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前進黨的陳清木醫生接受媒體訪問。(前進黨面簿)
作者 周大衍
新加坡前進黨秘書長陳清木醫生說,前進黨不歡迎“妄自尊大”和“自私自利”的黨員。 他說,前進黨歡迎志同道合者加入,可是如果黨員是出于個人私利,這些人離黨並沒有什麽大不了。他在一場對話會上,回應關于近來有約30人退黨的提問時表示,前進黨有上千黨員,30人退黨不是大問題。
5月21日,前進黨面簿上載陳清木醫生與其他前進黨成員首次在網上接見選民的視頻。(前進黨面簿)
作爲領導人,陳清木醫生自然有權力決定要什麽樣的黨員,可是如此公開形容退黨的前同志,政治上似乎並非明智的做法。因爲這不但反映了內部的意見不一致,而且退黨的黨員如果心生不滿,也可以同樣用“妄自尊大”和“自私自利”來批評陳清木醫生和黨的領導層。 雖然這是前進黨的內部事務,但卻也凸顯了本地反對黨所面對的一大問題。
新加坡前進黨前黨員張偉隆(中)因制作視頻指責該黨已經被滲透,並有10名黨員與兩名黨外人士勾結,被前進黨開除黨籍。該事件引起一些黨員,包括潛在參選人拉維(Ravi Philemon)因不滿該黨的處理方式,選擇退黨。(海峽時報)
誠如陳清木醫生所說,本地反對黨幾十年來不時都會暴發類似的“黨爭”,而關鍵的是,這種分歧主要並非政策路線的不同,或者是價值觀的爭論,更多是黨員和領導者之間個人的意氣之爭。
這種結果,導致本地反對黨難以壯大(成功進入國會的工人黨是少數例外),而且也讓社會對其觀感不佳,整體上産生反對黨人多是借政治平台出風頭之流的負面印象。
相反的,類似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那樣,有鮮明政治性格的反對黨人,其政黨也相對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4月30日失足跌傷頭部的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在醫院留醫三周後,已于5月21日出院。(海峽時報)
討論這個話題,其實還有更大的考慮。本地反對黨能否壯大,不只是反對黨自身利益的問題,還關系到新加坡作爲一個民主政體的未來。
其實,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很清楚反對黨的作用。他一再表示,行動黨在國會獨大太久,部長和議員就會因爲缺乏辯論的機會,而喪失政治嗅覺和本能,特別是缺乏建國鬥爭經驗的新一代行動黨人。
所以,他動議修改憲法,設立官委議員制度。
官委議員不受行動黨黨督的制約,能夠更自由地發言,表達批評和反對的意見,讓行動黨人特別是部長有機會公開爲自己的政策辯護,說服新加坡人。
工人黨成功進入國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缺乏辯論機會的問題。但是,他們現在的人數畢竟還是少數,難以形成有力的制衡作用。
工人黨目前在國會擁有9個席位,包括6個選區議席和3個非選區議席。不在照片中的非選區議員吳佩松因健康問題已經宣布卸下黨內要職,並表明不參加來屆大選。(工人黨面簿)
這對行動黨乃至新加坡,都不是好事。長期一黨獨大,容易形成政治慣性和盲點,對異議甚至會本能地不滿甚至不容忍。
所以,有更多的反對黨議員進入國會,總體上應該是值得的鼓勵的事情。這應該是成熟理性的行動黨人也應該抱持的態度。
沒有公正的新加坡人會否定行動黨政府的政績,大部分新加坡人相信還是希望行動黨繼續執政。
可是,如果有更多的反對黨人進入國會,最終的結果將是鞭策行動黨更加自我惕厲,更加聆聽民意,避免自滿。對于國家而言,這樣的執政黨才是人民所要的。
所以,如果反對黨繼續陷于陳清木醫生所形容的這種個人意氣之爭,而難以吸引人才加入,長遠而言對國家並非幸事。
任何團體都會有不同意見,政黨更是如此。但新加坡人希望看到的,是政策和價值的分歧和辯論,而不是誰更出風頭的無聊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