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進黨秘書長陳清木醫生說,前進黨不歡迎“妄自尊大”和“自私自利”的黨員。
他說,前進黨歡迎志同道合者加入,可是如果黨員是出于個人私利,這些人離黨並沒有什麽大不了。他在一場對話會上,回應關于近來有約30人退黨的提問時表示,前進黨有上千黨員,30人退黨不是大問題。
作爲領導人,陳清木醫生自然有權力決定要什麽樣的黨員,可是如此公開形容退黨的前同志,政治上似乎並非明智的做法。因爲這不但反映了內部的意見不一致,而且退黨的黨員如果心生不滿,也可以同樣用“妄自尊大”和“自私自利”來批評陳清木醫生和黨的領導層。
雖然這是前進黨的內部事務,但卻也凸顯了本地反對黨所面對的一大問題。
誠如陳清木醫生所說,本地反對黨幾十年來不時都會暴發類似的“黨爭”,而關鍵的是,這種分歧主要並非政策路線的不同,或者是價值觀的爭論,更多是黨員和領導者之間個人的意氣之爭。
這種結果,導致本地反對黨難以壯大(成功進入國會的工人黨是少數例外),而且也讓社會對其觀感不佳,整體上産生反對黨人多是借政治平台出風頭之流的負面印象。
相反的,類似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那樣,有鮮明政治性格的反對黨人,其政黨也相對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討論這個話題,其實還有更大的考慮。本地反對黨能否壯大,不只是反對黨自身利益的問題,還關系到新加坡作爲一個民主政體的未來。
其實,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很清楚反對黨的作用。他一再表示,行動黨在國會獨大太久,部長和議員就會因爲缺乏辯論的機會,而喪失政治嗅覺和本能,特別是缺乏建國鬥爭經驗的新一代行動黨人。
所以,他動議修改憲法,設立官委議員制度。
官委議員不受行動黨黨督的制約,能夠更自由地發言,表達批評和反對的意見,讓行動黨人特別是部長有機會公開爲自己的政策辯護,說服新加坡人。
工人黨成功進入國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缺乏辯論機會的問題。但是,他們現在的人數畢竟還是少數,難以形成有力的制衡作用。
這對行動黨乃至新加坡,都不是好事。長期一黨獨大,容易形成政治慣性和盲點,對異議甚至會本能地不滿甚至不容忍。
所以,有更多的反對黨議員進入國會,總體上應該是值得的鼓勵的事情。這應該是成熟理性的行動黨人也應該抱持的態度。
沒有公正的新加坡人會否定行動黨政府的政績,大部分新加坡人相信還是希望行動黨繼續執政。
可是,如果有更多的反對黨人進入國會,最終的結果將是鞭策行動黨更加自我惕厲,更加聆聽民意,避免自滿。對于國家而言,這樣的執政黨才是人民所要的。
所以,如果反對黨繼續陷于陳清木醫生所形容的這種個人意氣之爭,而難以吸引人才加入,長遠而言對國家並非幸事。
任何團體都會有不同意見,政黨更是如此。但新加坡人希望看到的,是政策和價值的分歧和辯論,而不是誰更出風頭的無聊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