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錦囊
根據新加坡壽險協會的建議,若要在意外發生時獲得足夠的基本生活保障,國人的投保額應至少爲年薪的10倍。若擔心保費構成財務壓力,可以從保費低、保額高的定期保險開始。
顧名思義,定期保險就是在一定的投保期限內,爲受保人提供保障。
與包含儲蓄和投資元素的終身保險相比,定期保險雖然沒有紅利,但保費可以便宜七八成。
購買保險對新加坡人來說不是什麽新鮮事,但許多國人沒有意識到,他們投保的額度可能並不足以在意外發生時爲家人提供充足保障。
保誠保險(Prudential)6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350名受訪新加坡人中,67%把保險視爲個人財務規劃的重要一環。
多達六成受訪者也認爲,現有的儲蓄和保險足夠應付不時之需。但事實上,85%國人沒有充分投保,只有15%受訪者的投保額達到年薪的至少五倍。
根據新加坡壽險協會的建議,若要在意外發生時獲得足夠的基本生活保障,國人的投保額應至少爲年薪的10倍。若擔心保費構成財務壓力,可以從保費低、保額高的定期保險(term insurance)開始。
顧名思義,定期保險就是在一定的投保期限內,爲受保人提供保障。與包含儲蓄和投資元素的終身保險(life insurance)相比,定期保險雖然沒有紅利,但保費可以便宜七八成。
財務顧問公司瑞安聯(RAY Alliance)常務董事吳良蒲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終身保險的保費通常占投保額的20%至25%,而定期保險保費僅占3%到4%。
“許多投資者選擇終身保險,是爲了獲得投資紅利。但如果他們對投資有一定了解,完全可以購買定期保險,用省下來的保費投資長期債券等産品,獲取更高回報。”
保誠保險新加坡保障部門主管吉爾斯(Alistair Giles)說,定期保險的目標受衆,通常是年齡介于25歲至49歲的工作人士,當意外發生時,保險可爲家人提供保障。
新加坡壽險協會指出,消費者可根據多個因素來評估自身投保額是否充足,包括現有債務和借貸情況、子女教育開支、家中有多少人要供養,以及在意外發生時想要留給家人多少保障等。
各類直購壽險産品中 定期保險最受青睐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去年底放寬條例,允許消費者直接上網購買所有壽險産品。在各類直購壽險産品(Direct Purchase Insurance)中,價格較低、條款相對簡單的定期保險最受青睐。
消費者也可到金管局推出的壽險聚合信息網站www.comparefirst.sg,對比不同保單的涵蓋內容和保費價格。
個人理財顧問公司星融(SingCapital)總裁謝诏全受訪時說,在比較不同定期保險配套時,消費者最關心的往往是保費高低。不過,不同公司保單提供的保障年限、保障範圍和對投保人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應該把這些因素也納入考量。
推出有彈性定期保險計劃
“一些保單的保費較爲便宜,但保障期相對較短,例如只受保到60歲或65歲。如果投保人是在35歲前生兒育女,保到65歲時,子女已經成年,能夠自食其力了,這時停保問題不大。但如果投保人較遲生育,就要受保到70歲甚至75歲,這時就需要選擇年限較長的保單。”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和醫療保健意識增強,更多保險公司推出有彈性的定期保險計劃。保誠保險日前就推出定期優勢保險計劃(PRUTerm Vantage),除了最基本的死亡保障,計劃也允許投保人添加危重疾病和殘疾等附加利益(rider),在患病或身殘時獲得一些經濟援助。投保年限從10年起跳,最長可保到100歲。
這項計劃的最低投保額爲50萬新元,除了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外籍人士也可投保,並選擇用新元或美元繳納保費。在新元計劃下,投保人還能將死亡保障提高至原定投保額的兩倍。
安盛人壽保險(AXA)去年也改善定期壽險産品AXA Term Protector,把投保年齡從75歲延長到99歲。投保人可選擇一次過支付保費,或分五年、10年、15年或更長周期來繳付保費。
英傑華(Aviva)的壽險産品My Protector,則允許投保人把定期保單轉換爲終身保單或儲蓄保單(endowment),投保人還可以在五年或10年後更新保單。
謝诏全說,可更新保單近年來受到年輕投保者青睐,因爲無需一次過投保二三十年,只要在保單到期後再根據個人需求,決定是否更新。
“但多數保單在更新後,保費也會隨之上漲。如果每五年更新一次,長期累計繳納的保費要比一次過投保貴得多。投保人應該權衡,是否值得用更高的保費換取選擇的自由。”
吳良蒲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具有附加利益的保單時,應留意不同保險公司對保障疾病的定義。他說,本地保險公司對晚期嚴重疾病的定義大同小異,但對早期和中期疾病的定義有較大差別。因此,消費者在投保前,應仔細研究保單涵蓋的疾病類型。
分析師:在人生不同階段檢討保險計劃
不少年輕人在工作不久後就買定期保險,以期一勞永逸。但受訪財務分析師提醒,隨著人生步入不同階段,生活重心和財務保障需求也會發生變化,應該在必要時對保險計劃進行評估和檢討,或咨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吳良蒲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對保險的需求主要以自身保障爲主;當他們結婚、買房和生孩子後,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多,也肩負更大的家庭責任,這時就要考慮是否要提高投保額,或是購買其他種類的保險,保障不同方面的需求。人到中年後,就要開始爲退休生活做准備。
“一個人在20歲和50歲時,對保險的需求有很大差別。消費者無需在年輕時就購買所有保險,但要適時調整保險計劃,確保自己和家人充分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