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咱們接著聊劉家成導演的創作生涯。他所執導的《情滿四合院》于2017年10月4日在北京衛視黃金檔播出,隨即成爲京味劇的代表性劇目。
播出之後倒轉運了,它入選了2017年廣電總局電視劇選集,第二年獲得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並且把何冰推上了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的寶座。
劉家成是導演兼制片人,身負巨大壓力。當時投資方的癖好有二:一是希望能有一個市場中成功的範例爲參照,說白了就是想跟風,求保險系數;二是喜歡拿個表格來衡量劇本,表格上寫著市場需要的各種元素,如果你沒有,他們就不踏實。
劉家成堅決不跟風,也無法給投資方拼湊市場元素。但他幸運地遇到了理念相合的藝照天下,作爲基本盤。再之後,在劉家成的遊說下,其他幾家投資方也進來了。
他們都看准了一點:既然《傻春》能播好,這批觀衆不會在一兩年之後就消失,《傻柱》一定有它的目標觀衆。當然,他們也做了賠錢的最壞打算。
《傻柱》投資5000萬,在當時算中等成本。在選角環節,劉家成又遇到了新的阻力。市場轉軌,視頻網站崛起,電視台刮起青春風潮,一部劇能不能發出去,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請到一線明星。
扮演傻柱的何冰和扮演秦淮茹的郝蕾都是演技派,但都不是“一線明星”,更不是流量明星,這就讓投資方很糾結。
《傻柱》開機儀式
事實證明,何冰和郝蕾,以及其他的一衆老戲骨都用對了。他們熟悉北京文化,演技精湛,所謂的京味兒就是從他們的一招一式和字正腔圓中顯現出來的。
劉家成和何冰也很有淵源。1993年,何冰的第一部電影《英雄劫》,他和姜武、柳雲龍演三兄弟,劉家成就是武戲導演。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之後有一部電視劇,雙方擦肩而過。
到了《傻柱》這裏,在弄劇本當中,劉加成有意無意就往何冰的形象上靠。還跟何冰逗悶子說:這就是給你寫的一個劇本。
因爲總有不同的市場反饋,所以總有人推薦這樣那樣的演員。見了很多人以後,劇組最後還是決定用何冰。劉家成把意向一說,又是一拍即合,十分鍾之內就把合同簽了。
劉家成說,”我這個制片人不是虛的,所有的條件在這十分鍾之內談妥。兩個北京人在一起聊合同太簡單了,就差不多伸袖口,動動手指頭,就完成了。”
左起:劉家成、王之理、畢彥君、李光複、沈丹萍
王之理的一稿劇本出來,劉家成就敢建組了。建組的同時,他會把關于一稿所有的意見給到編劇。導演籌備,編劇修改,劇本再過一遍就開機了。一旦劇本成型,他們就不在現場改了。在拍攝《正陽門下小女人》時,女主角蔣雯麗說,“原來我的戲好多都得調整台詞,這個戲我一句話都沒法動。”
《傻柱》的拍攝過程中,何冰有一些即興發揮的東西,豐富細節,錦上添花。劉家成從來不拒絕,只要好就用。不過他也強調職能分工:“你有一個想法,講給我聽,我會如實告訴你好不好。沒有劇本好,一定按照原劇本來。如果真的好,你捎上1我們還能給你加2,戲就給推上去了。”
劉家成說,“如果光是導演,可能頂不住來自市場的這麽多的壓力,創作上早就投降了。因爲還是制片人,接這部戲的時候講好了,要以我們這邊爲主。創作的事,最終要由導演跟制片人來決定,那不就是我一個人來決定嗎?當然我們也顧及市場了,但是該堅持的還是堅持了。”
“另外,就《傻住》所發生的一切,制片人跟導演是一個人,它才能完成。就這點錢在那擺著,能搭那麽大景,能請那麽多好演員過來嗎?場景費花了兩百萬,都超出去了,後期也沒少花錢,就這點兒水你怎麽活著?你要從這邊省下來,到那邊去用,對吧。包括導演要做表率嘛,我和何冰、郝蕾,全是在一個招待所的環境裏住。”
這部劇中有一個集了惡之大成的人物:許大茂。劉家成說,“我們從60年代走過來嘛,我生活的環境裏,真有許大茂這樣的人,每個街道一定有那麽三四個。專門使壞,損人還不利己,這三四個人合起來就是一個許大茂。這個稍微帶點兒戲劇性,更集中吧。”
一切電視劇都是當代史。京味劇也不例外。劉家成的系列京味劇接續了老舍的平民敘事,有別于王朔的大院文化,爲過去幾十年住在胡同裏的北京人存了照,留了影,做了記載。這些劇屬于戲劇藝術的範疇,也是社會變遷的實錄,別有一番文化價值在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