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這已成不爭的事實,可是,台灣這一選擇,並不是蔣介石的初衷,而是得益於一位高人的指點。
1948年的中國,山河崩裂,天地改色,國民黨政府搖搖欲墜,蔣介石困獸猶鬥。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苦勸蔣介石:「罷兵弭戰,同共產黨舉行談判,早日結束內戰,國民黨或許還能坐半個江山。」蔣介石回答:「日前戰局確實不利,但不必悲觀,即使談判也保不住半壁江山,只有背水一戰,成敗在天了。」蔣介石一方面沿長江布防,要與共產黨決一死戰;一方面加緊謀劃後退之路。
這時候,一個神秘的高人出現了,他給蔣介石指了一條路:一路南退,退守孤島台灣。這位高人的出現,改變了國民黨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歷史。他就是張其昀。
1949年初,經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已被消滅過半,在大陸的統治也面臨徹底垮台。國民黨何去何從讓蔣介石徹夜不眠,各大要員登門遊說均被蔣介石搖頭拒絕。
有一天,蔣介石在總統府一直熬到天亮,也沒有想出什麼良策。天蒙蒙亮時他出來透氣,卻發現被他邀請來的張其昀站在院子裡。蔣介石憂心忡忡走上前,說出內心的苦悶。張其昀此時身在總統府,自然十分清楚這一點,他平靜地點點頭,然後說道:「上上良策是退守台灣!」蔣介石聽了心頭一震。 張其昀馬上被蔣介石請進密室詳談。張其昀認為:以長江天險分割天下,不過是國民黨一廂情願的主張,勢如破竹的共產黨絕不會同意。退守西南、海南也只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唯有台灣才可成為國民黨最後的庇護之所。台灣是塊風水寶地,與大陸隔著一條海峽,憑藉海峽天險,退可守,進可攻。憑著國民黨海軍和空軍的力量,完全可以抗衡當時尚無海軍和空軍的共產黨。起碼可以爭取時間,積聚力量,待國際形勢發生於己有利的變化時,再「反攻大陸」。
張其昀見蔣介石聽得入神,繼續詳解他心中的南撤方案:國民黨當前退守之地只有三個:西南、海南與台灣。三者之中,以蜀地為中心的西南,軍事地理上易守難攻,其北有秦嶺,東有長江三峽,南有橫斷山脈等,地形兇險,屏障繁多,又是抗戰的發祥地,自是一個好去處,廣州失守後,當局就是將其全部中樞機構遷至重慶和成都的。但是此地最大的不足是與內地緊密相連,沒有不可逾越的天險和屏障,難以讓人安心。另外,本土地方武裝的舉棋不定也不能讓人心定。海南島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雖然有一條瓊州海峽,但是相對於台灣海峽,瓊州海峽過於狹窄,難以對共產黨日益強大的武裝構成障礙。一番比較下來,張其昀認為台灣是國民黨最後的庇護所。
在此之前,蔣介石一直舉棋不定。在心底,他一直不甘心離開大陸,因為離開大陸意味著自己徹底敗給了共產黨,而將這片大好河山拱手讓給共產黨,他無論如何也不甘心。大部分幕僚也憑著習慣性的經驗主義,主張撤向大西北或大西南,依據是在抗戰期間當首都南京被日軍攻克後,國民黨便移師西南重慶作為反抗日軍的基地,最終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贏得了抗戰的勝利。今天他們還想利用西高東低的地理優勢,取居高臨下的防守之勢,負隅頑抗,也可以以此偷襲中原。這一點也深得蔣介石贊同,所以他一直是西撤川康(即「西撤論」)的擁護者。但是張其昀不同尋常的「東撤論」深深打動了他。 張其昀堅定地認為西撤川康不妥,他詳細向蔣介石說明東撤台灣的種種優勢
:台灣海峽海闊浪高,它可以暫時阻止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其次,台灣作為「反共救國的復興基地」,有著大陸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越之處,即:
1、台灣地處中國東南部,北回歸線從台島穿過,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適合動植物的生長,物產豐富。全島土地利用率高,植被茂密,糧食等農產品基本可滿足軍民所需。
2、台灣交通便利,工業有日據時代留下的基礎,若善於經營,經濟可望起飛。
3、在軍事上,台島有海峽與大陸相隔,易於防守。且台灣位於太平洋西緣,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與美國的遠東防線銜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美國不會棄之不顧,若得美援,台灣防守將萬無一失。
4、台灣居民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活了半個世紀,回到祖國懷抱後對國民黨政權有一種回歸感,這種心理正可利用來穩定社會秩序。
5、台灣島長期與大陸相隔,中共組織與人員活動較少,沒有滲透,又經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整肅,干擾更少。未來即使社會稍有動盪,台灣島四面環海,呈封閉狀態,境內鐵路、公路四通八達,農村都已開發,當局極易鎮壓不穩定因素以穩定社會。
張其昀的一番分析實事求是,有理有據,邏輯嚴密,讓蔣介石不得不佩服。他後來又與張其昀有過幾次深入交談,最後拍板決定放棄大陸,前往台灣。
蔣介石後來說:「張其昀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沒有看錯他。只要是他的提議,我不會表示反對。」
隨後,解放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蔣介石和國民黨當局採納張其昀的提議,倉皇渡海遷往台灣,同時命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先安排人員由上海中央銀行和中國銀行地下國庫搬出庫存黃金七百七十四箱,計二百多萬兩,送上泊於黃浦江碼頭的海關緝私巡邏艦「海星」號。同月,又由「海星」號和海軍軍艦「美盛」號、「美朋」號載運黃金近六十萬兩及銀圓一千箱(每箱四千枚)先期運抵台灣,為將來的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接著,蔣敗退台灣,張其昀隨後跟到台灣,成為繼陳布雷之後蔣介石的文膽和心腹大將,1962年他離開官場,在陽明山附近創辦了一所著名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成為台灣「文化之父」。被譽為中國道教聖地的廣東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區,多年來一直作為熱門的旅遊休閒勝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到此旅遊。而蔣介石當年曾在這裡下榻過並留下一些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更讓遊客留連往返。
《酥醪觀記》中曾記載:「浮山之勝,會於雙髻、符竹、蓬萊三峰;三峰之勝,會於酥醪觀。」酥醪觀地處浮山最深處,層巒擁觀,幽深雅靜。觀內外古蹟斑斑,景如繁星,是修身養性,禱告祈福的寶地。
3月3日是周末,羅浮山景區的遊客絡繹不絕。記者在酥醪觀也看見不少旅遊專程前來,一是燒香拜神,二則前來參觀和了解蔣介石下榻此地時用過的家具和留下的故事。
廣東惠州博羅縣羅浮山酥醪觀道長李建新向記者介紹,1925年10至11月,正值廣州國民政府為徹底消滅廣東省的軍閥勢力,決定進行第二次東征的時候,時任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的蔣介石因為第二次東征來到惠州。也許是因為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蔣介石特意來到羅浮山休息和拜神。
他首先來到了沖虛古觀,但沖虛觀的道長看過蔣介石以後說:「我們道家講究人與靈的配合,跟沖虛觀相比,酥醪觀的靈氣更適合你。」經道長介紹,蔣介石又來到酥醪觀,跟那裡的道長促膝長談了一整晚,最後抽了一支簽,道長解道「勝不離川,敗不離台。」蔣介石想請道長具體解釋一下,道長只說:「天機不可泄露。」而現在看來,意思已經很明了——如果蔣介石勝利了,就要定都四川為妙,如果失敗了,則應該退居台灣。
據介紹,蔣介石在酥醪觀內一共住了3天。他睡過的床鋪和用過的桌椅依然保存完好,為這位歷史人物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1971年秋,林彪命歸大漠。蔣經國向蔣介石報告說發現了一份關於林彪的檔案,是戴笠在西安與林彪那次秘密談話的書面資料,但已經在絕密檔案中塵封了幾十年,蔣介石戴著花鏡仔細地看完這份記錄後,面色發青,雙手顫抖不已,連連嘆息道:「雨農(戴笠字)誤我大事啊!」
蔣介石為人陰暗、城府極深,向來不苟言笑,但每當對人談起他打天下的大本營——黃埔軍校,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立時情緒高漲,口若懸河。在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期間,蔣介石一共培訓了23期黃埔學員,其中一期和四期的畢業學員是他最引以為傲的。
呂夢熊,賀衷寒,宋希濂,胡宗南,杜聿明這些一期的良將美才都是在蔣介石的耳提面命下成長起來的。四期優秀人才更多,而且後來大都成了國民黨軍界的佼佼者,如和劉伯承齊名「不敗將軍」的胡璉,鼎鼎有名的張靈甫、潘裕昆、高吉人、劉玉章,都出自四期。但是在這些所謂的「高徒」中有一個人令蔣介石不能釋懷,這個人就是林彪。林彪曾經也是黃埔學員,蔣校長的學生,卻在後來的戰場上讓國民黨的部隊吃盡了苦頭。在遼瀋決戰前的軍政會議上,蔣介石曾扼腕感慨說:「……這個人就是林彪。
我要表揚他,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我這個校長失職啊,在黃埔對他關心不夠,以致他投奔了共產黨。我對在座諸位很關心,但是卻讓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其實,林彪在黃埔期間與蔣介石有過接觸,蔣介石也曾拉攏過林彪為其效命。只是他沒有意識到正是由於自己的疏忽錯失了人才。
第一次食言
孫中山逝世後,汪精衛成了國民黨的指揮者,他繼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繼續國共合作,準備北伐。1925年11月,國民黨右翼召開西山會議,反對聯共。前蘇聯顧問季山嘉和蔣介石關係不和,他竭力拉攏汪精衛反蔣。蔣介石很是煩心,於是前往黃埔散心。
當時,黃埔四期步科的學生正在上戰術課,蔣介石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是悄悄地坐在了教室後面。課題是以前不久發生的惠州攻堅戰為例,要學員分析這次戰鬥的取勝要素。這一仗恰巧是蔣介石親自指揮的,他當然對此再熟悉不過,於是興致盎然,聽得津津有味。
學生們輪番上台,口說筆劃,滔滔不絕……蔣介石心裡哼一聲;不置可否。輪到林彪上台,只見他一臉怯生生的模樣,也不多言語,就開始在黑板上畫起惠州地形圖。
他畫得很仔細、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勢地表、山川河流,一一標點清楚,就憑這一手,蔣介石已不用往下看了,斷定該生是個非常有心的人,他已經把這一課鑽研精熟,透徹到如同了解自己的掌紋一樣。用兵之道,在於謀定而後動。林彪憑著對戰爭精髓獨到的理解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隨行的人,下課後,讓林彪去校長室見他。
這一次談話,十多年後蔣介石仍記得每一個細節。當年林彪雖然只是一個學生娃,卻是城府森嚴,惜語如金。在以往與人的談話中,蔣介石一向是多問少答,始終掌握主動。但與林彪則難進行,因為林彪從不多答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謀熟慮,極得體,極中聽。
蔣介石有一股怪怪的感覺,年輕人本應該血氣方剛,朝氣蓬勃,很少有像林彪這樣少年老成,這樣有心機。憑著直覺,他意識到坐在他面前的乃是難得一見的將才,但卻很難駕馭、讓人捉摸不透。
師生一問一答,時間不知不覺過得很快。這時,校長辦公室秘書陳立夫敲門而入,報告說,汪黨代表精衛也上黃埔了,請蔣校長前往議事。「娘希匹!」蔣介石嘴裡憤憤地罵了一句。
自從廖仲愷死後,汪精衛便接任了軍校黨代表職,又把手插到黃埔來了,很明顯是想擠進蔣介石的勢力範圍。這讓蔣介石很惱火。但當時汪精衛畢竟是廣東政府的一把手,他還得忍住氣與之虛與委蛇。
正在氣頭上的蔣介石調轉身氣呼呼而去,卻忘了與林彪打聲招呼。林彪的自尊心極強,他覺得這個校長太善變,也沒有真正地看重自己。
剛才還說著鼓勵他,要提拔他的話,現在卻一下子變了臉,居然不打招呼就走了,把自己冷在一旁,林彪深感受辱,對此事耿耿於懷。林彪與蔣介石初次見面便以這樣的方式不歡而終。
軍事之旅,之後他出江西,鬧八閩,戰長沙,揚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