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熱帶國家,總面積約669.4平方公裏,總人口約560萬人,新加坡主島占全國面積的91.6%,可以說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主島呈東西長南北窄,當地人玩笑的自嘲東西方向開車一小時、南北向半小時就能就貫穿。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盛名,在建國初年,即使是在土地緊缺的情況下也擬定了培育花園城市的方案。現今,島內不僅公園的數量與密度可觀,就連零散的小塊也不能露土,可謂是房前屋後見縫插綠。新加坡地標性建築比比皆是,對樓宇立體綠化極爲重視,每一棟地標建築都能見到鮮花、青草與樹影,綠樹與高樓互相掩映,賦予著建築新的生命。
由于新加坡國土面積小,相應占有的資源較少,多年來持續重視科技,通過向海洋要地、向高空中要地、全民普及節水觀念等一系列舉措,保障了新加坡得以持續發展。中農富通特此對新加坡城市園藝、設施農業、休閑産業、創意産業進行了考察。
1、 園藝花園(hort park)
占地23公頃,公園前身是上世紀70年代建立的苗圃,苗圃關閉後,新加坡政府打造成亞洲第一個以園藝爲主題的公園。每年吸引了大量園藝愛好者前來,鼓勵他們擁抱綠色的生活方式。
其內的植物步行道,引導遊客步行進入花園,沿路種植帶種植了具有裝飾性的觀賞植物。
生活角,用創造性景觀設計來啓發人們改造自家庭院,同時也爲發燒友提供不斷變化的創意景觀與設計理念,該區也設計了兒童了解自然的空間。
垂直花園,爲城市提供了綠色解決方案,通過立體綠化裝飾建築外牆,不僅爲建築起到隔熱效果,還能淨化空氣,同時也是小動物的棲息地。
水培花園,提供了水産養殖與水培植物的展示,新的技術給農業生産提供了新的可能。
樹牆花園,采用籬牆式整枝方式種植果樹,每個果實都能充分的接受光照,不僅單果果徑較大,而且易于采收。
波特花園,是學生的社會與自然課堂,教孩子們播種、養護與收獲,傳播環境保護的理念。
可食花園,利用具備奇異性、觀賞性、可食性的水果和蔬菜,打造一個具有教育和趣味的區域。
療養花園,用園藝療法的手段營造的戶外治療室,通過五感的調動,使得遊客在暢遊此區時精神得以放松。
蝴蝶花園,花園內種植了大量蜜源植物並進行蝴蝶繁育,讓遊客了解到蝴蝶在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作用。
爲了讓遊客在公園內可以更好的接近自然,公園還組織了一系列的自然教育活動,如園藝日、社區園藝節、空氣植物DIY、志願者活動以及園藝相關的講座等。
2、 天蔬農場(Sky Greens)
雖然新加坡國土面積小,但也專門劃定出農業用地,用于蔬菜、雞蛋、牛奶、魚類的生産,使國內具備一定的農副産品自給能力。Sky Greens農場位于新加坡西部,臨近登加空軍基地,登加機場作爲新加坡第一個軍用機場,機場周邊保留了一定規模的農業用地,用于農業生産與鄉村旅遊。正是由于土地資源的稀缺,必須要集約利用,因此即使是在農業生産上也是朝著立體空間要地,朝著科技要效益。
Sky Greens是新加坡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垂直農場,農場占地約50畝,2011年末開始建設,2012年投入使用。本部農場主要是用于科技研發,同時也兼顧生産功能。農場自主研發的垂直栽培設施,是高約9米的A字架,架上有可上下傳動的32個栽培槽,旋轉的速度約16小時轉一圈。由于溫室上中下部分環境不同,通風、溫度、濕度、光照差距較大,有利作物糖分積累,提高蔬菜的品質與口感。A字栽培架的塔尖與溫室頂部相連,對溫室的穩定性有加固效果,像這樣裝配的聯棟冷棚還具有抗台風的功能。在系統開發之初,就秉著資源節約理念。A字栽培架傳輸動力充分利用了水肥灌溉時所用的水流,用水的勢能轉化成動能,在傳輸營養和水分的同時,帶動栽培槽上下旋轉,16個栽培架僅需要1馬力的水泵帶動。
近年來農場的經營者還在不斷的研發新技術,如利用飄浮溫室將每平方米土地用到極致。由于新加坡淡水資源有限,園區需要自建地下蓄水池用于雨水收集,水池工程封閉後,上端砌出養魚池用于高密度水産養殖,水面上方利用浮板來固定將近10噸重的溫室,溫室內進行垂直蔬菜生産,該技術目前還處于研發階段,相信成功推向市場後可以爲交通不發達的島上居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農場不僅在土地上集約利用,在其他資源上也是循環使用。水培方式生産的蔬菜纖維較細,用于炒菜口感欠佳,因此新加坡居民更加喜歡選擇用土壤栽培出的蔬菜作爲原料進行烹制。如今,園區種植槽內使用的種植土仍是五年前購入的,種植過3次左右的土壤都要拿到土壤池中進行發酵,在完成殺毒、殺菌、追肥後再投入使用。同時,園區廢棄菜葉大多用于堆肥和養魚,循環往複。
3、 樓宇農場(Highstreet Farming&Henry)
兩處均爲小型樓宇農場,樓宇農場內除了用于研發外,同時利用室內空間及環境控制系統立體種植葉菜,爲會員提供應季蔬菜。葉菜主要以希、特、名、優品種爲主,如1-2月主要供應Crystalline Ice Lettuce、Spicy Mizuna、Baby Curly Kale、Crispy Lettuce,其中辣味與苦味蔬菜較爲特別。
4、 登普西山
緊鄰新加坡植物園。過去曾是一個軍事據點,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黑白建築如今已翻建成特色商店和餐廳。改造後風景宜人,各色佳肴彙集,遊玩設施兼備。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景區內物理淨水系統,采用了多級疊水、沉降池以及淨水石等設施進行雨水收集與過濾,池內養殖食人魚。
餐館:景區內有大大小小近二十余家餐館,菜色有中餐、西餐、海鮮、印度餐等;
高級食品超市:主要以優質食品原料銷售爲主;
美食鋪:出售質量上乘的巧克力、果醬、點心以及各種各樣的乳酪;
農貿市場:每個月第一和第三個周六開設,售賣自制香蒜醬、新鮮烤餅以及有機蔬菜等衆多農副産品;
現代美術館:展示名人的精品佳作;
精品服飾:服飾店中有許多取材于亞洲但卻充滿法國風情的商品。
5、 新加坡植物園
占地74公頃、結合了原始樹林和專業花圃。由南向北依次爲:東陵區、中心區和武吉知馬遊覽區。東陵區主要由植物學中心和天鵝湖構成;中心區有遊客中心、栽植著綠籬的矩形花園、斜坡草坪、棕榈谷和交響樂湖,每個周末會不定時的安排免費音樂會;武吉知馬遊覽區以自然景觀爲主,包括了生態花園、生態湖、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葉花園和藤架園。
植物園內注重資源的收集、品種的保護。其中的胡姬花園是植物園的一大亮點,胡姬花是新加坡國花,該區用胡姬花爲題材精心打造,向遊客呈現出各式各樣的花卉景觀,胡姬花園的出入口爲特色禮品商店,裏面擺設了幾十種與胡姬花有關的創意産品,將衍生産品價值進一步放大。
6、 濱海灣花園(Garden by the bay)
花園占地101公頃,由海南花園、濱海東花園和濱海中花園三個風格各異的水岸花園連接而成。內有極具盛名的巨樹叢林,依托溫室的所建的花穹及雲霧林。
巨樹叢林是由多個25-50米左右的人工樹組成,樹與樹之間建有空中走廊,除了地標、觀景作用外還兼具光伏發電、雨水收集等功能,特別是夜幕降臨時燈光照亮“森林”,別有一番風趣。
花穹及雲霧林是依托兩個異形大跨度鋼結構的冷室,雲霧林內部模仿山地森林,通過環境控制適度的濕度與冷空氣,制造適合蕨類、藓類、蘭花、豬籠草等植物生長的環境。入口處有約35米高的假山與室內瀑布,極爲壯觀,環繞假山有懸挑出的棧道,可全方位欣賞內部景觀並遠眺濱海灣花園;花穹的植物品種來自五大洲,主題花園包括澳大利亞花園、肉質植物花園、南美花園、南非花園、地中海花園等,由于臨近春節館內采用了大量紅色、中式景觀與傳統園林手法進行裝飾。
由于受資源限制,新加坡是一個極具創新意識的國家,通過填海、向高空發展來突破土地制約;通過雨水收集、地表水利用、再生水處理、海水淡化等手段突破淡水資源限制。通過一項項的技術創新,以及本國的金融産業的快速集聚發展,新加坡成爲世界上具有較強區域輻射能力及影響力的國家。
總而言之,新加坡的成功與可持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國采取立體化綠化方式打造街道景觀,節約出更多土地用于公園建設,打造花園城市;
2、通過一個個地標性建築、構築物,不斷的吸引外界眼球,大力發展旅遊産業;
3、由于資源的限制,全民普及節水觀念,從國家層面創新水資源技術,力補短板;
4、強化全國科技創新和科普意識,重點利用公園、展館等公共資源進行校外科普;
5、由于新加坡是移民國家,近些年還注重國民的榮譽感與凝聚力的形成;
6、重視教育,全力打造教育産業;
7、通過機構、團體等組織,不斷召開各領域國際會議,組織相關人員培訓、考察,從而進一步輸出城市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