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本月7日開始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大部分國人都遵守安全距離,也盡量避免外出。然而,獨居年長者能否在生活起居做出相應調適,在大量減少出門和社交的日子裏,依舊保持活躍健康?
截至去年3月,我國的獨居年長者估計至少4萬名。《聯合早報》記者走訪了四名獨居年長者,請他們分享長時間留在家中的解悶妙招,並訪問專家和友伴服務負責人,探討獨居年長者這期間可能面對的挑戰,以及該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活躍。
“我以前很少看電視新聞的。現在,我每天早上、下午、傍晚各看一次,關注疫情最新情況。除了看新聞,我有時就聽歌唱歌,一點都不覺得煩。”
78歲退休人士張潔梅獨居明地迷亞路租賃組屋。單身的她雖有同父異母的弟妹,卻鮮少來往。她退休後,主要生活重心就是參加獅子樂齡之友協會(Lion Befrienders)舉辦的活動,一周可去六七次。
但隨著政府開始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呼籲國人盡量待在家中,張潔梅的生活作息也起了變化。她現在每天清晨4時45分起床後,會下樓慢走半小時當運動,回家後就吃早餐和做家務。
張潔梅說:“看完早上的電視新聞後,我有時會看電視節目或聽歌、唱歌。我以前買了很多CD,現在每天就播來聽。”張潔梅最喜歡唱的歌有《癡癡地等》《不了情》等。
在防疫期間,獅子樂齡之友協會繼續照顧像她這樣的獨居年長者,除了爲他們送上飯盒,也定期撥電關注他們的生活近況。
然而,開朗的張潔梅只是本地目前數萬名獨居年長者的其中一人。事實上,並非所有年長者都懂得透過媒體關注新聞時事,或參與不同活動充實度日。
數據顯示,到了2030年,我國年長者人數預計倍增至近100萬人,當中超過8萬人是獨居者。這比截至去年3月,我國的獨居年長者人數多出約一倍。
在舉國抗疫之際,獨居年長者如何在遠離病毒的同時保持身心健康,已成爲近期備受關注的課題之一。早在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前,政府已考慮到年長者若染病,病情惡化的風險較高,因此宣布暫停樂齡活動至4月30日。
安全距離措施造成孤立 獨居長者抑郁風險增加
負責樂齡友伴服務的獅子樂齡之友協會高級經理張今瑗受訪時說:“冠病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不確定性。獨居年長者可能會因無法獲得某些資訊,又沒人在家爲他們解惑,而落入假新聞的圈套。”
雖然此時必須爲了個人健康保持安全距離,但同一套措施,尤其用在獨居年長者身上時,還是得權衡得失(trade-off)。
她說:“疫情造成他們生活素質下降,有些年長者會因爲減少或完全沒與他人接觸而在某程度上感到被孤立。雖然教育水平較高、資源較多的年長者大致上可安然渡過這段非常時期,但那些無法借助科技與他人交流者,可能會在這期間倍感孤獨。”
鷹閣專科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林汶龍醫生受訪時說,過去20年來搜集的資料顯示,獨居年長者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這也連帶提高他們或選擇輕生的風險。
他說:“如果是短暫孤立,負面影響可能沒那麽大。但如果是連續好幾個月,那將可能會造成焦慮或情緒低落。”
因此,像獅子樂齡之友協會、德教太和觀,以及護聯中心等機構所提供的友伴服務(befriending service)此時顯得格外重要。以獅子樂齡之友協會爲例,目前爲4295名獨居年長者提供友伴服務。
繼續提供遠程友伴服務 幫助獨居老人排解寂寞
張今瑗透露,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暴發以前,協會義工和職員通常每周會登門造訪面對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風險的年長者,給予他們社會、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與援助。但自政府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後,協會停止所有登門家訪,選擇繼續以電話和年長者保持聯系。
“義工們在這期間會花更多時間與年長者通話,鼓勵他們在家做運動、手工、唱卡拉OK或煮飯,讓他們借此解悶,保持身心健康。我們也會和較熟悉科技的年長者進行視訊通話,發一些線上資訊、運動或活動給他們,讓他們在家不會閑著無聊。”
林汶龍也解釋,與還能忙于工作的獨居中年人相比,已退休的獨居年長者可能生活中缺乏有意義的重心,會變得依賴社交活動。他說:“與他人交流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果年長者不這麽做,身心會很快退化的。”
他建議,獨居年長者這期間應善用科技與親友多溝通,就算獨居也不至于完全舍棄社交。公衆也應該關心獨居年長親人這期間是否開始覺得人生沒意義,有失眠或食欲不振等可能是抑郁或焦慮的症狀,同時多鼓勵他們在家做簡單的運動,盡量與他人保持聯系。
三間單人房 視界大不同
個案①:沉浸書香不孤單
獨居馬西嶺租賃組屋的黃良瑞 (81歲)平日喜愛閱讀,病毒阻斷措施啓動後,他唯一不適應的是不能泡冷氣圖書館。盡管白天待在一房式單位裏有些悶熱,他看書入神後,也並不在意,只覺得時間不夠用。
生活有規律的黃良瑞,是一名老華校生,也是一名樂齡義工。以往,他每天淩晨4時許就起身外出做運動和練武術,清晨5時到鄰裏面包店領取店主贈送的一箱免費面包,送到組屋樓下的樂齡中心,給其他年長者享用。
同樂齡中心朋友閑聊一陣後,他就會到鄰裏圖書館閱報看書。“泡在圖書館,時間很快過。下午回家後准備簡單的晚餐,看看新聞節目,到晚上8時,我就會熄燈睡覺了。”
自從阻斷措施生效後,樂齡中心的群體活動喊停,圖書館也暫時關閉,但黃良瑞並不懊惱,反而覺得“宅”在家中,有更多時間閱讀平時沒看完的書。
他說:“我喜歡閱讀政治和時事課題的書籍。午後天氣悶熱,我就開著電扇,看到入神,整天可以不出家門。如今我外出,也只是去超市購買食品和日用品。買完後就回家,很少在外面溜達。就連做運動,我現在也選擇在家練練簡單的武術招式,活絡筋骨。”
黃良瑞單身,他年輕時從事銷售工作,10多年前因健康問題決定退休,目前接受社區關懷計劃的援助。
他說,能理解爲何平時喜歡參與活動的年長者,不適應一整天在家。他慶幸自己喜歡獨處,並在這非常時期,以自己的方式爲抗疫盡一分力。
個案②:腳踏鐵馬暫忘憂
在北部一所小學食堂開檔口的裴家河(64歲),自從學校全面實施在家學習,他暫時沒法打工。突然閑下來後,他每天琢磨著如何打發時間。
裴家河住在馬西嶺租賃組屋。冠病疫情導致他目前沒有收入,但他領到了政府發放的一次性500元的短期援助基金,暫時還能應付生活費。
他平時閑暇時喜歡騎著腳踏車到住家附近的兀蘭海濱公園,除了做運動,也欣賞柔佛海峽海景。病毒阻斷措施實施後,公園的濱海設施封了,但他每天早晨仍堅持騎車到公園或社區內晃一晃。他說,他的租賃單位空間狹窄,到了午後很悶熱,他很難在家中待著不出門。
“白天的電視節目很多是重播的,我看了乏味,所以每隔一兩小時會到組屋樓下透透氣,約半小時後才上樓。”
裴家河明白政府實施病毒阻斷措施的用意,也強調自己會與政府合作,遵守防疫措施。
“我很期待疫情能盡快緩和下來,希望到時政府能稍微‘松綁’,不要那麽嚴格地執行安全距離條例,讓人們可恢複平時的社交和休閑生活。”
個案③:財源無靠前路茫
住在黃埔三房式組屋的59歲單身漢鄭心利,自去年11月被裁退後就失業至今,靠僅剩的一點儲蓄過活。
他原本在本地一間公寓做了七八年的園丁,月薪大約1000元。可是公司老板在他的合同到期後沒再和他續約。
鄭心利原本出租單位內的一間房給來新打工的馬來西亞員工,每個月還會有500元的租金收入保底。不過這名馬國租戶去年8月回國後,他至今仍沒找到新租戶,兩頭收入來源都暫時斷了,只能靠積蓄生活。
鄭心利日前在組屋樓下受訪時說:“我嘗試申請短期援助基金,但是不知道爲何,後來他們發短信通知,我的申請被拒絕了。”
如今他儲蓄快要耗盡,身患多種疾病(高血壓、胃病、甲狀腺問題等等),卻又因兄弟姐妹之間關系不和,在當前的困難時期無人可依靠。
他搖頭無奈地說:“沒辦法,過一天是一天。”
如今在病毒阻斷措施期間,他每天仍會出門打包餐食,散步半小時左右解解悶。
他說:“家裏很悶熱,所以我會出來一下子吹吹風。”
冠病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不確定性。獨居年長者可能會因無法獲得某些資訊,又沒人在家爲他們解惑,而落入假新聞的圈套。
——獅子樂齡之友協會高級經理張今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