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白士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這次冠狀病毒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稱爲大封鎖 (The Great Lockdown) 。它跟1930年代的大蕭條不一樣,意味著疫情舒緩後新加坡需要創新思維來解決經濟危機帶來的問題。
這次大封鎖,多國政府與央行實施了具有針對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減少疫情對企業持久創傷,盡量保住企業正常運作的能力,爲經濟複蘇,企業商機重回到發生疫情前的水平做好准備。
不一樣的危機
但問題是即使疫情舒緩後,原有的經濟活動還會存在嗎? 企業的産品或服務的需求會回到原來的水平嗎? 即使産品有需求但企業的生産會受到全球産業供應鏈的中斷或重組的影響嗎?
很顯然的,這是一場截然不同的危機。尤其像新加坡高度依賴國際貿易與投資,與國際市場密切聯系的外向型經濟體 ,何時經濟能恢複正常增長,要看疫情在全球何時被控制下來,多國何時解封松鎖,跨境人流物流何時恢複,還有全球供應鏈如何重組布局等。
即使疫情被控制下來,阻斷措施的解除是分階段進行的,企業可能需要在更長時間內實施防疫措施。總之,在接下來的至少兩年到三年內,許多企業要恢複原有業務模式或原有的生産水平是不容易的,嚴峻的失業問題也不容樂觀。
創造“遠程經濟”與“零工經濟”的新思維
也就是說,至少接下來的兩年到三年,我們應該聚焦在爲新加坡國人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不只是保住原有的企業,等待原有的産品與服務複産複工。
政府最近設立了“越戰越勇工作小組”,希望在疫情舒緩後,能制定政策幫助企業將危機轉爲商機,同時共同合作開創更多新的機遇。筆者在此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新加坡要加倍努力,快馬加鞭推動與數碼經濟相關的升級版基礎設施與全民科技教育以迎接 “遠程經濟”(distance economy)的到來。這次疫情,由于需要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將永久性的改變一些經濟活動和企業經營模式。 “遠程經濟” 造就非接觸連接商業與服務的加速興起,帶來在線課堂與教育、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線上商業活動、無人場景交易與服務等。如高德納公司(Gartner)在今年四月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四位財務總監就有三位打算在疫情後永久安排至少百分之五的雇員居家辦公。科技巨擘如谷歌,推特,臉書等更不用說,都正在籌備讓員工永久居家辦公的選擇。可以說,“以辦公室爲工作中心的時代”已開始動搖了。
其次,這次疫情加速了數字全球化,從物理世界更快走向跨時空沒有國界的數字世界,可說是全球化2.0,“零工經濟”(gig economy) 也因此獲得了更肥沃的成長土壤。 因爲可以在家辦公,因此零工和公司或服務對象的地點分離變爲可能;或者說,零工的工作能力或技能,就象物理世界裏的各種產品,可以自由的在全球尋找最高報酬的買方或服務對象,這將爲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挑戰。如果新加坡趕不上前沿科技的世界或者吸引頂尖科技公司落戶新加坡,那麽以後新加坡的新科技一代很可能會成會零工,爲新加坡以外的公司服務!再來,由于零工更具“自主性”,人力資源管理會更趨向”橫向協作“的管理方式;還有,有異于傳統的公司福利制度,與零工福利養老等相關社會問題也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
“不要浪費一場危機!”, 著眼國內創造機會
因爲這是全球大封鎖 ,新加坡與多國的經濟聯系短時期內不會完全恢複過來。我們因此有必要著眼在國內創造機會。利用這個時間窗口爲新加坡長期的生存與發展建立更穩固的基礎。
一、這次疫情彰顯了人類社會數字化與信息化遷徙的重要性。數字化與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水平。
中國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創始人肖風先生最近在題爲《疫情是人類社會數字化遷徙的助推劑》一文寫道:
“在這場疫情中,凡是數字化做得比較好的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反應和行動都會更迅速,更有效率。比如中國的本地生活早就已經數字化了,所以我們才能像武漢那樣封城,即使不允許大家下樓也沒有關系,有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幫你做這些事情。在數字化程度不夠的國家,不可能做到武漢那樣。”
我們也目睹了高清視頻和可靠的信息傳輸系統支撐遠程醫療、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加速藥物研制過程、數字化智能化企業快速轉産口罩抗擊疫情等亮點。二十國集團衛生部長今年4月就表示,應該提高各國對流行病的防範能力,並強調在當前和未來的流行病疫情中運用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新加坡在動員國人利用科技如 “合力追蹤” (TraceTogether)應用程序等追蹤感染源頭措施的效果卻不盡人意。政府強調 “社會防衛”(Civil Defence) 和“數碼防衛”(Digital Defence)是全面防衛的重要部分。我們可以考慮更積極推動和鼓勵國民的數字化生活包括科技應用,在必須保護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采集國民的各種生活數據,以便我們日後再次遇到天災人禍如瘟疫,自然災害甚至戰爭時,利用信息技術能更快速正確分析問題,快速調動適當資源,快速行動以解決困難,保家衛國。
二、這次疫情凸顯國家戰略物資的重要性。傳統思維是新加坡國小,缺乏天然資源,所以國家需要累積足夠的儲備金,遇上危機時就可以動用國家儲備金解決問題。但是這次全球爲了抗疫而封城鎖囯,物流人流中斷,多國也禁止物資出口,先照顧自己國民的物資需要。對新加坡來說,除了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醫療配備的缺乏,也發生日常基本糧食和用品等供應比較緊張或者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做更壞的打算,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效能以應付萬一事態極度嚴重如國際交通完全癱瘓或者危機延續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會不會出現有錢也可能買不到急需物資的情景。
有鑒于此, 疫情過後我們應該模擬各種災難情景, 全面慎重檢討哪些戰略性産業供應鏈回歸本土如加速以高科技運作增加食品生産;或者可能的話, 甚至考慮向鄰近國家租用土地進行戰略物資的生産並立約保護我國包括在非常時期的權益;或者需要擴大增強哪些戰略物資的儲備,以滿足面對災難時國家基本生存的需要。這些決策的安全考量不妨高于效率考量、強調關鍵核心環節的自給自足。也不妨考慮設立國有或社會企業來操作。在平常時期, 可以調劑物資余缺、平抑市場物價劇烈波動。對物資儲備的存儲數量、輪換周期,進行動態管理以維持物資的有效期或食品的保鮮期。在輪換物資時可以把原批的物資在有效期或保鮮期內以合理優惠價格轉售給一些社會或公益組織,即可以減少浪費,提高經濟效益,又能造福人群。
三、有關當局可以全面檢討,考慮把一些維護新加坡長期生存或者優勢的工程項目提早規劃提前實施,同時創造就業機會。比如改善排水系統解決,建造圩田和堤壩,擴大蓄水池等工程來應對氣候暖化將造成新加坡水平面上升,從地底下行駛的地鐵列車到位于低窪地區的住宅、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都會大受影響等問題。再來是“新基建”。在中國,“新基建”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加坡可以因時因地制宜,定義和打造我們的“新基建”,創造即將到來的“遠程經濟” 的環境優勢,繼續引領區域的數碼經濟。
總之,政治偉人丘吉爾曾說 “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我們可以善用這次疫情帶來的機遇,從根本上加強社會、經濟和環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又有助于拉動經濟,創造就業,何樂不爲。
作者
白士泮博士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李白金融學院院長、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