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學者認爲,雖然越來越多青年不再將婚姻視爲人生的必要事項,但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生活對青年而言很重要,而且仍然是很關鍵的,這有助于維持社會穩定。
針對本地青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八成的青年將婚姻視爲重要的人生目標,但認爲最好不要結婚或沒必要結婚的人,比率在六年內增加近一倍,從2010年的18%上升到去年的33%。
全國青年理事會去年10月至12月針對3531名介于15歲至34歲的青年進行了關于志向、價值觀、社交等多種課題的調查,並于昨天公布結果。該理事會從2002年開始展開首個全國青年調查,去年是第五次。
調查結果顯示,盡管維系堅實家庭關系與擁有自己的房子、掌握新技能和知識、事業成功和賺很多錢並列本地青年五大非常重要的人生目標,但逐年來的調查結果反映,越來越多青年不再將婚姻視爲人生的必要事項。
針對本地青年的婚姻觀發表看法時,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何光中說,隨著社會對同居的態度日漸開放、周遭有朋友離婚等,種種因素多少會影響青年對婚姻的態度,而且他們或許在人生中有其他婚姻以外的志向要追求。
不過何光中認爲,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生活對青年而言很重要,而且仍然是很關鍵的,也有助于維持社會穩定。
“在社交生活方面,年輕人需要某種穩定性。因此,這意味著在青年的生命中,有一群人可以分享快樂、夢想和成就,是他們信任、可傾訴心事的對象。”
在家中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的郭振順(17歲)就讀于立化中學,目前有穩定交往的女友。盡管朋友群中確有一些人不再將婚姻視爲人生的必須,但他很向往結婚。
“我幾乎每晚睡前都會和哥哥姐姐聊天,從小和家人關系密切。我認爲,有個人可以白頭偕老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和女友有共識,會在事業和經濟狀況穩定後考慮婚事。”
除了婚姻觀,調查也顯示新加坡人身份讓青年引以爲豪。在這個課題上,受訪青年累積的平均積分爲3.37(滿分4分爲非常引以爲豪)。
此外,去年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分別有60%和45%的青年有其他種族和國籍的朋友,多數本地青少年也認爲自己能自在地與其他種族的同胞共事。
另一方面,理事會去年增設了與應對人生挑戰和韌性有關的調查問題。
三大因素打擊青年自信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在上述課題上平均累積的積分介于3.23至3.34分。在該調查中,滿分5分大致上意味著受訪者強烈認同自己有自信和能力應對挑戰。
這意味著,本地青年在應對人生挑戰時,並非完全自信滿滿,而他們的三大壓力來源是未來的不確定性、課業和邁向成年需面對的挑戰、壓力和挫折等。
除了全國青年調查,從今年起至2022年,全國青年理事會將與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IPS Social Lab)合作進行首個全國性的本地青少年縱向(longitudinal)研究。研究對象爲3600名介于17歲至24歲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旨在更全面了解本地青年的經曆和人生中的轉折,以及不斷改變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