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上午10點,新加坡廣播突然播放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宣布新加坡獨立。這是無比悲傷的時刻,李光耀晚年也承認了這是生平最大的一次挫折。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
“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則是強加在它頭上的。每當我們回顧簽署協議,使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那個時刻,我們總會感到痛苦,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許許多多的人。”
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人均GDP剛到450美元。更糟糕的是,新加坡實在太小了,連淡水都依靠進口。這可如何之好?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國化,他關閉了傳播中華文化的南洋大學,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爲英語。
在李光耀看來,漢語有一個大缺陷,就是非常難學,而英語是國際社會通行語言。2013年8月發布的《李光耀觀天下》(李光耀撰寫)一書中有這樣的文字,“我們也通過語言與世界各地保持聯系。很幸運的,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的是英語。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樣是由法國統治,我們就必須忘掉法語,再去學習英語以便同世界接軌,那肯定是個非常痛苦和艱難的轉變。”
新加坡剛剛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們組團遊說李光耀,希望將漢語作爲新加坡的國語。李光耀直接拒絕了,並對他們說:“你們得先把我打倒。”李光耀廢除漢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認爲新加坡發展必須實行對方開放,吸引外國資本。
李光耀充分意識到,新加坡太小了,而且自然資源極度匮乏,要讓這樣一個國家強大起來,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打造一個商業友好的環境,進而吸引外國商人直接來投資。李光耀和他的幕僚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吸引外資,並將英語作爲自己的官方語言。
李光耀先從制造業開始發展經濟,1968年成立裕廊工業區,建立多個輕工業基地,努力吸引外資,給予外國企業很多優惠政策。短短10年時間,新加坡就成爲世界主要電子産品出口國。資料顯示,從1960年到1983年,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的年均增長率高達9.0%,是同期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崛起了,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亞洲小國,一躍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李光耀認爲,廢除漢語對新加坡發展意義重大,或者說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參考資料:《李光耀傳》、《李光耀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