務組織,以及打造緊密協作的社會服務生態。內附有一些建議,例舉本地與海外的支援項目、機構間如何協作等。
福理會上次推出社會服務領域的策略報告是在1998年,當時以邁向21世紀爲重點,強調改進監管、鼓勵志願工作等。新的策略重點建立在之前的基礎上,並把觸角拓展到“非傳統業者”。
福理會副主席範秀平指出,面對人口老齡化、人力和資源有限等挑戰,新的策略重點要確保社會服務能與時俱進,應對這些挑戰。“傳統的社會服務生態環境只讓人聯想到慈善組織和受益者,但這點須改變,我們也要鼓勵企業負起社會責任,公共和私人領域等攜手創造可持續的方案。”
盡管報告不以強制落實措施爲目的,但她希望它有助于改變人們的觀念,意識到要應對社會服務的挑戰需靠集體協作。至于如何評估成效,範秀平表示福理會下來會定期進行的生活素質調查可作爲參照之一。
福理會最近公布的生活素質調查顯示,殘障者和精神病患者在社會獲得一定尊重,但這個群體仍覺得他們缺乏獨立做決定的能力,難以實現個人抱負。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在峰會上也強調集合各方專長,發揮更大的社會功效。“每個人都有責任關懷與服務社區,我們需要各方的多元強項。例如,學術界可通過研究讓政府機構和社會服務組織了解如何能有效地提供服務。”
基層、企業與機構等也能扮演角色,支持社區與個人,“關鍵是在適合的層面進行協作”。而政府方面也會支持策略重點,發展社會服務領域的人力計劃,爲領域栽培人才,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能力。
盡管報告的一些建議一些福利組織已在執行,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進會(MINDS)副執行長曾明春說:“它爲社會服務領域與社會其他階層確立更清楚的方向,希望有助于促進更廣泛的協作。借助各夥伴專長,援助的成效會更大。”
不過,一些與會者在峰會對話會上也反映,阻礙協作的最大原因是,各機構間存有不同利益。對話會嘉賓之一SPD(前稱體障人士協會)會長謝邕邕則反映觀念轉變的重要。福利組織不能一成不變,要應需求更新服務,在照顧有需要者的同時,也得確保能創造盈利來維持援助項目。
昨天出席社會服務峰會的約700人,包括私企代表,都獲取新的策略報告。有興趣者可上網www.ncss.gov.sg∕4ST。
兩機構試行培訓計劃
培養智障者領導能力
刊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