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有著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和常人難以企及的樂感。但因不是科班出身,她刻苦鑽研業務,很快在團裏脫穎而出。1965年,朱逢博因排演歌劇《嘉陵怒濤》表現出色,被借調到上海舞蹈學校,擔任芭蕾舞劇《白毛女》的伴唱,這一唱就是9年。
1967年,朱逢博與同事施鴻鄂在上海組建家庭。施鴻鄂比朱逢博大3歲,也是難得的歌唱天才。他16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後赴保加利亞深造,榮獲過國際聲樂大賽金獎。回國後,施鴻鄂成長爲著名的男高音抒情歌唱家。婚後,朱逢博成了丈夫的學生,得到過他的悉心指點。
朱逢博與兒子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朱逢博事業的黃金時期,她既能唱民歌,又能唱流行歌曲,還成功地將西洋唱法,融入到中國民歌中,開創了一代歌風。她演唱的《等到滿山紅葉時》《青春舞曲》《那就是我》《尼羅河畔的歌聲》《寶貝》等上千首歌曲,許多至今還傳唱不衰。
1985年,朱逢博創建了上海輕音樂團,並擔任團長。這是中國第一個輕音樂團。此後,朱逢博開始淡出舞台,以教學、培養學生爲主。
步入晚年後,朱逢博與兒子兒媳一家,住在上海郊區的一處公寓裏。她住樓下,兒子一家住樓上。兒子施勁擅長雕塑,還經營一家演出公司。朱逢博的孫女也很優秀,在同濟大學新聞學院就讀。朱逢博患有糖尿病,孝順的施勁每天都下樓給媽媽注射胰島素。媽媽吃的穿的用的,他都會提前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