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可謂是新加坡開年的頭等大事。它代表政府新一年甚至更長期的工作重點和計劃,也關乎每個群體的切身利益,以及國家政策的改變。近期,新加坡2020年財政預算案也總算是新鮮出爐了!
(圖源網絡)
然而今年,因爲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新加坡財政部也不得不對已准備好的預算案進行調整,許多財政配套、措施都是臨時制定的!對于廣大留學生群體來說,目前最關心的點應是新加坡爲抗擊新冠肺炎和教育所作出相關配套措施。
01
抗擊新冠肺炎
今年新加坡的財政預算案將撥出額外8億新幣,支持前線抗疫工作,其中大部分款項將撥給衛生部。
另外,爲了穩定經濟並且爲新加坡人提供保障,政府將推出總值56億新幣的兩個特別配套。
關懷與援助配套 (Care and Support Package)
新加坡政府將斥資16億元,推出關懷與援助配套,協助新加坡人度過經濟不景氣和冠狀病毒疫情的這段非常時期。
根據個人收入而定,所有在今年滿21歲或以上的新加坡人將可獲得300新幣、200新幣或100新幣的現金。
政府也爲符合資格的家庭提供一次性的消費稅補助券—水電費回扣特別補助金,這個額外的補助金將是他們目前所領取的一倍。
另外,政府將把符合資格的家庭所享有的雜費回扣時限延長一年,符合條件的組屋家庭將獲得1.5個月至3.5個月不等的回扣。
政府將爲擁有5名或更多成員的大家庭,提供額外的水電費回扣特別補助金,協助他們負擔水電費。加上前面的水電費回扣特別補助金,大家庭今年可獲得2.5倍的水電費回扣,金額高達1000新幣。
需要兼顧年幼孩子和年長父母的家庭也將獲得額外100新幣的現金,這些家庭必須有至少一名未超過20歲的孩子。
低收入國人今年和明年每年也將可獲得100新幣的必需品補助券(Grocery Vouchers),到各大超級市場購買必需品。
總體而言,一戶年輕家庭將能在關懷與援助配套下享有最多1300新幣的補助,一戶三代同堂的家庭將能享有高達1800新幣的補助。
經濟穩定與支援配套 (Stabilisation and Support Package)
這個總值40億新幣的配套,將用于穩定經濟,支持工友和企業,協助工友保住工作和幫助企業應付資金周轉問題。
政府將通過雇傭補貼計劃,協助企業繼續聘請本地員工。雇主每聘請一名本地員工,政府將承擔8%的工資,每月頂限爲3600新幣,爲期3個月。這筆補貼將在今年7月底發放給雇主。
目前,新加坡有190萬名新加坡籍的工作人士。雇傭補貼計劃將耗資13億新幣,所有企業和他們的新加坡籍員工都會受惠。
政府也將推出提升版的加薪補貼計劃,支持雇主給新加坡籍雇員加薪。符合條件而且在去年和今年獲得加薪的新加坡籍員工,每月薪水頂限將從4000新幣提高到5000新幣。
政府承擔的加薪比例也將提高5%。雇員去年和今年加薪的部分,政府承擔的比例將分別增加到20%和15%。9萬家企業將獲得額外11億新幣的撥款,受惠的國人超過70新幣。
受到疫情較直接沖擊的行業將獲得更多援助
旅遊、航空、零售、餐飲和陸路交通等行業受到疫情的較直接沖擊。爲了幫助雇主、留住員工,政府將通過加強“應變與提升計劃”來支持這些領域。
持有執照的酒店和服務公寓經營者的客房和活動場地,以及特定的會展主辦地點,在2020年將享有30%的産業稅回扣。國際遊輪和區域渡輪碼頭業者將享有15%的産業稅回扣。綜合娛樂城的産業稅回扣則是10%。
對于旅遊業的公司,政府將同指定的金融機構合作提供臨時的過渡性貸款計劃,爲期1年。貸款頂限爲1百萬元,利率頂限爲5%。
至于航空業,政府將爲業者提供飛機降陸和停泊費回扣,同時協助地勤服務公司,並且爲樟宜機場的店鋪租戶和貨運代理提供租金回扣。樟宜機場也將享有15%的産業稅回扣。
國家環境局屬下小販中心和巴刹的攤位租戶將能免繳租金1個月。建屋局則會讓旗下商用産業的租戶免繳半個月的租金。
不漲消費稅
政府不會按照原定計劃在2021年調高消費稅,消費稅將維持在7%。這是在檢討預期收入和開支,以及考慮到當前的經濟狀況,而做出這項決定。
不過,政府不能無限延後消費稅調整。政府需要經常性收入來應付中期發展裏出現的結構性支出,2025年之前調高消費稅還是有必要的。
就像以往一樣,政府會在調高消費稅的時候推出定心與援助配套(Assurance Package for GST)。
政府將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撥出60億新幣的“定心與援助配套”,用于“消費稅補助券基金”(GSTV Fund),每一名成年的新加坡人將分五年獲得700新幣到1600新幣的現金補助,減少未來消費稅提高時對大家的沖擊。
02
教育
增加各階段的教育津貼
在學前教育方面,新加坡政府將繼續把學前教育費用維持在可負擔的範圍內,讓更多國人可以把孩子送到學前教育中心,以及提升學前教育中心的素質。在未來的幾年內,政府每年在學前教育領域的開支將增加一倍,達超過20億新幣。
政府將加強教育部經濟援助計劃 (MOE Financial Assistance Scheme),包括把高等教育學生的助學金頂限從900新幣上調至1000新幣;增加所有學生的交通津貼;以及增加中學生的校餐津貼。資金補助每年將增加900萬新幣,達5200萬新幣。
大學方面,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理工學院和自主大學學生,將從2020學年開始,享有更高的助學金。
總的來說,每一名學生在16歲前,將享有超過18萬新幣的教育津貼。
培養“亞洲通”人才
爲了讓學生能掌握跨文化的技能,加深對本區域的了解,政府將設立一個“70-70”目標。這是指70%的本地高等學府畢業生,能享有出國的體驗,而這群人當中的70%,會有前往東盟國家、中國或印度的機會。
政府將推出“亞洲通培育計劃”(Asia-Ready Exposure Programme)資助本地青年前往東盟國家、中國或印度,和“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Global Ready Talent Programme),來支持學生出國實習。
活到老,學到老
已經推出5年的“技能創前程計劃”(Skills Future)取得良好進展,已協助超過50萬名新加坡人學習新的技能。
新加坡政府將投資于“技能創前程計劃新階段”,鼓勵新加坡人繼續學習新技能。每名25歲或以上的新加坡人可獲得500新幣的“技能培訓補助”一次性補貼。這筆補貼可從2020年10月1日起使用,在2025年底以前用完。
同時,政府將爲每家企業提供1萬新幣的補助,用于在業務轉型、重新設計工作和培訓方面90%的支出。這項補助計劃將讓超過3萬5000家企業受惠,當中多數爲中小型企業。
政府將推出技能創前程中年轉業援助配套(SkillsFuture Mid-Career Support Package)協助40、50歲,正值職業生涯中期的員工保持就業能力及轉型。今年滿40到60歲的新加坡人,可獲得額外的500新幣技能培訓補貼。
政府將推出“年長員工補貼配套”,包含以下四個措施:年長員工就業補貼、過渡性公積金抵消計劃、退休與重雇年齡率先調高津貼,以及部分工時員工重新雇傭津貼。
1
在關心財政新政的時候,關于新加坡學校要不要停學的問題也時常出現,並引起廣大學生家長的爭論。最終,所有新加坡學校還是如期于3月假期後的第二學期3月23日開學,不過那些趁學校假期出國的學生和教職員都須放缺席假14天。
爲什麽新加坡能堅持不停學?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在臉書發布貼文,從有關冠狀病毒的科學證據、停課對日常生活的幹擾,以及學校采取額外預防措施三大方面,闡述教育部爲何決定讓學校如期開學。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說,科學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孩童的影響比成年人來得小,也沒有證據顯示年幼者易散播病毒,他們反而會被家中成年人傳染。目前少數在本地感染冠病的學生都是在校外感染。有鑒于此,他指出,孩子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未必是壞事。
停課會打亂不少人的生活,尤其夫妻都須工作而又沒幫傭的家庭,不容易安排他人看顧孩子。最後,他強調,學校采取了額外措施,讓假期出國的師生拿缺席假或遵守居家通知,確保開課的師生和職員不曾在假期出國。其他措施包括暫停課程輔助活動兩周,以及讓學生座位安排與考試時類似。
新加坡院校受缺席假影響的人數在受控制範圍中
新加坡教育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聯合宣布,所有在3月14日學校假期開始後出國的各校、幼兒園及學生托管中心學生和教職員工,都會接到當局發出的14天缺席假通知。
新加坡教育部學校司統籌司長也有提到,各校學生和教職人員中,少于10%的學生和老師必須放缺席假或遵守居家通知,其中包括特別學校和教育部幼兒園學生和教職員。
據新加坡教育部去年在教育統計摘要發布的數據,新加坡本地前年有42萬8000多名中小學和初級學院學生,在各校任教的教師則超過3萬2000多人。這意味著,目前放缺席假或遵守居家通知的教育部學校師生,估計約4萬多人。
學校會聘請代課教師,缺席學生將在家學習
在新加坡,可能有部分教師如須休假隔離不能正常前往學校授課,學校也會做相應的安排和調整,如聘請代課教師和調整課程表等,確保學生上課不受影響。此外,新加坡教育部也會爲學校提供必要的協助,包括從教育部總部等領域調派教師到需要支援的學校代課達兩周。
對于放缺席假、遵守居家通知及履行隔離令的學生,將通過在家學習的方式繼續課業。須遵守有關規定的教師有些則善用科技“在家教學”等應用程序。
校內防疫措施
新加坡本地學校在星期一開學後,會暫停課外活動和推遲青年節活動兩個星期,以避免新型冠狀病毒在校園裏傳播。
新加坡教育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發表聯合文告說,校方會規定小學三年級和以上年級學生的座位分開,類似考試的座位模式。至于小學一、二年級和教育部幼兒園的學生也會有指定的集體座位。學生在食堂用餐時,也只能坐在指定的位子。
校方將安排學生在特定區域活動,而且會限制人數。學校在假期期間已經進行徹底的清洗工作,包括廁所和食堂。在開學後,校方也會保持課室和食堂清潔。
學齡前兒童還將繼續采取預防措施,以保護學齡前兒童和兒童的健康與安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