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用事業局公布的資料,這16個地點包括雙溪淡濱尼、惹蘭景萬岸、義順1道及6道、湯申路(貞安路)和萬禮路出口溝渠等。該局自2012年以來已完成了全島325個地點的溝渠改善工程。
政府將在未來三年投入五億元爲更多溝渠進行加寬加深工程,包括計劃于明年在全島16個地點動工的溝渠和水渠工程。
根據公用事業局公布的資料,這16個地點包括雙溪淡濱尼(淡濱尼7道至淡濱尼快速公路之間)、惹蘭景萬岸、義順1道及6道、湯申路(貞安路)和萬禮路出口溝渠(outlet drain)等。
公用事業局集水區與水道署署長裏祖安(Ridzuan Ismail)昨天受訪時解釋,當局在探討是否要進行溝渠改善工程時會考慮三大要素。
首先,必須確保本地的溝渠設計是適當的,而且溝渠設施在任何新項目展開前就已到位。
第二,必須確保溝渠的架構是堅固的,因此在溝渠的“壽命”到尾聲以前,當局就必須爲溝渠計劃翻新工程。
第三個要素是,某個溝渠的所在地點是否容易淹水,或是淹水“熱點。
裏祖安說:“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確保溝渠系統獲得改善,降低或減少該區淹水的風險。”
公用事業局自2012年以來已完成了全島325個地點的溝渠改善工程。目前有另外75個地點的溝渠(drain)和水渠(canal)正在進行擴建工程。
爲了進一步提升本地的溝渠設施,政府自2011年以來已投入12億元進行溝渠改善工程。
已完成出口溝渠改善工程的地點包括範波洛路(Farnborough Road)和先驅路段,而菜市巷和惹蘭文禮等的路邊溝區工程也已完工。
采取全方位策略 靈活應對暴雨氣候
理祖安也說,該局觀察到本地雨勢近年來越變越強,也越來越常有劇烈的暴風雨來襲,因此政府有必要在溝渠基礎建設方面做更多投資。
根據我國進行的第二次全國氣候變化調查,本地的每年平均降雨量呈現上升趨勢,從1980年的2192毫米上升至2014年的2727毫米。
氣候變化預測也顯示本地未來可能更常發生強烈暴雨,城市空間的擴大也可能造成更多雨水徑流。但更大的氣候變動也意味著本地未來也可能會面對氣候幹燥的情況。
因此,公用事業局在應對高強度降雨方面,采取源頭—渠道—接收點(source-pathway-receptor)全方位策略,讓溝渠設施更能靈活應對不同情況。
另一方面,公用事業局也透露,勿洛水道的加寬工程預計將在2019年第一季竣工。
至于小班丹河”(Sungei Pandan Kechil)和加冷河的加寬工程,則預計最遲在明年最後一季完工。
地勢複雜工程難度大 三工程延至明年底之前竣工
用來防洪儲水的三大工程都因地勢複雜、工程難度大而得延遲到明年底之前竣工。
這三大工程是:武吉知馬第一分水渠擴建工程、史丹福分水渠工程和史丹福地下儲水池工程。
公用事業局昨天向媒體彙報上述分水渠與儲水池的個別工程進展。
武吉知馬第一分水渠的3.2公裏擴建工程分三階段進行,所有工程原本預計在2016年完成。
從荷蘭林延伸至金文泰路第三階段工程包括在分水渠增建兩個隧道增加分水渠的容量,以應付更大的雨量。該階段工程目前完成了70%。
已完成95%的第二階段工程則包括將原有的梯形溝渠改建成一個U形溝渠和箱形排水渠。
但礙于工程所在處地勢較高、有較多堅硬石頭必須清除等因素,所有工程預計延後至最遲明年底竣工。
談及上述工程施工時面對的挑戰,公用事業局集水區與水道署首席工程師陳志偉透露,武吉知馬第一分水渠施工地段穿過一個山丘。這座山丘高達28米。
他說:“要擴建這個分水渠,我們不能采用一貫的挖掘方式,而是必須使用隧道挖掘機。在進行工程時,我們也要確保下雨時水道能如常運作把雨水排往蓄水池。”
隨著武吉知馬第一分水渠擴建工程竣工,武吉知馬上段集水區一帶防洪保障會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史丹福分水渠和史丹福地下儲水池的工程原本預計分別在明年第一季和今年第一季完工。
下月史丹福地下儲水池進行水泵測試
與武吉知馬第一分水渠一樣,考慮到上述工程的複雜性,碰上需要更多時間處理堅硬的石頭或進行工程的空間有限的情況,公用事業局透露,這兩項工程分別預計在明年第三季和第二季完工,進一步減低烏節路一帶的淹水風險。
公用事業局也將在下月爲史丹福地下儲水池進行水泵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