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過的人,特別是年齡稍長的,對于大鍋菜是再熟悉不過了。在以前,每當村裏有了紅白喜事,村裏管事的人便開始張羅起宴席來。吃過大鍋菜的人,從年齡上來說,一般都是80後以前的,現在的年輕人吃過的不多。以前條件差,逢年過節,或者村上有了紅白喜事,宴席必須要擺啊,吃什麽呢?那就是大鍋菜。農村裏紅白喜事上的大鍋菜,說真的,這種菜,才是真正的人間美味!
一碗端的大鍋菜,磚砌的土竈台,斧子劈的大木頭,直徑一米的大鐵鍋,時令的蔬菜,再加上諸如現炸的酥肉、粉條子或者粉皮等等,這就是農村紅白事裏大鍋菜的標配。吃完早晨飯,村裏來幫忙的人便早早地來到了主家,壘竈台,准備各種食材、餐具,然後便開始劈柴點火,准備開始炖制大鍋菜。每當這個時候,往往是全村最熱鬧的時候。男人當大廚,女人摘菜、洗碗,有說有笑,那個場景是真得熱鬧。
有一句話說得好,“甯舍一酒席,不舍大鍋菜”,農村裏的大鍋菜,省城裏的名廚也做不出來的特色,愣是讓農村的大叔大嬸們做得有滋有味。這個大鍋菜最考驗的,就是廚師的功力了,廚師只做這一道菜,可謂是百煉成鋼。這個大鍋菜要是炖好了,粉條軟而不斷,豆腐泡又嫩又香,白菜不能炖的太軟也不能太硬,火候的掌握很重要,還有就是炝鍋,只有炝好了菜才能入味。廚師在做大鍋菜上,從來不講成本,料要足,肉要多。大鍋菜必須要用劈柴燒,大火燒開小火慢炖,不蓋鍋蓋,大油封鍋面,即使是煙囪裏冒出來的灰渣子落進鍋裏,都能算是一種材料,這就是最地道的大鍋菜。
農村裏辦事的頭幾天都是熬大鍋菜吃,只有正日子才是正式的酒席。當然,各地的大鍋菜也不完全是一樣的,有的地方的大鍋菜就不用白菜,而是各種肉片、雞塊、汆丸子、豆腐皮、銀耳外加少許芹菜。有的地方的大鍋菜要分開來做兩鍋,一鍋是葷素搭配的,一鍋專門用來做滑魚條或者滑丸子,配上木耳和雞蛋皮,這鍋菜成本可不低,有菜有湯,出鍋前撒上胡椒粉,那個味道別提多美了。
按說飯店的佐料比農村全,可爲什麽就是做不出農村大鍋菜的味道呢?除了廚師技術高、大鍋菜用料實在之外,炖制的時間長是關鍵,大鍋菜必須慢炖才會出味道,最少要炖好幾個小時,有的甚至是要炖一夜。另外就是做菜時所用的火了,飯店裏的竈火跟大鍋菜用的劈柴是沒法比的。這大鍋菜炖的好吃,一般都剩不下太多,比正式酒席吃的還要多。這讓小編想起了小時候的情景,每家辦完大席之後,會把所有的剩菜都倒在一起,裝在鐵桶裏,然後給鄰居或者關系比較近的本家每一家都分一點。對于當時很少有油水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覺得實在是太好吃了,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頭段時間回了一趟老家,其實也是奔著大鍋菜去的,席間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主家的客人中有一桌是從省城過去的,他們的席桌上擺了十幾道正規好菜,是專門用來招待他們的。席間,有人說讓他們嘗嘗大鍋菜,也許他們也愛吃,這一嘗不要緊,一桌大菜全都剩下了,人人抓碗拿筷子,每人吃了至少兩大碗大鍋菜,不斷誇這大鍋菜太好吃了,高級飯店裏根本就做不出這種菜來。想想當時的場景,確實很好玩。
其實現在即使在農村,大鍋菜也是做得比較少了,就像上面說的,小編只要是聽說哪家要辦大鍋菜了,只要是有時間,即使路程再遠,都是要去的。一個竈台一口鍋,一碗大鍋菜加幾個饅頭,簡單但是好吃,這就是人間美味,大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