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關懷計劃的2016財年(截至今年3月底)報告指出,共有8萬3353人接受經濟援助,比起前一年的8萬6759人略減4%。這主要是因爲接受中短期經濟援助和暫時性經濟援助的人減少了。
政府在上個財政年共撥款1億3000萬元幫助有需要家庭,約8萬3000人在社區關懷計劃下受惠,整體需要經濟援助的人比前一年略減4%。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昨天公布社區關懷(ComCare)計劃的2016年財政年報告指出,該財年(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8萬3353人接受經濟援助,比起前一年的8萬6759人略減4%。這主要是因爲接受中短期經濟援助和暫時性經濟援助的人減少了。
此外,2016財年共有2萬8409戶家庭接受中短期經濟援助,雖然也比2015年減少了4%,但卻比五年前多出近四成。政府共撥出8407萬元,協助這些需要短期經濟援助的家庭和受惠者。
接受長期經濟援助的家庭則從4248戶增至4387戶,69%居住在一房式或兩房式組屋。受惠者當中有七成屬于單身,年滿65歲的獨居年長者則占62%。
整體而言,接受經濟援助的家庭與前年相近,約有3萬9200戶。
我國面對家庭人數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等趨勢,過去五年來,接受長期和中短期經濟援助的年長者增加了。
60歲或以上接受短期經濟援助者,從2012年的3890人增至2016年的6769人;接受長期經濟援助者則從2971名增加到3757名。
接受中短期經濟援助的家庭中,年齡介于55歲到64歲的一家之主也有上升趨勢,從17.7%增至22.7%。
此外,一家之主沒有工作的人,也從2012年的48%增加到2016年的53%,其中有34.6%是因健康原因或退休而沒有工作。
60歲的歐先生,當了校工近二十年,今年初因爲視力模糊和雙腳無力而被迫退休。單身的他目前靠中短期經濟援助,每月領取360元貼補家用。
學者:年長員工就職培訓 面對“歧視態度”障礙
他說:“有了這項援助,老人家生活花費不多還應付得來,現在看醫生也得靠保健基金支付。”
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吳瑜虹接受《聯合早報》電郵訪問時指出,年長人士在尋找工作和提高工資方面確實遇到了更大的困難。“我認爲年長員工在就職和培訓方面,面對的一些障礙是雇主和雇員本身對年齡的歧視態度。鑒于平均壽命已超過80年,55歲至64歲不應被視爲老年人。相反,他們可通過提升技能和嘗試新事物,來爲他們多年的工作經驗增值。”
另一方面,接受學生托管費援助(Student Care Fee Assistance)的受惠孩童從9605名上升至1萬零170名。
針對過去五年來社區關懷計劃的趨勢,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表示,過去五年來,社區關懷撥出的援助金增加了。這除了是因爲社區關懷的覆蓋範圍擴大了,也是因爲設立了社會服務中心,提高了人們對社區關懷援助的認知度,讓他們也能更方便地申請援助。
他還說:“雖然政府會幫助有需要的人,但家庭和社會在支持弱勢群體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家庭、社群和政府緊密合作,我們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富有愛心和優雅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