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
專版
中小
企業
本專版每逢星期四刊登。歡迎商團提供資訊,請傳真到63198125或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常借古人智慧爲經營理念,崇尚東方文化內涵的長城集團創辦人郭觀華,在創業初期經曆了失敗卻越挫越勇,終于從一個什菜飯攤打造出今日科技化的咖啡店集團。
呂愛麗 報道
走進由長城集團打造的全新自動化咖啡店,映入眼簾的是牆上寫滿了儒道學家的詩詞,老子的《道德經》、王陽明的《致良知》以及廣受推崇的《弟子規》等。
數年前,長城集團創辦人郭觀華委托一組外部顧問,協助集團打造企業文化,花了數十萬元,最後不了了之。顧問群在計劃書上建議:“長城集團應立志成爲亞太區領導者。”
郭觀華說:“我怎麽看就是覺得不對味,不符合我們謙卑低調的個性。”這一點他歸咎于顧問群大多是接受西方教育,不了解東方文化內涵。
在郭觀華的經營管理哲學裏,或多或少流露些許儒道學家的意味。
創業至今23年,他15歲從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的芙蓉鎮到新加坡工作,在一家餐館的廚房當學徒。從小工做起,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掃地、抹地、洗廁所,郭觀華回想,當學徒有薪水,包吃包住,“其實還不錯。”
不料,郭觀華21歲那年,父母因故雙亡,他在父母靈堂前許下承諾:“我25歲一定要出來創業。”
他坦言,若不是因爲25歲那一年的農曆新年賭光了兩年的薪水,必須趕緊想辦法掙錢還賭債,他早已將承諾抛諸腦後。
郭觀華向哥哥借了1萬2000元,開了一個什菜飯攤。那時候,經營什菜飯攤的人少之又少,但對一個在廚房磨練了10年的人而言,同時煮出十多道菜不是難題。
而這也成了郭觀華的人生轉捩點,從一個人經營的一個什菜飯攤,逐漸擴大爲今日的113個攤位。除了什菜飯,他同時涉足一般的咖啡店、燒臘和海鮮煮炒,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共有1665名員工。
問郭觀華的經營哲學是什麽,他在訪談中多次感歎:“我書念得少……”創業初期,郭觀華回憶:“我偷偷在一旁觀察客人有沒有將飯菜吃完,剩下哪道菜?”直到有一次一名客人向他豎起拇指,他才放下心頭大石。
郭觀華發現,店裏有不少客人是一家三代,“從爸爸帶著孩子,孩子再帶著自己的小孩來。”他透露,很多時候正是這些熟客的反饋,刺激他與團隊不斷思考如何改進。
將芙蓉“古早味”
帶來新加坡
郭觀華于1998年開始經營燒臘生意,一連虧了三年。百思不得其解,經過一些熟客的反映,郭觀華得知問題出在口感和醬料。經過多次改良,生意仍不見起色。
他于是請二哥親自到芙蓉一趟,尋找父親曾帶著他們去光顧的那一攤燒臘,將“古早味”秘訣帶回新加坡。
基于商業秘密,郭觀華表示不便透露太多詳情,僅說將過去交由中央廚房改爲現場烹調。
跨入燒臘生意,在郭觀華看來不只是多一門生意而已。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經營什菜飯,競爭日漸激烈,郭觀華不願在同樣的市場裏彼此厮殺,“我希望看到的是良性競爭,賺錢以外,更要好好照顧我的團隊。”這一點倒是頗有老子《道德經》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意味。
連年虧損,郭觀華未放棄燒臘生意,原因是店面已經簽下三年租約,“我堅持要有誠信,不能毀約。”
每一次展店,郭觀華將原有的店面交給團隊負責,有不少員工從一名小工一路晉升到中工、主管、經理、區域經理,甚至是總經理。
有感于自己的學曆不高,郭觀華要求在總部上班的員工每天正式開工前上一小時的課,內容包括《弟子規》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
助理透露,只要郭觀華在新加坡,他一定和員工一起上課。
有一名助理分享,有一次與郭觀華一同用餐,郭觀華見她盤中仍有剩余飯菜,立刻引述《弟子規》的“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提醒助理惜福。
視稻盛和夫爲偶像,經朋友介紹接觸稻盛和夫的作品,郭觀華稱猶如遇見知音,“他寫的都是我經曆過的,但我書念得少,不懂怎麽樣用文字抒發。”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稻盛和夫的一句話:“現場有神明。”意指在經營上,不論發生任何問題,回到原點或事發現場,重新審視。
記得有一次,一攤什菜飯的攤主親自到集團總部向郭觀華道歉,說生意慘淡,他苦思對策卻不得其解。
郭觀華親自前往觀察發現,雖然位置極佳,攤位極小,只有一個爐竈,“試問一個爐竈能炒出多少樣菜呢?”經由他與業主交涉,換了一個面積較大的攤位,生意立刻增加兩倍。
近年本地勞動力成本上升,郭觀華認爲依循舊有的模式繼續在我國擴大規模不易,除了響應政府的自動化政策,他也積極拓展開外市場。
郭觀華說,確保企業可永續經營,是他對員工的責任。長城集團在馬來西亞的鹵肉霸王飯專賣店已經有12家,郭觀華希望今年增加至20家,並在三年內擴增至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