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論新加坡時,我們都會情不自禁了爲她添加一個優雅的前綴——“花園城市”。這個綠化覆蓋率高達50%,被評爲“亞洲生活品質最高“的城市,想必在人們的腦海之中浮現出的是這樣一番景象:優美的環境、蔥郁的綠化、沁心的空氣、整潔的街道,一座宛如Wonderland般優美的城市。
其實,新加坡“花園城市”這一美名,自20世紀80年代就享譽全球。這得益于建國初期,被譽爲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提出的“綠化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的構想。
新加坡在取得自治以後,快速的工業化發展、城市化進程以及人口的增長,使得原本就匮乏的自然資源進一步被壓縮,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擔心因經濟發展而導致新加坡淪爲冰冷的鋼筋水泥之城,李光耀發起了“綠化運動”,意在用綠化軟化“混凝土森林”。
然而,在“花園城市“構想的背後,其實蘊藏著這位領導人更宏偉、更遠大的信念:“花園城市”的基礎構想源自建國初期吸引外資和發展經濟的政府目標。
彼時的新加坡,政府資源局限、基礎設施匮乏、經濟停滯,而引進外資將是推動經濟的唯一辦法。李光耀認爲城市優質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是經濟成功的前提和基礎,他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備“第一世界”城市標准的東南亞綠洲,希望通過塑造一個嶄新的新加坡,區別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鄰國,爲競爭獲取外資聚集比較優勢,實現新加坡經濟從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
這一構想,對外可展現新加坡國家形象、政府效率和人民精神風貌,凸顯新加坡的環保水平和經濟實力;對內,則力求建立一個平等社會,人人共享城市環境,全民擁有花園綠地。而這一偉大的遠見卓識,也被新加坡在國際上已取得的非凡成就所銘證 。
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大致可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1963年6月,李光耀在新加坡荷蘭村種下了一棵黃牛木,開啓了浩浩蕩蕩的“綠化運動”,全民參與綠化植樹。在新修的道路隔離帶、交通環島、停車場、住宅區、學校操場等空地栽種灌木與樹木,大面積路面綠化的覆蓋奠定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基礎。
引進多樣和色彩豐富的植物品種,豐富綠化概念,這是打造“花園城市”的重要一步,同時建設“花園城市”上升爲國家戰略。
提出建設生態平衡的環境,發展主題公園、建設公園連道和大型公園。隨著“花園城市”的概念成爲現實,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又提出了打造“花園中的城市”願景,在“花園城市”基礎上,注重生態自然的保護和連接城市環境的綠色空間、使其網絡化和系統化,邁向世界級“花園中的城市”。
踏入21世紀,新加坡城市設計和規劃也邁入綠色時代:讓花園及綠化帶遍及城市空隙裏,與鋼筋混凝土並存共生,並且大力推行立體綠化設計概念,建築的立面綠化、屋頂綠化,以及立交橋和高架橋的垂直綠化,把新加坡打造成了美麗且獨特的“空中花園”。
作爲打造“花園城市”的重要規劃之一,新加坡在立體綠化上可謂下足了功夫,立體綠化被運用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從公共服務設施到酒店辦公大樓,從建築外牆到室內空間,都展現出新加坡在立體綠化上的追求與創新。從平面到立體,從地面到高空,新加坡重新爲我們展現了古巴比倫那亦真亦幻的“空中花園”形態。
立體綠化,不僅豐富了新加坡城市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和城市立體景觀藝術效果,更有助于進一步增加城市綠量,減少熱島效應,吸附灰塵,減少噪音和有害氣體,營造和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好處頗多。
傳慎控股作爲新加坡知名開發商,秉承著服務城市發展與締造美好生活的使命,也擔負著爲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的社會責任。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Mont Botanik Residence(翠峰苑),貫徹立體綠化設計概念,將花園搬進公寓大樓,打造的多層空中花園、屋頂花園,將自然之美與生活棲居相融合,是傳慎響應自然與城市共生理念的誠意之作。
當然,新加坡之所以能夠被譽爲“花園城市”,譽滿全球,不僅源于早期政府的高瞻遠矚以及對自然生態的保護,也得益于國民整體的優良素質、較強的全民環保意識、健全嚴苛的法律法規、垃圾治理政策等其他因素,在此不做一一展開了。
新加坡,雖然因狹小的國土面積被稱爲地圖上的小紅點,卻取得了無數讓世界欽羨的成就,更以優質的教育、發達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綠色宜居的自然環境吸引著全球人才、企業、商業和投資,同時也爲國民提供著優良的生活品質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環境,這樣的新加坡怎能叫人不羨慕和愛呢?而它是否也輕輕喚起了你心底在如此美好的花園城市中築家的向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