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農民起義推翻了隋朝的統治,在這場起義的最後李淵父子竊取了這場起義的勝利果實,建立了我國曆史上一個繁盛的朝代——唐朝。在這近二百八十九年的歲月裏,唐朝禦史的彈劾權以抛物線的形式回旋發展。在唐朝,彈劾制度的變動以武則天掌權作爲界點,
一、早在武則天即位前,統治者面對新生根基不牢固的政權,加之自身統治才能的局限,彈劾權未能得到相關的發展
武則天在位之前,唐朝先後經曆過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在五個皇帝時期,這五個皇帝對于彈劾權的發展基本上沒有什麽作爲,但是太宗在位期間給彈劾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玄武門事變之後,太宗很快繼承皇位登記,無奈政權並不穩定,于是太宗勵精圖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很快便出現了曆史上的“貞觀之治”,爲當時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穩定了社會秩序。對此,我們可以認爲如果沒有太宗的“貞觀之治”,在武則天時期,武則天也很難能夠將彈劾權發展到頂峰時期。
唐朝的建立者高祖皇帝,面對新生的政權尚未穩定,社會剛剛經過大動蕩。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高祖無法對禦史制度有什麽措施,只是簡單地沿襲了隋代的禦史制度。高宗皇帝在位有三十三年,但是其缺乏統治能力,後來武則天成爲皇後之後,參與政權,幹涉內政,展現出超強的統治能力。
“如意元年,則天以義府與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正侯善業、大理丞袁公瑜等六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追贈義府揚州大都督,義玄益州大都督,德儉魏州刺史,公瑜江州刺史。”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知道武則天在永徽六年立爲皇後,對當時在永徽翊贊的人進行了封賞。
高宗皇帝之後的中宗、睿宗壽命很短,所以他們也是在位時間很短的皇帝,在位期間也只是裝模作樣,並沒有實權,可以說是個傀儡,武則天才是真正掌握權利的人,所以中宗、睿宗對于彈劾權也並沒有做出特別的貢獻。
二、 彈劾制度的略微發展,樹立禦史品階權威,建設整頓官員隊伍,反思李林甫、楊國忠奸臣當道的局面
在武則天正式掌權前後,涉及多位統治者,由于在位短暫且無實權,所以並沒有什麽作爲,甚至還出現了上千宮女外出遊玩卻沒有回來的荒誕事情。在《資治通鑒》中有這樣的記載:
“春,正月丙寅夜,中宗與韋後微行觀燈于市裏,又縱宮女數千人出遊,多不歸者。”
在玄宗時期,禦史制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提高了禦史的地位,禦史不僅能夠正常行使自己的彈劾權,而且非常注重提升效率,對當時的官員都非常具有威懾監督作用。
但是後來慢慢地,玄宗開始變得十分驕傲,自以爲是認爲自己將唐朝治理的已經很好,于是每天沉迷于美色,也就是當時的楊貴妃。整日與楊貴妃厮混在一起,還重用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楊貴妃的哥哥雖然名字叫“國忠”,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卻是十分上不了台面的,楊國忠這個人可以說是奸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整日禍國殃民,即使這樣,他也是深得玄宗重用。
此外,玄宗後期還重用了另一個奸臣李林甫,信任安祿山,對其聽之任之差點致使唐朝滅亡。由此可見,玄宗後期是十分昏庸的,彈劾權也沒有得到發展,反而慢慢的被削弱了。在安史之亂之後的時期裏,肅宗、德宗、武宗對彈劾權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肅宗在位期間恢複了禦史行使彈劾權的制度就是爲了整頓在玄宗時期因爲李林甫而留下來的弊端。
另外肅宗在位期間還取消了“進狀”和“關白”兩種制度,從而使得彈劾權的獨立性大大的提高了。德宗在位期間,清除了一些不合格的禦史官員,選用了一批素質極高的人才,這些人才具有一定的聲望,大大提高了禦史行使彈劾權的權威性,在官員中樹立威望,望而生畏。
武宗在位期間,提高了禦史台長官的品階,比如說將禦史大夫從從三品升爲正三品,禦史中丞從正五品上升爲正四品下等等,極大地提高了禦史行使彈劾權的權威性,但是由于安史之亂,並沒有完全發揮彈劾權的作用。
三、 武則天將彈劾制度推上頂峰,完善制度構建,穩固統治秩序的同時,維護封建禮制的利器。官員內部管理的不斷加強
唐朝的彈劾權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發展到了頂峰,永徽六年當上皇後,慢慢的掌握了朝政大權,一直到最後順利稱帝。在其掌權期間,武則天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覺得自己的統治尚未牢固,在《資治通鑒》中有這樣的描述:
“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據此,我們可以知道,武則天當時是及其害怕自己的政權不穩的,所以需要用禦史制度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因此武則天在登基之後十分重視禦史制度。
在前面我們有說到,武則天在立爲皇後後,對當時在永徽翊贊的人進行了封賞,這些人自然是十分贊成武則天稱帝的,武則天對他們也是相當的信任,所以武則天在稱帝後大力發展禦史制度,不斷改革,彈劾權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武則天在改革的時候擴大了對禦史的編制和監察範圍,進一步細化了禦史在行使彈劾權時的依據,使得禦史行使彈劾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從而強化了彈劾權,所以武則天時期唐朝的禦史制度不斷發展,禦史彈劾權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也在這一時期發展爲頂峰。
由此可見,在唐朝近兩百九十年的曆史中,彈劾制度的發展是呈現一個抛物線的狀態,在唐朝初期至武則天時,唐朝禦史的彈劾權不斷上升,在武則天時期達到了頂峰,之後便呈現出下降趨勢,逐漸衰敗,雖然之後玄宗有盡全力的拯救這一制度,但是依然沒有很好的對策。
在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彈劾權更是舉步維艱,頂峰時期便是在武則天掌權時期,在各個時期中,對彈劾權的發展作出貢獻最多的也是武則天。
自古以來,禦史在國家官僚體制中處于一個極爲重要的角色,身負重任,監察百官,實行彈劾職責,始終讓各級官員感受到威懾與懼怕。在唐朝近兩百九十年的曆史中,雖然彈劾制度呈現出抛物線的發展形式,不斷地變化,監察力度時強時弱。
但是在當時的各個時期裏,對于唐朝官員風氣、社會秩序、國家利益等方面的保護發揮了極大地作用。禦史的浩然正氣,正確使用彈劾權利在整個唐朝統治時期發揮了不可以替代的作用。
唐朝時期十分重視對封建禮制的維護,對于禦史來說,對官員的禮法進行監督,一旦有違反禮制的行爲就可以發起彈劾,行使彈劾權。因此,唐朝時期的彈劾制度極大地保護了唐朝的封建禮制。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曆史,經曆了多個封建王朝,爲爭奪帝位,各種弑君、兄弟、父子爲爭奪皇權的行爲不斷發生,政權是十分不穩定的。所以各君主在面臨這樣或者那樣的風險時,都需要就借助禦史的力量來穩固自己的皇權統治,因此彈劾權的發展也是爲了鞏固君權的需要,有效地行使彈劾權能夠維護君主的統治。
還有一點就是加強了對官員的管理,整個朝廷上下,從中央到地方,官員衆多,所以需要對其進行管理,設立制度,這些管理制度都是官員應當遵守的,各官員要恪盡職守,盡職盡力,忠于君主,如若違反了法律或者禮制都將會受到彈劾,所以唐朝彈劾制度的發展也有利于朝廷對官員的管理,從而方便統治。
另外,彈劾制度也極大穩固了唐朝的經濟秩序,在唐朝時期,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這些不僅僅是因爲一系列的經濟政策,而且與禦史台的積極監督有著重大關系,禦史台爲唐朝經濟發展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
根據史料記載,在被記錄在冊的多起彈劾案件中,有二分之一的案件是經濟案件,由此可以看出,彈劾權的行使在唐朝的經濟發展中也起著重大作用。最後,在唐朝,中央有一套制度是用于軍事方面的,對于軍用的物資必須遵守嚴格的制度來使用,不然的話可能會受到彈劾。
在作戰的時候,軍隊也應該勇于前進,如果主將指揮不力,做出錯誤的決定和判斷,造成士兵的大量犧牲,也將會受到彈劾,任憑處置,唐朝彈劾權的發展也有利于維護封建軍事統治。乃至至今,唐朝對于彈劾權的發展和改革措施對于現代的監察體制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舊唐書》
《資治通鑒》
《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