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祥産業咨詢公司的報告指出,如果以周邊設施來看,本地需要更多親樂齡的設施。例如,政府這些年來在多處設立無障礙通行設施與“樂齡安全區”。建設局也推出通用設計,鼓勵發展項目采用並推出通用設計標志獎。
黃康玮 報道
我國人口老齡化,日後會面對有更多高資産而現金不足的樂齡人士、親樂齡私人住宅和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療養院不足的現象。
不過,這些挑戰可化爲商機。戴玉祥産業咨詢公司(Edmund Tie & Company)的研究報告顯示,歐美國家推出不同基礎設施應對這問題,可供我國參考。
報告指出,如果住房價格繼續上揚,一般的新加坡員工日後有可能只擁有高資産,但會現金不足。如果他們居住在組屋,可通過不同的渠道,例如屋契回購計劃(Lease Buyback Scheme)將房屋資産套現。
不過,如果他們是私宅住戶,在這方面的選擇較少,因爲反向抵押貸款(reverse mortgage)早前被取消。
報告指出,如果以周邊設施來看,本地需要更多親樂齡的設施。例如,政府這些年來在多處設立無障礙通行設施與“樂齡安全區”(Silver Zone)。建設局也推出通用設計,鼓勵發展項目采用並推出通用設計標志獎。
另一個挑戰則是本地缺少療養院。報告表示,我國在2020年床位供應預計會增加至1萬7000張,而且失智症案例的上升意味著床位需求會增加。
報告建議,我國可借鑒他國經驗,打造屬于樂齡人士的“城鎮”。其中一個建議是參考荷蘭設立的霍格威(Hogeweyk)失智症小鎮,讓專業看護人員時刻照顧病患。
位于美國佛羅裏達州的The Villages退休社區則是另一例子。報告表示,發展商將美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轉爲商機,推出類似社區。The Villages占約1420平方公裏,住房價格介于12萬美元(16萬3400新元)至60萬美元(81萬6700新元),休閑社區包括42個高爾夫球場、表演藝術中心等。
不過,報告認爲新加坡土地面積小,無法落實類似計劃,因此可以考慮到鄰國城市實行,例如依斯幹達或槟城。它也指出,這計劃料會讓居住在私宅的中高等收入人士受惠。
報告表示,我國也可參考丹麥共同居住(co-living)模式住宿。這模式早在1960年開始,住戶有各自的房間,並會共同使用烹饪、用餐、洗衣、休閑等設施。
“現在的共享空間生活的概念的主要對象是千禧世代,不過這生活方式對單身樂齡者來說也是可行的。”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與咨詢部高級主管張敏璋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這報告非常及時,可以讓大家開始探討這課題。”
他建議,我國可以在馬來西亞或泰國采用度假村模式,讓中高等收入的樂齡每隔幾周改換住宿,例如從關丹到合艾。他說,這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誰擔任經營者,而他認爲合作社能勝任這角色。
至于較低收入的樂齡,張敏璋表示,我國能考慮從租賃組屋著手,注入更多基礎設施並提供服務。
問及這些建議是否可行,他說:“人口老齡化是個嚴重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夠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