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福州城,密密麻麻的房屋以及遠處的烏塔。福州,又稱榕城,位于福建東部、閩江下遊。福州城建于公元前202年,曆史上長期作爲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曆史悠久。戰國時期,楚國滅越國,越國後裔遷到福州一帶和當地閩族融合並建立閩越國。漢武帝平定閩越後,遷民于江淮之間,福州這一曾經繁榮的地方王國一度凋零。
鼓山湧泉寺。西晉滅亡後,中原地區的士族百姓大量南遷,其中不少人舉族入閩,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産技術和文化,促進了福州經濟文化的複蘇與發展。
越王山。唐朝末年,王審知兄弟入主閩地,建立閩國,以福州爲都。到北宋時期,閩地經濟文化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曾出過多個宰相。蔡襄、曾鞏、程師孟、辛棄疾等名臣先後在福州做地方官,勵精圖治,使福州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福州西湖。從明朝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明朝時的福州造船業非常發達、航海技術先進。明朝晚期,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國與福州的接觸日漸頻繁,使福州成爲當時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1927年,福州街頭,賣花的老人。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亂平息後,福建地區結束了明末以來的混亂局面,穩定的環境使福州城大規模發展。清中前期,福州作爲中國重要的海洋貿易中心,主要貿易對象爲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日本和琉球。經濟的繁榮使人口猛增 ,到道光年間,有歐洲人估算當時福州城人口達50萬之多。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福州成爲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先後有17個國家在福州設立領事館。晚清的福州是當時中國較現代化的城市,也是洋務運動的重要地區。1866年,清廷在馬尾設立福建船政局,以建造現代艦船,並開設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福建船政學堂。隨後,福建水師成立成立于福州,因此,福建也被成爲中國海軍的搖籃。
1927年,福建白塔寺院內。白塔寺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原爲藏經之用。兩年後,朱溫稱帝建立梁國,白塔寺改名萬歲寺。明朝時,主要殿宇毀于倭亂。現存白塔寺建築于清道光至光緒年間重建。
倭寇瞭望台。明末,倭寇曾在沿海許多地方建有瞭望烽火台,但在福州只有南台背面山丘上這一座。
1927年,福州萬壽橋,今天的解放大橋。橋的下面是蛋族人的船只。(圖片來源:《亞細亞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