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東南亞各國中都有不少華人華僑,尤其是新加坡,華人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五。不得不說,老一輩的南洋華僑十分心念祖國,抗戰期間,南洋華僑們積極爲國內同胞募捐,捐款總額超過4億元,食物和藥品更是不計其數,這種愛國情懷令人動容。新加坡國父、前總理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但他對祖國的情感比起老一輩而言就要弱很多。
1965年,新加坡被迫從馬來西亞分離出來,成爲一個新的獨立國家,此時有不少新加坡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爲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嚴詞拒絕。李光耀曾在其書籍《李光耀觀天下》中有過記錄:“新加坡于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爲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很多人想不通,李光耀是華人後裔,卻爲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做爲國語呢?對于此事,李光耀有過解釋。
首先,李光耀認爲這樣做會導致新加坡走向分裂。當初馬來西亞之所以把新加坡趕出去,就是因爲擔心以華族爲主體的新加坡會對影響馬來西亞的政局,進而損害馬來人的利益。在李光耀眼裏,新加坡不僅只有七成的華人,還有三成的馬來人跟印度人,如果貿然將一個民族的語言定爲國語,都勢必會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滿,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新加坡分裂。爲了維護新加坡這個新生國家的穩定和團結,這三個族群的語言都不能成爲新加坡的國語。
除此之外,李光耀認爲英語比華語具有優勢,更方便于和世界交流。對于剛剛獨立的新加坡而言,首要任務就是盡快的融入世界,而英語無疑會爲此提供很大便利。李光耀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幸運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的是英語。”在李光耀看來,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如果要想保證新加坡的安全和繁榮,那就必須把英語定爲國語。
當年,李光耀基于新加坡所面臨的現實情況,將英語定爲了新加坡的國語,他認爲當時如果將華語定爲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那樣的話新加坡無法取得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