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指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成犄角對峙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期間,雖然兼並戰爭仍舊繼續進行,但是,由于三國的統治者爲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都比較重視在社會生産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安定。
我們知道,在曆史上一旦出現國內混亂,就很容易出現外地入侵的情況,比如說曆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五胡亂華又稱永嘉之亂,是指西晉時期塞外衆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他們所建立的十六個政權合稱十六國。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加深了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的文化經濟交往。漢族從黃河流域進入長江和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增進了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的文化經濟聯系。
在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可謂是比比皆是,比如說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便是在明朝末期,李自成起義,于1644年推翻了明朝政權,天下大亂之時,清朝趁機勾結明朝判臣吳三桂,隨後率領關外鐵騎入中原,建立起了清王朝。
自董卓于公元189年入宮廢少帝劉辯奪權以來,便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群雄分割稱霸一方的局面,爲何卻沒有外敵敢入侵呢?其實,三國時期也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只不過被這幾個人給鎮壓了下來。
三國時期,劉備西抗羌戎,曹操北抗匈奴,孫權則南海,一人管了一邊。雖然內亂,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分得很清楚。誰敢跑來湊熱鬧,就一起打出去。
當然,鎮守邊界的首功,要得屬于西涼馬家。外族人入侵主要便是鮮卑族以及匈奴,都是遊牧民族,以騎兵勝人。但是遇上了同樣以騎兵聞名的馬家軍,就可謂是毫無勝算了。在當時從西北到東北綿延幾千公裏的防線,都是由馬家軍鎮守。西涼馬家軍在三國可謂是威名赫赫,比如說被列爲“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在中原便鮮有敵手,連曹操都要避其鋒芒,在西涼人眼中更是戰無不勝的“天威將軍”。還有馬騰也是十分骁勇的西涼武士。正是因爲他們打出的名聲,外族聞風喪膽,更別說來入侵了。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占據了北方,很多的外族侵略者,幾乎都來自北方,因此曹操抗擊侵略者是功不可沒,曹操的兒子曹彰是曹操衆多兒子當中最能打仗的一員,爲平定烏桓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曹彰也在北方的遊牧民族當中一戰成名,讓那些外來民族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