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數字化”派上大用場。
民衆把以前常在線下進行的消費搬到了上線,在線買菜、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非接觸式”線上服務爆發式增長,成爲抗疫情、保民生的關鍵支撐。
企業通過視頻會議、線上營銷、雲招聘、柔性生産、智能化工廠等數字化平台和工具,保證抗疫情、促經營兩不誤。
政府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建立防疫檢查系統、上線健康碼等數字政務應用,提升了防疫效率、社會治理 。
疫情在給産業互聯網按下“加速鍵” 的同時,也提出了新要求,而國家提出加快“新基建”進程,順應了産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新要求。
“新基建”涵蓋的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都是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如果說各種雲上應用是“跑車”,那麽,新基建就好比 “數字高速公路”,只有建好這條數字“高速公路”,各種互聯網應用才能跑得快。
5G是發展高質量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家居、智慧城市乃至工業互聯網的前提。5G最大的機會是使海量數據的有效傳輸成爲可能,爲垂直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契機。在此次抗擊疫情中,5G就發揮了巨大作用,例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實現5G網絡全覆蓋,遠程醫療、會診等背後都是5G技術在做支撐。
大數據中心首次被列入加快建設的新基建條目,或許與疫情有關。疫情期間,視頻、網遊等雲服務需求持續增長,數據量大增,雲服務廠商擴容壓力倍增,譬如,騰訊微信和阿裏釘釘都出現曆史流量高峰,騰訊和阿裏都對數據中心進行了擴容。僅騰訊會議8天就擴容了100萬核計算資源。
隨著5G商業化進程加速,流量持續增長, 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需求增加,數據中心日益成爲發展數字經濟最爲核心的基礎設施。
如果說加快5G和數據中心的建設,可以讓數據傳輸更快、數據量更大更豐富,那麽,人工智能則能夠高效挖掘數據價值,賦能各行業各領域智慧升級。
如今,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已運用于智能安防、醫療、金融等領域。例如,在疫情期間,騰訊人工智能CT設備在湖北最大方艙醫院成功部署,最快2秒就能完成AI判定,不足一分鍾即可爲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參考。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工廠,複工的進度和複工效率也越高,這也將促使制造企業加快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更願意接受工業互聯網。
總體來看,能夠相對從容應對疫情大考的都是數字化轉型比較到位的企業,這也激發了很多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覺醒,將促進對數字化轉型的投入。
3、政府爲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會迎來大的窗口期。
疫情防控,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下暴露了大城市的防控重在社區,而其實上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很難覆蓋到社區。疫情讓智慧城市決策者們意識到,今後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在于快速反應的城市管理能力。
2月10日,全國各地複工第一天,上海出台了一份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引發了各方關注,這份《意見》出台也被看作是智慧城市的風向標。這份《意見》將城市運行“一網通管”提升至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