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中醫認爲寒爲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旺盛的時期,《黃帝內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我院中医科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灸)治療,可疏散風寒、溫補肺腎,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止咳平喘、調和髒腑的功效,利用藥物敷貼穴位,扶助人體的陽氣(正氣),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精神調養方面,要盡量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不爲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腦,心態平和,振奮精神,避免勞累過度,積勞成疾。
飲食養生篇
中醫認爲寒爲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爲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一、氣虛
主要表現爲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脈虛弱等。
溫補用黃芪牛肉湯
做法:將黃芪、黨參各12克洗淨,放在雙層紗布袋內封住口做成中藥包;牛肉洗淨切塊煮去血水,與中藥包和姜、蔥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兩小時;最後加入少許鹽和胡椒粉即可。
二、血虛
主要表現爲血不足,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等。
溫補用雞絲阿膠湯
做法:100克雞脯肉洗淨切絲;80克阿膠切小塊,放沸水鍋內隔水蒸化;10克生姜去皮切片;將處理後的雞肉絲、阿膠、姜片及1000克鮮牛奶同放炖盅內,蓋上盅蓋;隔水炖1小時,取出,加入2克精鹽調味即成。
三、陰虛
主要表現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多等。
溫補用沙參老鴨湯
做法:取老鴨一只,剁塊,焯水,油鍋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將浸泡好的沙參,入淨布包起,放入沙鍋內同老鴨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軟,加入調料上桌即可食之。
四、陽虛
主要表現爲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蒼白,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等。
溫補用幹姜肉桂羊肉湯
做法:羊肉150克切塊,與30克拍碎的幹姜、15克肉桂共炖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面,趁熱吃肉喝湯即可。
在注重溫補的同時,也要注意小寒“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還要適當多吃苦味食物,因爲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運動養生篇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在陽光下的適當體育鍛煉,能強身健體、增強禦寒能力,也可有效地訓練機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和靈活性,保護心肺功能,促使胃腸蠕動加快,延緩大腦衰老。
小寒時節的運動有講究:
①要在日出後才開始運動鍛煉,做好防寒措施。
②運動前要多熱身准備,應待身體暖和後再脫衣鍛煉。
③運動要適度,拒絕劇烈運動,以養胃氣,莫要練到大汗淋漓,陽氣外泄。鍛煉後要及時穿衣,避免寒邪侵襲。
主要運動項目如養生八段錦、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子、做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
防寒保暖篇
冬季養生首先提倡“藏”陽氣、防寒冷,寒邪入體,很容易生病!防寒一定要“暖”好4處!
一、頭頸要暖
頭部是神經中樞所在地,中醫講“頭爲諸陽之會”;而頸部脂肪少,又是勁動脈所在地,散發的熱能較大。頭頸受風寒侵襲,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頭痛,甚至心腦血管疾病。
外出建議多戴圍脖帽子,或者穿高領衣服。
二、腰背要暖
後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督脈被稱爲“陽脈之海”,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背對太陽而曬,可壯養人體之陽氣,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三、腹部要暖
腹部是連接身體上下的樞紐,人體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氣海、關元等。
腹部保暖除了平時要保證穿著外,也可兩手搓熱後按摩腹部,來提高自身的驅寒能力。
四、腳部要暖
腳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小心髒”。而腳離心髒最遠,供血少,寒氣很容易從腳底侵入。
日常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腳心,促進血液循環。
小寒,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到了,年關也近了,寒氣越來越重,過年的氣氛也越來越濃。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很快迎來和親人團聚的溫馨時刻。
最後,陝西雙博中醫肝腎病醫院丁殿利院長祝大家愉快過冬,翹首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