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爲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縱觀曆史,世界上有不少原本貧苦困窮的國家依靠強國援助而逐漸發展起來,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有的國家甚至一度成爲發達國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色列,這是一個位于地中海東南沿岸,國內多爲沙漠地帶的國家,與周邊鄰國的關系一向不和,但其依靠美國強有力的援助,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在中東地區的地位與日俱增,如今已成爲一個不可輕視的中東強國。
▲老舊的地拉那市區
阿爾巴尼亞,位于歐洲東南部,地處巴爾幹半島西南部,首都是地拉那。因處于與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和黑山四國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還被稱爲“歐洲明燈”。阿爾巴尼亞國土面積僅2.87萬平方公裏,人口爲286.6萬(2018年數據),地狹人稀。不過從理論上講,像這樣總量小的國家也有一定優勢,一旦獲得強國支援,其國家經濟會迅速發展起來。在強國的支持下,只要適當調整國家産業結構,就能促使國家經濟飛速發展,成爲一個中等發達國家指日可待。
▲巴爾幹半島地圖
1946年,從阿爾巴尼亞建國伊始,蘇聯就對其進行大力援助。在經濟方面,蘇聯提供了充裕的發展資金推動阿爾巴尼亞經濟快速發展;在工業方面,蘇聯先後派遣多名各工業領域專家和技術熟練的工人去往阿爾巴尼亞馳援,修建了很多基礎設施和工廠。在蘇聯的援助下,阿爾巴尼亞經濟發展穩定,國民生活和諧。可惜,在蘇聯大力援助下的阿爾巴尼亞並沒有像其所想一樣,成爲自己的附屬勢力。1961年,由于蘇聯對阿爾巴尼亞的控制日益加強,阿爾巴尼亞當局十分不滿。不久後,兩國反目成仇,蘇聯隨即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建。
▲中阿友好宣傳海報
在中國的友好援助下,兩國關系日益密切。阿爾巴尼亞人還特地創作了一首《地拉那-北京》來歌頌兩國友誼,我國人民感動之余,也四處傳唱《北京-地拉那》。在我國馳援的這段日子裏,阿爾巴尼亞人的生活過得越發惬意,比以前蘇聯援建時還要覺得舒服。可惜,阿爾巴尼亞當局和人民對國力發展不思進取,即使在我國大力援建下,也沒太多起色。尤其是爲援建阿爾巴尼亞經濟建設,我國將許多自己不舍得用的高品質特級鋼材無私支援給阿爾巴尼亞,可他們卻將這些良好的工業材料制作成電線杆。不僅如此,我國馳援阿爾巴尼亞建設中的很多珍貴材料都被堆放在其政府倉庫裏,任由這些材料腐化生鏽,不曾有一絲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