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道
李靜儀 蘇德銘 李思敏
三條地鐵線及輕軌列車服務同時局部中斷、兩名地鐵員工遭列車撞死、地鐵職員在維修記錄上動手腳引發隧道積水、兩列車碰撞導致30多人受傷。地鐵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監管者和地鐵公司自2011年底南北線大癱瘓以來,陸續采取了多項措施加強系統可靠性,但一次又一次的嚴重故障,打擊了民衆對地鐵的信心,也讓每天依賴地鐵代步的乘客感到百般無奈。大家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地鐵到底什麽時候會好?SMRT管理出了什麽問題?交通課題會否再次成爲下屆大選的燙手山芋?
“這已經不是感到生氣,也不只是失望了,但除了早點出門、祈禱地鐵不會壞,我們還能做什麽?”
在2011年底南北線大癱瘓時受困隧道內的陳澤帝(39歲,銀行人員)約兩年前放棄搭地鐵,成了擁車族。在市區一帶工作的他,如今主要是在平日中午搭地鐵去用餐。
他感歎:“列車延誤感覺已是家常便飯,現在每次搭地鐵都會把車程可能延長預算在內。”
家住大巴窯的陳炯樑(19歲,義安理工學院學生)碰到考試期間要搭地鐵上學時,心裏就感覺不太踏實。
“地鐵系統出現那麽多問題,令人擔憂,但我們有什麽辦法,只能盡量提早出門。”
剛過去的星期三早上繁忙時段,東西線上剛通車五個月的大士西延長線新信號系統軟件失靈,導致列車錯誤判斷了與前方列車應保持的安全距離,導致兩列車在裕群站發生碰撞,超過30人受傷。
這起事故震驚了全國,特別是在事故發生前一個星期,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才在國會就碧山地鐵隧道積水事故發表部長聲明,闡明下來SMRT會如何加強水泵維修,防止隧道再積水,也加強對檢修機制的監督。
眼看積水事故就要“退潮”,不料又發生我國24年來的第二起地鐵碰撞事故。
學者:公衆信心跌落谷底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受訪時指出,這次事故讓公衆對地鐵系統的信心徹底跌落谷底。
他說:“過去地鐵事故涉及的是可靠性的問題,但現在人們擔心的卻是安全問題,去年兩名地鐵員工遭列車撞死,雖然也牽涉到安全,但並沒有直接波及乘客,這次卻有這麽多乘客受傷,讓人們確切感到焦慮。
“我每天都使用公共交通,平心而論,過去幾年來地鐵系統確實有所改善,但人們只對嚴重故障留下印象,感覺地鐵可靠性每況愈下,盡管陸路交通管理局提出數據指事實並非如此,但公衆只相信自己的感觀,並把個人感觀當成事實。”
自2011年底南北線大癱瘓以來,政府和SMRT重金展開多項軌道翻新與系統提升工程,但列車延誤事故仍時有所聞。單是過去一個星期,除了周三的列車碰撞事故,環線、南北線和東北線都先後發生故障,導致車程時間增加。
政府國會交通委員會成員林謀泉(蒙巴登區議員)不諱言,距離2011年地鐵大癱瘓已過了五年多,但嚴重故障還是一個緊接一個發生,令人感到失望。“我們不能怪公衆感到泄氣,但也希望大家能理解,一些解決方案需時間落實,才能看到成效。”
許文遠早前在國會指出,當局過去兩年在維修方面取得成果,地鐵系統今年平均每行駛42萬5000公裏發生一起延誤超過五分鍾的事故,比前年的13萬3000公裏有所改善。
他也在今年7月底設下更高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地鐵系統必須達到台北捷運去年創下的佳績,即列車平均每行駛100萬公裏才發生一起延誤超過五分鍾的故障。
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纮博士認爲,陸交局應利用大數據,爲公衆提供更深入的信息如故障地點、發生時間和頻率等,以便爲地鐵已較爲可靠的論點提供更強依據。
他指出:“當局每次指地鐵可靠度已有所改善,都是計算列車平均每行駛多少公裏才發生一起延誤超過五分鍾的事故,但這些是工程上的數據,跟民衆的感觀和認知是會有落差的。”
若能改善地鐵可靠度
乘客:不介意分階段關閉地鐵線
幾乎每天搭地鐵上下班的林惠敏(31歲,建築設計師)說:“原本以爲2011年底的地鐵癱瘓只是一次性的罕見事故,可是之後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尤其是最近一年來感覺更頻密。”
現在她每次出門前都會先查看社交媒體,確認列車沒有發生故障才去地鐵站。
當局目前正在探討延長淩晨的工程時間,以讓工程團隊有更多時間更換陳舊的地鐵資産。
林惠敏認爲,如果分階段關閉部分地鐵線進行更新工程,能更高效地改善地鐵可靠度,她不介意地鐵早上延遲發車。
“既然新地鐵線能分階段通車,相信分階段關閉現有部分地鐵線也是可行的。只要提早通知乘客,並確保能完全改善故障頻頻發生的問題,就算短期不方便也是值得的。”
學者:臨陣換將未必是上策
日本東京一家鐵路公司最近爲一列火車提前20秒發車正式道歉,這個守時的文化獲得網上一片贊揚聲,也不免讓人聯想起SMRT“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問題”。
由SMRT經營的地鐵線接二連三發生嚴重事故,上月的碧山地鐵隧道積水事故也揭露了SMRT管理層對維修人員監管不當的問題,網上有許多聲音要求SMRT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郭木財引咎辭職。
不過,受訪學者則持有不同看法。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兼法學院副教授藍璐璐認爲,與其卸下職務,不如要求郭木財制定並實行能夠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以具體行動糾正SMRT的企業文化問題。
她說:“SMRT的內部問題不是一夜生成的。身爲總裁,郭木財有權力,也應該追根究底,並設立一個完善的機制,確保不會重蹈覆轍。”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認爲,即便SMRT更換總舵手,對解決地鐵問題的幫助也不大。“SMRT眼前還有許多翻新工程要處理,它也一直設法加強之前忽略已久的工程能力,換個新人去管理,我不確定是不是可以馬上看到成績。”
在他看來,郭木財是否應留任,取決于SMRT職員對這位總裁是不是有信心。
國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纮博士也同意這個看法。“臨陣換將不太好,而且這個職位也不容易找到合適並願意嘗試的人來接替。”
郭木財曾出任三軍總長,擁有工程學背景,他是在2012年9月卸下環境及水源部常任秘書的職位,隔月正式加入SMRT,以接替在2011年底南北線大癱瘓後備受批評而辭職的蘇碧華。
主席佘文民積極與員工溝通
反映董事會決心解決問題
郭木財上任後,引進多名高級軍官,包括曾擔任新加坡空軍部隊航空工程與後勤部主管、現爲地鐵首席執行長的李遴偉,另外也有從國防部離職、目前擔任首席企業長的許慶瑞。
除了郭木財,SMRT新任主席佘文民最近也成了鎂光燈下的焦點人物。自7月接任主席職務以來,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不只一次公開表示,相信有了佘文民的領導,地鐵可靠度可改善。
佘文民近來也積極到各個地鐵站與前線員工會面,親自了解他們在工作上面對的問題。陳慶文認爲,這反映出整個SMRT董事會要解決問題的決心。“過去,在前主席許永源領導下,除了公司常年股東大會,民衆幾乎感覺不到董事會的存在,如今佘文民領導的董事會正積極與管理層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佘文民發揮影響力,讓曾協助解開環線信號間歇性中斷謎團的國防科技局(DSTA),下個月起將派駐一組五人工程師到SMRT地鐵長達六個月,協助SMRT檢討和改進地鐵維修。
新科動力(ST Kinetics)也應他的要求,讓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郭威安博士從下月起到SMRT報到,負責領導SMRT擴大後的審查團隊。
另外,也有觀察家認爲,佘文民早前就地鐵隧道積水事故,在記者會上向公衆鞠躬道歉的舉措,體現了勇于擔當的文化,也反映了他要帶領SMRT走出逆境的決心。
過去,在前主席許永源領導下,除了公司常年股東大會,民衆幾乎感覺不到董事會的存在,如今佘文民領導的董事會正積極與管理層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陳慶文
學者:若遲遲無法解決
地鐵問題料成下屆大選“燙手山芋”
六年來換了兩個交通部長,現在距離下屆大選最多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有政治學者認爲,要是地鐵問題還不趕快解決,交通課題預料會是下屆大選的“燙手山芋”。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指出,下屆大選最遲須在2021年初舉行,但人民行動黨政府其實只有少過三年的時間來解決困擾民衆的地鐵問題。
他受訪時說:“地鐵要持續好一陣子沒有發生大故障後,人們才會開始感受到系統已穩定下來,不再擔心可靠性和安全問題……相信執政黨也很清楚這是他們得迫切解決的問題。”
他指出:“最重要的是,如果地鐵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人們會開始質疑政府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政府的信譽也會受到質疑,人們會想,要是你不能解決地鐵問題,是不是具有能力解決其他更大的問題。”
須加強與民衆溝通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許林珠博士則認爲,現在距離下屆大選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到時列車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及其他一些更新工程應該已經完成,而且提升後的巴士服務也有助應付部分需求。
她說,下來除了向公衆闡明各項翻新工程的進度和竣工時間表,執政黨也應在各層次深入加強與民衆的溝通,讓民衆清楚知道政府已專注于解決地鐵事故,絕不會逃避問題。
“要讓民衆感受到政府是站在民衆這邊,所謂要以一個團隊共同解決問題,也應包括乘客,大家都是站在壕溝內。”
明年內閣改組 許文遠料留任
交通課題在過去兩屆大選都成爲反對黨挑起選民情緒的課題,而交通部長一職也被視爲是“政治毒酒”。
前交通部長林雙吉在2011年具分水嶺意義的大選後退出內閣,接替他的呂德耀則在2015年大選前宣布退出政壇。因解決棘手房屋問題而有“搞定先生”(Mr Fix-It)美稱的許文遠在上屆大選後接管交通部。
明年本屆政府任期進入中期,預料李顯龍總理將進行多一輪的內閣改組,委以第四代領導人更重的職務。
不過,政治觀察家普遍相信,許文遠應該還會繼續留任。
陳慶文說:“相信許文遠本身也會希望看到任務完成後才引退。如果他們安排第四代領導班子的成員接管交通部,我會感到意外……之前已損失了林雙吉和呂德耀這兩位部長。”
許林珠也說:“許文遠擁有成功處理過渡性難題的紀錄,相信他會堅持不懈,而且年輕部長也得到其他不同職位輪替來吸取經驗。”
要讓民衆感受到政府是站在民衆這邊,所謂要以一個團隊共同解決問題,也應包括乘客,大家都是站在壕溝內。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
副所長許林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