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觀察
“去年上半年,列車平均每行駛16萬公裏發生一起事故;到了下半年,情況有所改善,提高到19萬2000公裏,接近我所定下的20萬公裏的目標。因此,我將上調門檻,下個目標是30萬公裏,明年我們則會放眼40萬公裏。這是可行的。”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交通部開支預算時,宣布上述改善地鐵可靠性的目標。他也重申,提高地鐵可靠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時間來一步步實現。
人們常用“shift goal post”(直譯爲移動龍門),來形容一方不公平地改變規則,使另一方或其他人難以達到目標。舉個例子,盡管政府過去已說明,由于工資和基本消費需求上升、國人壽命延長,必須不時調整公積金的最低存款頂限,並宣布了長遠目標,但每當最低存款頂限上調,總會引來批評聲浪,說“龍門”又“移動”,政府又再“扣住”人民血汗錢。
但許文遠這回“移動龍門”,不但不會引人诟病,還會受到廣大乘客的歡迎。
綜觀交通部乃至其他部門擔任政治職務者昨天的發言,不難找出一個共同點:大家所關注的事項雖然有所改善,但政府沒有自滿,仍然承認不足,不斷動腦筋調整政策措施來彌補,也就是與時俱進、適時地“移動龍門”。
談到巴士服務的改善時,許文遠感歎“我知道我們所做的永遠都不足夠”,然後說明政府將如何擴大巴士基建;回應林瑞蓮(阿裕尼集選區)有關巴士應容納超過一部輪椅或者兼容輪椅和嬰兒推車時,黃志明指出目前92%的公共巴士可容納輪椅,三年後可完成所有巴士都能容納輪椅的目標,但他也說:“我同意林瑞蓮小姐的說法,還有改進的空間,我們計劃做出更多。”
至于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他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引述美國專家的話,自豪地指出“新加坡雖是彈丸小國,社會政策的創新程度卻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但他一樣沒忘記“還有待改進”:“我們能夠做得更好,尤其是爲個人和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援助”。
政府把預算收支分成四大領域:社會發展、安全及外交、經濟發展和政府行政,再把各個公共部門歸入其中。社會及家庭發展是社會發展領域中的一個部門;交通則屬于經濟發展領域。
不過,有學者認爲,交通部大部分的開支用以提升公共交通,其性質更接近社會發展。事實上,交通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的關注都很“民生”。
縱觀昨天辯論,涉及交通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少國會議員從居民的角度出發,反映出更多更具地方色彩的問題。
例如,教育部兼貿工部政務次長劉燕玲希望武吉甘柏的謙道站(Hume Station)能早日啓用;議員洪維能(裕廊集選區)詢問裕廊東和裕群地鐵站之間地鐵無法通行的情況;李美花(義順集選區)問如何改善區內巴士路線;方榮發(後港區)則提出“樂齡安全區”的一些安全設施令後港居民感到困擾。
身爲代議士,議員向國會提出居民的擔憂,這無可厚非。然而,要以國會撥款委員會的辯論作爲聲援居民的平台,而不是與有關部門和機構私底下共同制定解決方案,有關問題就不應該太過“地方化”。
換言之,這個問題應該能被提升到全國層面,也就是其他選區可能也會碰上類似問題,或受問題波及和影響,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案具有借鑒和參考作用,甚至能夠導致政府調整政策措施,適時地“移動龍門”。一個例子是議員洪鼎基(宏茂橋集選區)提問,交通部如何評估把宏茂橋打造爲模範步行與腳踏車市鎮的成效,以及可汲取什麽經驗,這個問題就與全國各區息息相關。
政府把預算收支分成四大領域:社會發展、安全及外交、經濟發展和政府行政,再把各個公共部門歸入其中。社會及家庭發展是社會發展領域中的一個部門;交通則屬于經濟發展領域。
不過,有學者認爲,交通部大部分的開支用以提升公共交通,其性質更接近社會發展。事實上,交通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的關注都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