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流利說上市以來,財報一直都不亮眼,與其創業初期的峥嵘歲月相比,暗淡不少。據天眼查顯示:流量說于2018年上市,背後不乏IDG,GGV紀源資本等多家頭部資本機構,不少機構更是多輪追加,短短五年上市,更是行業領軍品牌。
1、梅特卡夫框架下,流利說的價值究竟幾何?
計算機網絡先驅,3com公司的創始人羅伯特·梅特卡夫曾經認爲網絡價值應該以用戶平方的數量增長,一個網絡的價值等于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而有學者在此基礎之下,認爲互聯網的價值在于節點之間的相互連接,每N個節點可能與N-1個其他節點發生聯系,潛在的關聯爲N(N-1),即Nˇ2個數量級。因此互聯網公司的價值爲:V=Nˇ2,其中V是互聯網價值,N爲用戶數量。
後來這種“用戶至上”的判斷准則不斷完善,之前國泰君安策略團隊認爲互聯網企業價值由變現因子、溢價率、用戶數量或潛在用戶數量、高質量的網絡節點四大核心要素構成,在此基礎之上演變出了一個較爲全面的公式:
用戶體量增多,證明了流利說的行業領軍地位,也表明了,銷售及營銷支出越來越有成效。
這個結論在財報及官方發言中亦能得到論證——2019年第四季度,其銷售和營銷支出爲2.669億元,同比增長10.4%,2018年同期爲2.417億元。流利說對外表示,其在銷售和營銷支出中已經顯現出更高效率的趨勢。
付費人數從去年的一百萬下降到今年的70萬,網上並未查找到流利說相關陳述,在互聯網江湖(VIPIT1)看來:
這部分群體,偏改善型需求,付費率低一方面是課程問題,另一方面也跟用戶群體息息相關,不像學生爲了考試付費意願更強烈。根據極光調研在2018年年中做的一項市場調查,在有購買成人英語服務的目標人群中,有6成多爲在校學生,剩下3成多爲職場人士,而他們的需求則主要爲學術類需求(50%)和職業發展需求(30%)。不算學生,職場人士的稅後月收入,處于3000-6000元區間的的占比最大。也就是說成年人英語的核心群體是畢業兩年左右的新入職場小白。
流利說主打的核心是AI,這一理念相當超前且引領時代,AI解決的不光是因材施教的問題,更重要的解放了勞動力,其他在線教育平台解決的是教育資源匹配性的問題,是量變,而流利說解決的則是教育資源的結構性問題,是質變。
舉個例子:滴滴解決的只是資源匹配調度問題,價格跟出租車相比並不便宜,但是在AI時代,機器人取代司機,整個出行行業發生了結構性改革,那麽出租車不僅方便乘坐,更關鍵的是成本省了很多。
市面上的在線教育都是滴滴,解決的是資源匹配性問題,而流利說最有望解決資源稀缺性問題。
什麽教育行業的“規模不經濟”這類行業通病,在流利說面前不存在的。在2018年上市時,流利說創始人王翌就曾經放話:“對流利說而言,分分鍾可以在單位經濟模型上盈利”。
但尴尬的是,成也AI,敗也AI。AI不光能解決成年人的英語學習問題,順帶著還能解決英語翻譯及使用問題。
簡單日常商業交流、出國旅行等場景,各種智能英語翻譯機,也不貴,一兩千塊錢都能搞定,AI取代人工是大趨勢。當機器都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雖然職場中英語還是很重要的技能,但是學習英語的價值或將日益低迷,當一件技能能夠很廉價的被取代,還會有那麽多人保持學習的熱情嗎?
未來,隨著AI技術的日益成熟,AI硬件的大範圍普及,流利說即使用AI代替了名師,效果越來越好,但是又有幾個職場中人還有心思去學英語?
有那時間,練習練習PPT這個職場技能,不香嗎?
TO C 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容易,成年人市場,轉化低,K12要想入局分杯羹已經晚了,TO C 這條路撐不起多少市值,上市以來,股價暴跌近七成頂多算是“一方諸侯”,還是個“財政空虛”的諸侯。
3、轉戰B端,迎戰産業互聯網,做技術輸出方案
誕生于2012年的流利說都算得上是在線教育領域的老兵了。
三位創始人王翌、胡哲人、林晖,分別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亞利桑那大學信息系統碩士、機器學習及大數據領域的科學家,均具備非常深厚的技術背景,流利說由此也以技術派著稱。在資本的助推下,以AI爲賣點,主攻成人市場的流利說,孵化了一系列品牌矩陣,包括「流利說英語」「流利說雅思」等APP應用,以及「懂你英語」「流利說閱讀」「地道發音」等課程産品。
C端遇阻,以技術立足的流利說,不如轉戰B端,迎戰産業互聯網,做技術輸出方案。
以這次疫情爲例,很多人的在線教育初體驗,包括老師、校長以及學生、家長,就在這被動的“趕鴨子上架”氛圍中完成了,在一開始,如何迅速提供穩定的在線服務支持“續命”最爲關鍵。面對這道“送分題”,雖說大家都知道這裏的機會,但有道是“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場“隨堂技術考試”把不同玩家之間的真實實力差距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看到部分平台由于顧慮陡增的用戶並發對系統穩定性造成沖擊,只能遺憾的關閉了新用戶注冊。
未來教育不僅需要技術硬實力以及教育資源軟實力的有機結合,還需要線下教學能力與線上教學能力的有機結合。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更快更穩,二者同時做好才能真正滿足老師與學生的教學需求,少了哪條腿都跑不起來。
不少在家教育公司,可能有王牌老師,但是技術實力普遍薄弱,只有將教育與技術深度綁定,讓技術沉浸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中,實現“書劍合一,科教相長”,才能讓在線教育在更長的時間維度散發無窮魅力。
當然,疫情期間的學習需求只是例子,流利說的AI技術對于這次雲直播也不匹配,但是核心優勢與行業現狀是匹配的——流利說技術實力較強,行業技術實力不足。
産業互聯網大潮流下,轉戰B端或許比進軍少兒英語市場邏輯上更加成立。
當然,邏輯歸邏輯,流利說未進軍B端與其實力或許也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