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球抗疫形勢嚴峻,跨境電商迎來”生死大考”。BT財經特此推出『中國跨境電商在行動』系列文章,立足全球視角,解讀跨境電商,助力中國賣家。
【本文導讀】
美國疫情日趨嚴重,口罩等防疫産品緊缺,亞馬遜等美國跨境電商平台以涉嫌壟斷和漲價爲由全面下架中國賣家的相關貨源。繼3.17亞馬遜封倉後,中國跨境電商中小賣家再遇危機。
❉第一篇回顧:《7萬億出口告急!亞馬遜封庫背後的生死劫》
然而頗爲蹊跷的是,這款口罩在沃爾瑪官網上雖然顯示在售,但從來沒有下單成功過。《財經時報》美國編輯部每次上網查詢該口罩,線上一直顯示缺貨(out of stock),線下也無貨可售。
在2月中旬之前,亞馬遜上還有9美元100個的口罩出售,Amazon Prime也顯示口罩有庫存。
但隨著疫情惡化,目前不光實體店裏沒有口罩供應,甚至連一線醫療團隊的口罩都十分緊缺。據報道,紐約所有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僅能維持不到10天的口罩供應。
口罩下架,一方面,美國人買不到;另一方面,也給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1月下旬開始,疫情在中國爆發,很多跨境電商賣家俱樂部停止營業,回家隔離等待疫情過去。如此一來,中小電商賣家在2月份大都沒有向歐美市場發貨,僅靠原來的存貨維持著自己小流量的生存。
3月17日,亞馬遜開始逐漸不接收生活必備品和醫療用品之外的貨物以後,中國的中小跨境電商賣家能賣的也只剩下口罩、眼鏡、手套等防疫物資。結果現在這些商品又被全部下架。
再考慮到疫情日趨嚴重,多國很可能采取封關、封城、封港等極端措施中斷跨國物流,會使得這些中小跨境電商賣家在半年之內都面臨無貨可賣的境地。
對于他們而言,這就是滅頂之災。
鍋不能背在中國賣家身上
說到售價涉嫌壟斷和炒作的下架原因,中國賣家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新冠疫情率先爆發在中國境內,使得中國口罩産業鏈受到影響。之前中小賣家對N95口罩的采購價不超過五元人民幣,被擡高到了15元左右一個,采購成本是原來的三倍多。
運費成本也在上漲。
當前各國封關封港,要想出貨,傳統物流方式行不通。許多中小賣家在地方跨境電商協會的組織下,采用租金或包機的形式完成輸美貨物的運輸。而包機的成本由1月份的15萬美金左右已經飛升至80萬美金左右,足足漲了5倍有余。
關稅也不能忽視。
美國雖然放棄了對醫療和防疫産品的懲罰性關稅,但僅是24個美國大型醫療器械集團獲得豁免權,其他進口商進口的中國醫療器械都必須繳納7%的普通關稅。同時,一般情況下,通關、報關、檢查檢疫也要向代辦機構支付服務費,約爲3%。
另外,各大跨境電商平台一般情況下會收取15%左右的管理費和返點。最後還要加上15%左右的倉儲和美國境內物流費用。
這樣,所有成本算下來,即使一個口罩賣35美金,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利潤率也僅在10~12%之間。
而現在的下架令,其實就相當于每一個口罩掙了美國網民10美金的跨境電商平台,將只掙了美國網民3.5美金左右的中國賣家封閉了起來。
另外一個消息非常有意思,在下架中國賣家防疫産品的同時,亞馬遜、新蛋等平台卻加強了自采購自有品牌商品並上架銷售的力度。
作爲全美第二大的跨境電商平台新蛋網組織了兩架包機,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的口罩和防護用品,並在自己的平台上以新蛋自有産品的形式銷售。
最新看到的售價顯示,新蛋網上3M的N95口罩19.99美金一個,另外還需要支付15美金的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