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政府本月7日開始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大部分新加坡人都遵守安全距離,也盡量避免外出。然而,獨居年長者能否在生活起居做出相應調適,在大量減少出門和社交的日子裏,依舊保持活躍健康?
截至去年3月,新加坡的獨居年長者估計至少4萬名。《聯合早報》記者走訪了四名獨居年長者,請他們分享長時間留在家中的解悶妙招,並訪問專家和友伴服務負責人,探討獨居年長者這期間可能面對的挑戰,以及該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活躍。
“我以前很少看電視新聞的。現在,我每天早上、下午、傍晚各看一次,關注疫情最新情況。除了看新聞,我有時就聽歌唱歌,一點都不覺得煩。”
78歲退休人士張潔梅獨居明地迷亞路租賃組屋。單身的她雖有同父異母的弟妹,卻鮮少來往。她退休後,主要生活重心就是參加獅子樂齡之友協會(Lion Befrienders)舉辦的活動,一周可去六七次。
雖然張潔梅最近盡量待在家,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但也不忘聽喜歡的音樂自娛自樂。(龍國雄攝)
但隨著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呼籲新加坡人盡量待在家中,張潔梅的生活作息也起了變化。她現在每天清晨4時45分起床後,會下樓慢走半小時當運動,回家後就吃早餐和做家務。
張潔梅說:“看完早上的電視新聞後,我有時會看電視節目或聽歌、唱歌。我以前買了很多CD,現在每天就播來聽。”張潔梅最喜歡唱的歌有《癡癡地等》《不了情》等。
在防疫期間,獅子樂齡之友協會繼續照顧像她這樣的獨居年長者,除了爲他們送上飯盒,也定期撥電關注他們的生活近況。
然而,開朗的張潔梅只是新加坡目前數萬名獨居年長者的其中一人。事實上,並非所有年長者都懂得透過媒體關注新聞時事,或參與不同活動充實度日。
數據顯示,到了2030年,新加坡年長者人數預計倍增至近100萬人,當中超過8萬人是獨居者。這比截至去年3月,新加坡的獨居年長者人數多出約一倍。
在舉國抗疫之際,獨居年長者如何在遠離病毒的同時保持身心健康,已成爲近期備受關注的課題之一。早在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前,政府已考慮到年長者若染病,病情惡化的風險較高,因此宣布暫停樂齡活動至4月30日。
數據顯示,到了2030年,新加坡年長者人數預計倍增至近100萬人,當中超過8萬人是獨居者。(檔案照)
安全距離措施造成孤立 獨居長者抑郁風險增加
負責樂齡友伴服務的獅子樂齡之友協會高級經理張今瑗受訪時說:“冠病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不確定性。獨居年長者可能會因無法獲得某些資訊,又沒人在家爲他們解惑,而落入假新聞的圈套。”
雖然此時必須爲了個人健康保持安全距離,但同一套措施,尤其用在獨居年長者身上時,還是得權衡得失(trade-off)。
她說:“疫情造成他們生活素質下降,有些年長者會因爲減少或完全沒與他人接觸而在某程度上感到被孤立。雖然教育水平較高、資源較多的年長者大致上可安然渡過這段非常時期,但那些無法借助科技與他人交流者,可能會在這期間倍感孤獨。”
那些無法借助科技與他人交流的老人,可能會在防疫期間倍感孤獨。(葉俊穎攝)
鷹閣專科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林汶龍醫生受訪時說,過去20年來搜集的資料顯示,獨居年長者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這也連帶提高他們或選擇輕生的風險。
他說:“如果是短暫孤立,負面影響可能沒那麽大。但如果是連續好幾個月,那將可能會造成焦慮或情緒低落。”
因此,像獅子樂齡之友協會、德教太和觀,以及護聯中心等機構所提供的友伴服務(befriending service)此時顯得格外重要。以獅子樂齡之友協會爲例,目前爲4295名獨居年長者提供友伴服務。
繼續提供遠程友伴服務 幫助獨居老人排解寂寞
張今瑗透露,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暴發以前,協會義工和職員通常每周會登門造訪面對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風險的年長者,給予他們社會、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與援助。但自政府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後,協會停止所有登門家訪,選擇繼續以電話和年長者保持聯系。
“義工們在這期間會花更多時間與年長者通話,鼓勵他們在家做運動、手工、唱卡拉OK或煮飯,讓他們借此解悶,保持身心健康。我們也會和較熟悉科技的年長者進行視訊通話,發一些線上資訊、運動或活動給他們,讓他們在家不會閑著無聊。”
林汶龍也解釋,與還能忙于工作的獨居中年人相比,已退休的獨居年長者可能生活中缺乏有意義的重心,會變得依賴社交活動。他說:“與他人交流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果年長者不這麽做,身心會很快退化的。”
他建議,獨居年長者這期間應善用科技與親友多溝通,就算獨居也不至于完全舍棄社交。公衆也應該關心獨居年長親人這期間是否開始覺得人生沒意義,有失眠或食欲不振等可能是抑郁或焦慮的症狀,同時多鼓勵他們在家做簡單的運動,盡量與他人保持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