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讓我們懂得, 一切如常,該是多麽可貴! 願新加坡疫情早日結束,繼續加油! ——佳晴
雖然客工新增數據居高不下,但社區病例已連續數日維持個位數,上周新加坡政府宣布部分經濟活動將逐漸重啓。從今天起,將允許部分零售店面恢複營業,包括理發店、洗衣店、寵物食品及用品店、中藥行。
又到了一周一次的大采購日,我准備充分後出門,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必不可少,還有購物拖車。說起購物拖車,以前總看到很多老人拖著去購物,覺得自己尚年輕,不好意思入伍,但自從疫情以來,每次采購都是超負荷而歸,提物累得幾乎手斷。作罷,管它好不好看,好用省力就行。
路邊是成排的雨樹,是我在新加坡最喜歡的樹。又高又大,枝葉繁茂,在樹葉縫隙之間,擡頭望見斑駁的光影,如婆娑的歲月。碧藍的天空像一汪海水,高遠潔淨,片片白雲悠然飄來,從樹梢望去,仿佛一朵朵潔白的白茶花,綻放在山谷裏。
(路邊遇見的藍天白雲)
(高大斑駁的雨樹)
人行道邊,一小朵紫色的喇叭花,微風吹過,好像在微笑著翩翩起舞,心情瞬間舒暢起來。果然,大自然是最具治愈力的。
(紫色的小喇叭花)
路過組屋下的桌椅,全部被封條圍起來,連旁邊的兒童娛樂場所,都拉起條幅,顯示禁止入內。但還看到一位清潔工正在打掃,無人的場地,也能繼續保持幹淨,更增添對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的好印象,向疫情期繼續堅持辛苦服務的工作人士致敬!
(封條關閉的組屋下的桌椅)
(右下角正辛勤打掃的清潔工)
附近最大的市場,就是錦茂巴刹與熟食中心。雖然人流量沒有以前多,但還是比較熱鬧,很有生活氣息。熟食中心是每天都營業,但僅提供打包帶走,所有的桌椅都貼著封條。購買熟食的人們,都在有序安靜地排隊,保持隔開1米距離。我到達時候是上午10點,可能還比較早,部分店鋪還沒開門。
(錦茂熟食中心)
由于人流量較以前少,部分商店也選擇半天營業或提前收工。這裏有一間大衆茶室,我最喜歡她家的本地咖啡,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當然不會錯過。排隊等著打包的時候,順便問安娣(新加坡本地尊稱女性長者Aunty)是否每天都開門,她手裏邊忙乎邊告訴我:是的,我每天都開門,但會提早收工,以前是下午4點,現在3點收工。
(大衆茶室)
緊挨著熟食中心的,便是濕巴刹(即菜市場),這裏人群相對集中,也是整個市場管控最嚴格的地方。四周都被紅色隔離帶圍起來,只留了一個進出口,每個人進去都需要登記,市場裏面有戴紅色標志的安全距離大使,隨時督查。還有貼在柱子、隔離帶上隨處可見的安全提醒。我往市場裏看了看,人還是有點多,便離開沒進去。
(濕巴刹)
熟食中心外圍是一圈商鋪,已經有部分商店開門,提供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大致盤點了下,除了每天開放的超市,能看到營業的店鋪有:日用雜貨店、中藥店、眼鏡店、寵物店、水果店、蛋糕店等。
(雜貨店)
(中藥店鋪)
(水果店)
(眼鏡店)
當然,最熱鬧的就是理發店,今天是政府允許恢複營業的第一天,果然看到好幾家店門口都已經排長隊。沒有Tony老師的日子,真的是疫情期最難忍受的事。我上周還寫過一篇《疫情故事|宅家理發記》,記錄了因爲疫情我們華麗轉身爲Tony老師的故事。在不得不宅家的日子,我們也要時時尋找快樂,挖掘自己的潛力。
(排隊中的理發店)
(拐角另一家排隊的理發店)
當然,這條街上沒有開張的商店,也約占一半左右,包括有兩個樂齡活動中心、服裝店、健康護理中心。
(關門的兩個樂齡中心)
(關門的服裝店、健康護理店)
郵局雖然是開門的,但只提供自助服務,沒有人工櫃台服務。
(自助服務的郵局)
拐個彎,走到另一邊的店鋪,有一家中醫按摩店開著門,遠遠看到一個店員正站在門口跟客人講話,我隱約聽到是暫時還沒開門。
緊挨著中醫店的是一家賣彩票的店面,也沒有開門。還記得去年某天,也是在這條路上,遇到一位老安哥(新加坡本地尊稱男性長者Uncle),估計年齡超過80歲,行動不是很方便,向我問路:“小妹,買多多在哪裏?”我一臉蒙,“多多?什麽多多?”可愛的安哥繼續說:“多多,就是多多啊!”幸好旁邊有位小夥子,向前指引帶領著他過去。我跟著走過去,才知道他指的是一種名叫“Toto”的新加坡彩票。
路過一家寵物店,從玻璃門能看到有人在裏面排隊,疫情期寵物們的照顧也是讓主人們最操心的,終于開放營業,小寵物們也該很開心了。這時遠遠望見披薩店,心想著打包中午回家吃,可惜走近一看,大門緊閉,只好很遺憾地走開,向著家的方向回去。
(披薩店)
最後,回望整個錦茂巴刹與熟食中心,在耀眼的藍天白雲之下,仿佛恍惚之間,我回到三個月前,悠哉的中午,喝一杯咖啡,吃一份水粿,來一碗肉骨茶,點一份披薩外帶,逛逛擁擠的巴刹,看廣場上賣的花草。一切都顯得那麽有生機和活力,還有那位忙碌而面帶微笑的安娣,滿是溫暖。
經過這次疫情,讓我們懂得,一切如常,該是多麽可貴。
部分解封已開啓,未來還會遠嗎?
願疫情早日結束,一切回歸正常!祝福新加坡,繼續加油!
作者佳晴,首發于公衆號“行思流水”(ID:xingsiliu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