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去過新加坡,看到他們朋友圈發的照片很漂亮,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新加坡的垂直綠化做得特別好,還有熱帶植物品種豐富。這次旅遊之所以選擇新加坡,原因有二:一是想看看“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是怎麽踐行新加坡“花園城市”理念的;二是世界這麽大,想帶家人出去看看。
這次重點考察的地方有樟宜機場、濱海灣花園、植物園、聖淘沙、國家博物館、城市道路等景觀。
既然是花園城市考察,就先從曆史開始…..
新加坡博物館是了解曆史的好地方,博物館不大,但能了解到一些關于花園城市的信息。(在這裏也了解了一下新加坡的曆史也是被日本侵略過,裏面介紹了日本從山東入侵,一路往南到新加坡,同時也介紹了八九十年代新加坡經濟發展)
1965年新加坡共和國剛剛成立時,經濟癱瘓,事業嚴重,社會秩序混亂,2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連片的棚戶區泥濘不堪,垃圾遍地、蚊蟲肆虐,島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沼澤地,新加坡河畔的商業區混亂破敗,商業垃圾和生活垃圾將新加坡汙染成一條臭水河……
圖下的照片是當時一些老百姓的生活情景照片。那種感覺很像是很多落後城市,經濟和環境都一樣,跟“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發達國家很是不搭。
如何找到一個突破口成爲新加坡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新加坡從環境建設入手,多年後,時任總理李光耀先生回憶:
打造“花園城市”的推動力,首要是爲了增強國人的士氣。
曆史證明,這一睿智的選擇爲新加坡的發展尋找到了突破口,引導新加坡培育了核心競爭力,開啓了通往成功世界的大門。
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經曆五個階段讓我感觸特別深刻。這五個建設經曆跟我剛參加工作那時參與五緣灣建設有很多相似之處,也許是當年劉太格對廈門有做個類似的規劃,管理層有借鑒並創新吧。
當年剛到五緣灣時也是汙水橫流、灘塗淤泥一片、植物單調。所以第一個階段以綠化爲主,當時重點考慮兩個東西,一個是選擇適合抗風耐鹽堿的植物品種,保證存活;另外一個是考慮高大速生的植物品種,當時有大樹(高大速生喬木品種)種植計劃,目的是先保證有一定的綠量(新加坡博物館內有一個專館介紹新加坡最老的樹,對國內的大樹有做過調研統計和保護);然後第二個階段提出花化彩化香化的“三化”計劃,在保證骨幹和基調樹種成活成長的基礎上,開始運用大量的開花、彩葉植物,豐富中下層群落的植物品種,保證植物多樣性;第三個階段是文化藝術化,雕塑小品的規劃、增加一些文化活動,如帆船文化節、藝術展等;第四個階段是金磚時候的重點提升,融入海綿城市、增加節點景觀重點打造,提升景區人氣等。
了解完曆史後,開始考察第一個網紅景點,濱海灣花園。
先來張鳥瞰,站在新加坡最高大上的金沙酒店空中花園拍攝整個濱海灣花園的整體鳥瞰。
濱海灣花園最大亮點就是超級樹和“雲霧林+花穹”這兩個室內植物展覽館。
這個角度最適合拍照,設計預留了一個非常幹淨的草坪空間,背景就是濱海灣金沙酒店和超級樹。
超級樹給人感覺就是大氣上檔次,白天看外形,加上空中步道可以收點門票可以帶點創收,晚上看夜景燈光秀也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濱海灣南花園區內有兩座高大迷人的拱形場館,這是兩個全封閉的植物冷室,說它冷是相對于新加坡的熱而言,其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溫室。兩座場館的占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具備控制溫度的室內植物園。“花穹”和“雲霧林”是建築、環境和園藝三者完美的結合,曾于2012年榮獲世界建築節年度最佳建築獎。
兩個溫室臨海而建,以鋼和玻璃爲主要結構,最大程度的優化了觀景視野,給人以通透現代的感覺。這是兩個節能的建築,它們使用了最新的可持續性建築技術,配備了水流收集和過濾系統。兩個溫室內栽培著二十幾萬株植物,來自全球各個大洲(南極洲除外)。
“雲霧林”前的35米高的瀑布,清澈冰涼的水花飛濺,惹得遊人驚叫連連。透過這層“水簾”,隱約可見“雲霧林”的內部另有乾坤;再看雲端旁邊竟有遊人的蹤影浮現,看來好戲才剛剛開場。
在入戲之前,先談談我對新加坡兩個印象深刻的景點景觀,一個是雲霧林,中間綠色建築凸起,四面環繞垂直綠化和瀑布;一個是樟宜機場的“星耀樟宜”,中間凹進,瀑布從中而泄,這一凸一凹的手法,我用個名字表達叫“凹凸有致”,而且都用到水元素,打造出震撼的效果,也許兩者之間沒什麽關聯,但看完景點後,對這兩個的印象特別深刻。
回到“雲霧林”景點,雲霧林,一個讓你“騰雲駕霧”的巨大冷室,冷室中央有座35米高的巨大山體,山體上生長著茂密的綠色植物和鮮花,巨型瀑布(30米高)則從山頂傾瀉而下。這裏模擬了熱帶山地地區和南美以及非洲高海拔地區涼爽潮濕的氣候,有9個不同的區域,可以讓人在探索中發現生物的多樣性,並了解到雲霧林的生態。
我總結了它的幾個亮點:
1. 瀑布讓空間增加活力和濕度,有利于植物生長;各種垂直綠化自然組合,營造生態的效果,而不是像國內垂直綠化是一個品種一片一片的,非常整齊的,垂直綠化最高境界是“自然”二字,學習自然界植物的組合關系,對設計師植物配置有很好的啓發。
2. 熱帶植物是新加坡的特色,蘭花又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植物品種,這裏的安第斯山脈蘭花展,體現熱帶花卉的奔放,這些蘭花顔色和形態各異,但都很好看,同時園內還結合南美風情元素,如印加遺址、洞穴、羊駝等。
3.遺失的世界:尋找彩蛋。
山頂是遺失的世界,這裏能看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常見植物,另外還有個池塘,池塘倒映著穹頂。其實仔細看就能發現,這些植物裏還混入了“僞裝者”,這裏主要選擇了一些食肉植物,比如食人花、豬籠草、瓶子草等。
4. 雲霧林劇院:全息影像《+5 Degrees》。向我們展示了地球每升高0.5度,對我們的環境會有怎樣的影響。如果不想看到城市被淹沒、動植物被滅絕、水資源匮乏等情況,我們就得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用剪紙的形式展示新加坡曆史發展,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明暗對比,前後組合。
5.秘密花園
這裏的植物種類更多,也多了一些微型植物,比如苔藓類植物,可以用放大鏡去觀看它的小花小葉,這個園區把垂直綠化、蘭花類、食肉植物類、多肉植物、苔藓植物等組合在一起,體現了植物之美,植物之豐富,這是設計師的用心之處,同時也是植物花卉工的辛勤養護之功勞,大膽而又豐富的想像,落地而用心的建設養護,才有這樣的作品呈現,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持續不斷的門票收入作爲物質支撐,才讓這園區能夠可持續發展,這三者缺一不可,而國內很多園博園建設完後就沒有多少客流量,導致公園養護成本高,收入少,入不敷出,景區管理也跟不上,而全國每個地方還拚命的建設同質化的園博園,這點值得我們好好借鑒和思考。在秘密花園內另外有一些動物雕刻藝術品散落在植物中,營造一種天然感,不僅如此,還結合了一些燈光、岩洞、鍾乳石的設計,打造出自然洞內植物景觀。
看完“雲霧林”,來到了“花穹”溫室,花穹館占地1.28公頃,館內以種植地中海植物爲主,擁有各種色彩鮮豔的大型花圃,並將不同地區植物分類規劃成不同展區。
花穹最有特色的是多肉植物區,和傳統國內設計的簡單沙坑上種植多肉植物相比,這裏的設計精致多了,高築的花壇上布滿各種多肉植物和熱帶喬木,砂礫結合小品精細化的組合,打造出精致的多肉植物組群植物景觀。
花壇式的多肉植物展示區不僅是可以滿足喬木種植的覆土要求,同時也滿足遊客近距離的觀賞需求。
木質的恐龍雕塑小品與植物景觀的自然組合
細部的多肉植物組合+礫石結合
枯木+礫石+多肉植物+名貴石頭組合
中庭富有中國風的花圃景觀
最後,來一張我拍照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