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盒子”是阜陽人的叫法,這是一種習慣。比較標准的稱呼應該是“牛肉餡餅”,而牛肉盒子的“盒子”就是指包裹餡料的面皮。如韭菜餡的就叫“韭菜盒子”。在阜陽,做“牛肉盒子”的多爲回族人,“牛肉盒子”也因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香味濃郁而受人喜愛。
在阜陽,“牛肉盒子”和衆多小吃一樣,起源無處考究。這種食物一般很少有人在家裏制作,關鍵是費事,還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所以這種食物多出現在街頭早餐攤點上,且現做現賣。
常言道:天下哪有掉餡餅的事,但凡做牛肉盒子的,都屬于小生意,很多無固定店鋪,風裏來雨裏去,也是很辛苦的事。主家一大早就要起床做好准備,一大盆和好的油面,一大盆冒尖的餡料,放在一個大案板上。炸牛肉盒子一般是兩個人,一個人手抓一個面團,捏扁了,塞進一團餡料,包成一個面團,再放在案板上用手壓扁,放進平底鍋中炸油炸,等牛肉盒子的底面變成金黃色,再用筷子將牛肉盒子反過來,將另一面也炸至金黃色,就出鍋了。另一人則專門負責燒火和售賣。
想要牛肉盒子好吃,餡料是關鍵,牛肉必須肥瘦相間,粉絲必須用紅薯粉絲,剁碎了,拌上雞蛋清、鹽、五香粉等調料,拌勻了。同時,和面也有講究。一般來說,牛肉盒子的面用的是水油面,也就是用適當的水、油、面粉調制成面團。這樣的面團,既有水調面團的筋力、韌性和保持氣體的能力,又有油酥面團的滑潤性、柔順性和起酥性。所以牛肉盒子的“盒子”吃起來也是很有滋味。
牛肉盒子留給人們的印象是燙嘴、流油。但一定不要放涼了吃,那可太膩人了。所以,必須趁熱才能吃出好味道,一口咬下去,首先滾燙的牛油湯水會噴濺入口,牛肉的香,不用說了。然後等咀嚼一會,你會感覺除了油香肉香之外,更多的是五香的味道特別濃郁。
其實牛肉盒子不爲阜陽獨有。整個皖北地區,甚至山東、河南等中原地區都可以見到,只是風味與烹饪技法不同罷了。那年,我去與阜陽相鄰的亳州,見到亳州也有牛肉盒子,同爲牛肉粉絲餡料,但個頭大如面盆,看著金黃油亮的,亳州人稱之爲“牛肉馍”從這一點來看,阜陽的牛肉盒子只能算是小餡餅了。其次,亳州的牛肉盒子不是油炸的,而是用平底鍋煎熟的。口感餡料鹹香,馍皮口感焦韌,有明顯的面香。
除了牛肉盒子,阜陽還有一種以素餡爲主的菜盒子,其做法與牛肉盒子相同,而且可以灌雞蛋,菜盒子炸至五成熟的時候,在上面戳一個口子,然後灌進一個雞蛋,再炸熟。咬上一口,外皮酥脆,混合著粉絲和雞蛋的濃香味,十分可口。
韭菜盒子,也是阜陽一種傳統美食。這種食物既不是油炸的,也不是油煎的,而是用鐵鏊子烙熟的。一張薄薄的面皮,上面撒上韭菜,佐料,再打一個雞蛋淋勻,再覆蓋一張面皮,把四周壓實了,然後放到鏊子上烙熟。
過去,阜陽人做韭菜盒子喜歡用頭茬韭菜,因爲頭茬韭菜最鮮嫩,再搭配雞蛋,吃起來是表皮酥脆,內餡鮮香。烙好的韭菜盒子老遠就能聞到韭菜的那股子香味。在阜陽人眼裏,或許只有韭菜盒子,才能對得起頭茬韭菜的鮮嫩,其他做法都不行。
同樣叫韭菜盒子,而天津的韭菜盒子就有所不同,從外表看類似于一個大餃子,餡料也與阜陽的不同,如粉絲要先入油鍋中炸成變粗,撈出晾涼後捏碎,雞蛋打散入鍋中炒成小碎塊晾涼,然後與切碎的韭菜、雞蛋、再加入鹽、胡椒粉拌勻。然後就像包餃子一樣。另外,天津的韭菜盒子不是用鏊子烙熟的,而是用平底鍋燒熱,倒入少許油,放入韭菜盒子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味道香酥可口。
在中國,我們通常認爲被稱作“盒子”的食物,一定是餡餅之類的東西,但有時也未必。
有一年去武漢,在一家土菜館就餐,我讓老板推薦當地的特色菜,老板說,我們這裏的西葫蘆盒子很有特色,菜單上也是這樣寫的,當時想想,既然是西葫蘆盒子,無非就是西葫蘆作餡的菜盒子,那就嘗嘗吧,所有就點了這道菜。,沒有想到的是,西葫蘆盒子就是用西葫蘆切成圓圓的片,中間夾了一點肉餡,外邊粘上雞蛋汁,再放到鍋裏油煎出焦黃即可。這真是顛覆了我的想象,可謂是見識小了,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很是爽口。
說到肉菜盒子,想起來有一次聽朋友講,中國的肉菜盒子與意大利的披薩最大的不同,就是盒子的餡在裏面,披薩的餡在外面。他還講到了披薩的來曆,說是元代馬可波羅到中國學會了制作餡餅,但是回到意大利就忘記了制作方法,于是就將餡料放在餅上面,所以成了現在的披薩。
我當時聽了就懷疑這極有可能是杜撰的。因爲餡餅的味道主要是餡料的味道,再加上一絲面粉的口感,吃起來很香。披薩,除了各種食材的味道,芝士和醬料帶給了它獨特的口感與風味。但相對來說,中國的肉菜盒子才是最美味的食物之一,這也許就是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