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本地電子付款市場目前可說是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各樣的Pay紛紛冒起。
自去年5月,蘋果支付在獅城登場後,接著有三星支付和安卓支付。
銀行方面,星展集團推出PayLah!,華僑銀行有Pay Anyone。
林林總總的付款應用讓人眼花缭亂,不過,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整合在所難免。
在這一兩個月,無現金社會和電子支付是熱議話題,有人力挺,也有人極力抗拒,更見不少新業者紛紛冒出搶占市場,報章和網上的報道和討論幾乎從沒間斷。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本地電子付款市場“老大”——星網電子付款公司(NETS)卻不見動靜,好像完全置身事外。
到了上星期,NETS才一連發動兩輪“攻勢”,先是上周六在丹戎巴葛坊小販中心率先推出NETS QR碼,讓食客掃碼付款,並計劃在年底前將此服務推廣到30座小販中心。三天後在本周二,公司緊接著宣布將在10月推出電子錢包NETSPay。這個稱爲“第二代NETS”的付款系統,要把硬體銀行卡升級爲數碼卡,使用手機或智能手表等就能付費,目標範圍涵蓋小販中心、商店、餐館、停車場、購物網站和自動販賣機等。
NETS的高姿態出擊,成爲爭奪本地電子付款新市場的強勁競爭者。
談到電子付款市場,全世界的目光如今都聚焦中國,不少人都關注中國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發展成無現金社會。其實,從付款市場結構來看,中國相對簡單得多,基本上是支付寶(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 Pay)雙龍頭的天下,市場占有率分別爲54%和40%左右。
反觀新加坡,電子付款市場目前可說是百花齊放的局面,各種各樣的Pay紛紛冒起。
去年5月,蘋果支付(Apple Pay)在獅城登場,接著有三星支付(Samsung Pay),這兩種應用是手機品牌特制的自家支付系統。另外還有建立在手機系統上的安卓支付(Android Pay)。
老牌國際電子付費平台有PayPal;本地商家自行開發的付款系統有Liquid Pay、私召車服務業者Grab則推出GrabPay電子錢包。
有些則作爲第三方夥伴平台,包括長誠支付(CC Pay)和FOMO Pay。
在本地銀行方面,星展集團推出PayLah!、華僑銀行有Pay Anyone。 其中當然也少不了跨銀行轉賬服務PayNow、很快就要加入市場的NETSPay,以及遊戲設備制造商雷蛇(Razer)研發中的RazerPay。
此外,也有一些付款應用沒有套上Pay名稱,例如新電信的Dash和大華銀行的Mighty等。
屈指一算,上述所列已有多達15個,是不是已經讓人眼花缭亂?
主要的付款系統可分爲兩大類型,一類是使用手機NFC功能,透過輕觸終端機付費,另一類是用手機掃描QR碼付款。進一步細分,有些是與信用卡“捆綁”在一起,有些是與銀行戶頭挂鈎,也有獨立的電子錢包。
NETS優勢在于覆蓋面廣
在這林林總總的Pay中,個人比較看好NETSPay的潛力。
NETS的優勢在于它的網絡,在全島已有10萬個接受NETS付款的支付點,更重要的是它是國人熟悉和信賴的品牌。根據NETS網站的資料,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新加坡人使用NETS付款,去年的交易總額高達240億元。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注重的是付款系統的便利和安全。現在幾乎人人手上有一張銀行卡,從NETS到NETSPay,沿用熟悉的品牌和轉賬方式,相對來說還算便利。至于安全性,若消費超過100元,使用NETSPay時得輸入密碼,有了這層密碼保護,相信也會讓人較爲放心。
從商家的角度來看,自然最關心成本。小販選用NETS QR碼收款,NETS在首三年不收取交易費,並在探討向使用NETS QR碼的商家收取較低收費。再來,NETS收費最高爲交易額的0.8%,其實已經低于信用卡收取的2%至3%。
加上NETS已經拔得頭籌,爭取到三家本地銀行和三家外資銀行加入NETSPay付款網絡,絕對有條件讓系統普及化。
不過,即使具備了先天條件,要在電子付款爭霸賽中勝出,還得克服現實中所面對的挑戰——戰勝人的惰性或慣性。
本地消費者較不願改變付款方式
新加坡人大多很“死心塌地”,習慣用現金的人,不喜歡用NETS付款。習慣用NETS的人,不喜好用信用卡。習慣用信用卡的人,也不容易改而使用各種付款應用。
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即使都有智能手機在手,但開始用PayNOW或付款應用的少之又少,最主要是覺得沒有必要改變現有的付款方式,認爲要學新方法或下載新應用太麻煩了。除非有很大利誘因素,如享有折扣或購物回扣,否則很多人應該會繼續無動于衷。
也有一些人擔心付款安全和隱私問題,這樣的擔憂一時還難以消除,估計短時間內也無法讓這群消費者改變心意。
另外,就是先前所提到,新類型付款方式多得讓人眼花缭亂,不知如何去選,還不如先觀察一番。
新加坡的目標是把無現金普及率從目前的60%增至90%,付款業者看中這塊市場蛋糕,各類新産品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這就帶來另一個難題,不同支付系統無法互聯互通,商家也不太可能接納所有的付款方式。因此,在這方面就需要開發出一個各家都適用的平台,例如政府和業者在研發推動的“SGQR”共用QR碼和統一付款終端機等。
不過,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整合在所難免。百花料難永遠齊放,市場上哪朵花最耐看、綻放得最嬌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