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載健康界。
互學互鑒,聯合抗“疫”,已經成爲全球應對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指導原則。
“從武功派系角度來講,上海防控體系屬于少林派,非常幹淨有力;新加坡屬于武當派,表面看不出來,非常‘佛系’,但內部是非常厲害的。”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複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如是評價中國和新加坡防疫體系。
在世界衛生組織于2019年發布的《World Health Report》中,新加坡位列第三名。在全球抗“疫”形勢下,新加坡精英醫療體系是如何打出“武當套路”的呢?
時間回溯到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確認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1月31日,新加坡宣布對從中國回新加坡者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據悉,新加坡是全球反應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盡管如此,仍未能幸免于難。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新加坡新增93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數達13624例。
防控疫情,新加坡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4月7日,新加坡宣布實施“斷路器”計劃,要求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關閉,所有學生居家學習,至5月4日結束。但隨著疫情發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4月21日發表全國講話時宣布,將目前正在實施的防止疫情蔓延的“阻斷計劃”延長四周,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場所繼續停工至6月1日。
“公私聯合”
在國家疫情發展與防控措施趨嚴的態勢下,新加坡醫療體系正發揮著高效作用,但同樣面臨挑戰。新加坡發生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患者主要在國家傳染病中心等公立醫院接受隔離治療。但隨著新冠肺炎患者數量的增加,新加坡衛生部決定將國家傳染病中心等公立醫療資源更多應用于重症患者,並決定采取與私立醫院聯合抗“疫”的策略。
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是第一家參與政府聯合抗“疫”的私立醫院,該院主席葉耀光告訴健康界,3月19日,醫院接到通知,新加坡衛生部希望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能夠開辟出專門的病區,進行改造之後收治已經沒有臨床症狀、但病毒檢測仍顯陽性的新冠肺炎患者。
盡管支付制度、預約制度等與公立醫院有所不同,但新加坡私立醫療機構仍占據醫療服務供給市場的大片江山。疫情期間,私立醫院患者數量急劇下跌,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不僅能夠幫助國家和公立醫療機構減輕壓力,還能夠通過獲得“政府補貼”緩解疫情期間的運營壓力,有助于實現“公私雙贏”。截至4月13日,新加坡幾乎所有私立醫院都已經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上下聯動”
除此之外,社區醫療機構在本次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加坡采取的是醫療分級制度,即以社區醫療爲基礎,綜合醫院爲支撐,專科醫院爲補充的金字塔結構。社區醫療機構主要提供基本保健、門診治療、婦幼免疫、轉診服務等,包括隨處可見的全科診所、區域性政府綜合診所和社區醫院。
在支付制度方面,新加坡爲國民提供基本及強制性醫療保障,即“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終身健保計劃”(MedishieldLife)和“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按照不同的就診順序與就診範圍,國民享受的報銷內容有所不同。在這一醫療就診制度與支付制度雙重作用下,新加坡國民通常首先會到診所、社區醫院等社區醫療機構就診,如有必要,社區醫療機構會將患者轉診至上級醫院。
疫情發生之後,新加坡“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加坡建立了非常成熟的公共衛生體系,這一體系下有指定的社區全科診所,即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簡稱PHPC)。這一體系的建立便是爲了讓全國參差不齊的社區全科診所能夠在衛生部的指導下迅速有效地應對突發狀況,按照統一標准診斷、治療、上報、轉診、隔離,最大限度地減少漏診的同時,盡可能避免恐慌性擠兌公共衛生資源。PHPC體系內共享醫療信息,也爲傳染病例追溯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1月2日,新加坡800多家診所便接到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警報,並通過PHPC體系共享醫療信息。全島800多家指定的公共衛生防範全科診所加入響應機制。這些診所嚴格依照流程對可疑病例進行基本篩查和判斷,並在體系內共享醫療信息。經由PHPC診所轉至國家傳染病中心的案例,都作爲重點懷疑對象進行核酸測試,以防漏網之魚出現。從診治流程、工作區域結構、醫護人員防護措施、到財務補貼和藥物優先權,政府都給了這些診所詳細的指導和支持。
“精准施策”
其實,在新加坡新冠肺炎患者中,較大比例爲客工(外籍勞工),這一群體具有群居性特征,人口多、密度大。爲了阻斷客工與社區居民的接觸,政府針對這個群體采取了緊急措施。
(圖片來源:“新加坡眼”)
一是對宿舍強化治理,例如派駐軍隊醫療人員,集中檢測客工,把感染者、可疑病例和健康客工分隔開來,陽性無症狀的送去方艙醫院,有症狀的送去公立醫院,檢測陰性的送去隔離地點。
二是減少客工宿舍人員密度,例如緊急開設臨時宿舍,包括空置組屋、會展中心、軍營、校舍等,把客工分流出去。
盡管新加坡醫療體系運行高效,但面對急劇增加的新冠肺炎患者數量,仍有擔憂。爲此,新加坡采取的策略是“壓平峰值”,避免對醫療資源造成擠兌。
新加坡公立和私立醫院共有11000多張中重症病床,專家從當前病例實際情況判斷,客工群體年富力強,大多數爲輕症,大概只有5%至10%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1%至2%可能轉爲重症。盡管這一比例不高,但如果疫情爆發,仍可能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
根據公開報道,目前,新加坡正在建設多家方艙醫院,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疫情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