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學者認爲,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不確定因素,以及缺乏新穎概念的情況下,投資者保持觀望態度。不過,新加坡處在增長快速的東南亞中心,因此還是受到投資者密切關注。
全球起步公司融資規模今年首季環比下滑近兩成,不過新加坡企業逆流而上,集資數額增加三倍至近21億美元(約28億新元)。
受訪學者認爲,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不確定因素,以及缺乏新穎概念的情況下,投資者保持觀望態度。不過,新加坡處在增長快速的東南亞中心,因此還是受到投資者密切關注。
根據數據平台Crunchbase發布的2019年首季的創投報告顯示,全球起步公司的融資規模和交易次數皆出現環比下滑的現象。今年首季,融資規模下滑19%至749億6000萬美元。
世界各地企業的融資規模從2014年開始走高,去年更是刷新紀錄,並于第四季達到頂峰,籌集925億5000萬美元。報告指出,這主要是因爲中國企業集資規模大跌。
采用不同方式統計企業融資的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和普華永道(PwC),在最新的報告也點出集資規模和交易次數減少的現象。
不過,《聯合早報》從Crunchbase綜合的資料發現,東南亞區域則出現相反現象。
本區域今年首季的融資規模達25億9064萬美元,環比上揚了44.8%。這期間共記錄131宗投資活動,比上一季多出25宗。
當中,最大的兩項交易來自新加坡的科技公司Grab和服裝電商平台Zilingo。
Grab上個月宣布在H輪融資活動中獲得日本軟銀(SoftBank)Vision Fund的14億6000萬美元注資;Zilingo則于2月完成D輪的融資,籌集到2億2600萬美元的資金,參與者包括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淡馬錫控股,以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投資單位EDBI。
其他的大宗交易則來自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包括預召服務供應商GOJEK、金融服務平台Akulaku,以及越南支付平台Momo。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企業在過去五個季度中,四度處于領先位置。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兼任講師盧明福博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全球融資規模放緩但新加坡上漲,可見本地市場依舊活躍。
投資中位數款項增加 顯示起步公司生態趨成熟
他指出,每項投資的中位數款項有增加趨勢,顯示起步公司生態圈趨向成熟。
新加坡國立大學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主任盧耀群副教授指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近期不確定因素對融資規模減少也有影響。
他說:“另外,投資者是有充裕資金,不過目前限制投資的是缺乏新穎點子。”
盧耀群解釋,像共享腳踏車等概念不具可持續性,投資者因此持觀望態度。他認爲,5G網絡降臨會讓物聯網等科技普及化,預計屆時會帶來更多創新起步公司和點子。
他認爲,東南亞潛力十足,會是另一大消費市場,因此也成爲投資者注資之處。
“新加坡的融資規模占比較大,顯示這是公司拓展業務到東南亞的樞紐。這就有如要進軍北美市場前,就得到硅谷一樣。”
盧明福指出,本地目前大部分的款項都是注入獨角獸企業,例如Grab。另外,像Carousell、ShopBack和Carro等電子商務平台也開始籌集更多資金並爭取市場占有率。
其中兩家公司本周就集資作出宣布。Carousell獲得跨國網絡和媒體集團Naspers旗下OLX的5600萬美元注資;ShopBack則在新一輪的集資活動中,得到日本電子商務巨頭樂天(Rakuten)和EV Growth等方的4500萬美元款項。
不過,盧明福認爲,本地須要有更多並購活動和企業公開售股。
“這會帶來溢出效應,因爲企業家脫售公司後會再次創業。這就像硅谷的連環創業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