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記者/覃蕾)近期又一輪全球疫情來襲,各國都面臨著疫情時帶來的新挑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4月3日下午4時通過電視和電台發表講話,雖然疫情目前受到控制,但由于本土感染的病例迅速增加,且有近半數的病例無法查出感染源,政府決定采取包括從4月7日起關閉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所有學校(包括大學)將從4月8日起全面實施居家學習等更果斷的舉措,措施將爲期一個月。
在這場戰”疫”中,新加坡從原被定義爲”佛系抗疫” 或將轉變成更”積極抗議”,其中的防疫策略考量是怎樣的?新加坡防疫政策看似收緊,背後原理是否改變?近日,在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舉辦的”東盟快閃”學生沙龍活動上,新加坡隨筆南洋網創辦人及主編、《源》雜志編委會副主任、《聯合早報》特約撰稿人、新加坡教育部特邀駐校作家李葉明對此進行了分析。
疫情蔓延,”封城”不可避免
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戰略上,新加坡較早地就進行了布局。據環球時報報道,早在2月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向媒體表態,如果新冠肺炎的傳播難以被控制,但其致死率能與流感0.01%的致死率保持相似,那麽新加坡可能會調整策略,會建議輕症感染者尋求家庭醫生的幫助,並在家休養,好把醫院留給對病毒抵抗力更弱的老人和有其他並發症的群體。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新加坡早期的”佛性抗疫”,在李葉明看來,李顯龍提及的致死率的數據是當時中國武漢的死亡率,他認爲死亡率可控在1%,先跟民衆說了最壞情況後期調整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3月8日似乎成爲一個”拐點”,新增病例突然開始較大幅度增加。
官方數據顯示,當天(3月8日)就新增8例。截止到4月6日上午10時,新加坡新冠肺炎總病例上升到1309例,治愈320例,死亡6例。疫情開始肆意蔓延後,新加坡的管控政策不斷加碼,陸續出台了”封城”、居家辦公、停工停學等強硬的措施,來限制國內民衆流動和減少輸入型病例入境,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但新加坡邊境管制主要以防輸入爲主,何時撤銷入境管制以及入境隔離十四天規定,這些對新加坡貿易、人員往來交流的影響較大。新加坡衛生部部長顔金勇曾提到,新加坡政府可以放松管制政策,因爲疫情會隨著四五月份的高溫天氣而消失。
李葉明分析認爲,新加坡有考慮過”封城”,但它是基于自己是一個小國,沒有辦法由它來主導選擇。新加坡沒有辦法接受長期”封城”的狀態,因爲防控疫情措施造成的損失或將比疫情本身帶來的問題更大。”封城”不僅對經濟造成影響,可能是會影響到國家的存亡。所以,新加坡要看整個世界的走勢,根據本國國情才能做自身應對戰略以降低對本國經濟的影響,避免鎖國、封城不利情況出現。
“佛系抗疫”之路還能走多遠
隨著歐洲和美國相繼出現了大爆發的狀態,新加坡整個防禦的策略被民衆認爲是”佛系”的,才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 新加坡政府3月18日宣布,從21日開始,所有入境旅客都必須接受爲期14天的強制隔離;禁止所有的娛樂場所營業全部暫停到4月30號;不停工停學,中小學全部實行一星期有一天是在家上網學習;除生産行業、交通運輸行業外,要求所有行業有條件的員工居家辦公。在實施上述措施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加坡民衆的感染率。
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工作人員用掃描儀監測旅客體溫。圖片來源:新華社
4月1日,新加坡財部部長黃興財說,新加坡不會隨便走到這一步,因爲即便這樣做了,短期內病毒也不可能徹底消除。他認爲新加坡因爲佛系抗”疫”不夠嚴厲,所以導致個痛苦拉長目前疫情還控制不住。
對此,李葉明表示,如果像中國迅速采取嚴厲的封城措施,可能到現在就已經是零病例零增長,或許可以避免這種長痛。新加坡主要的病例是輸入型病例,該種類型的增長也會導致本地病例的增長。新加坡本地不明來源病例的增長才能讓政府被迫采取更嚴厲的措施,封城是新加坡在疫情失控的狀況下才會做出的選擇,而對新加坡而言,疫情失控將面對更嚴峻的考驗。
來源:東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