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的導因是什麽?長期忽略不理會對健康有什麽影響?中醫如何治療?爲何補血時也需要補氣?
養生保健中醫診所的林麗明醫師接受《活得好》訪問時說,氣血不足多因先天禀賦不足、脾胃功能失調、長期過度勞累或思慮過度、營養不良、月經過多、房事過度、過度減肥、經常熬夜、大病久病之後、長期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致。
長期過度勞累,會引致氣血不足。(檔案照)
長期氣血不足的人群,會比健康人群較易患上一些疾病,如感冒、頭痛、荨麻疹、腹瀉、營養不良、汗證、驚悸、貧血、眩暈、失眠、抑郁證、焦慮證、胃下垂、脫肛、子宮下垂、不孕、不育、月經不調、閉經、崩漏等;也容易引發慢性退化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腦血管疾病、耳鳴、關節炎等。
林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氣血不足多采用中藥、針灸、推拿、拔罐、藥膳等綜合治療。
常用的補氣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何首烏、人參、白術、茯苓、黨參、黃芪、大棗、白扁豆等。根據中醫理論,氣血相依相生,“血爲氣之母,氣爲血之帥”,血能幫助氣的生成,氣能帶動血液的循環,因此,在補血時也要補氣。
氣血不足導致 難入睡易驚醒?
有人認爲,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是氣血不足的迹象。這說法有根據嗎?
林醫師說,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重深或打呼噜,不一定是氣血不足所致。
入睡困難未必全是氣血不足所導致。(檔案照)
從中醫問診來看,入睡困難,多是因血虛所致。如入睡困難,並兼有心悸、腰膝酸軟的表現,多是心腎不交所致;易驚醒,多因心膽氣虛所致;呼吸氣粗聲高,多屬熱證、實證;打呼噜或打鼾,多見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多因膽熱痰結、肺腎虧虛、痰瘀阻竅、脾腎陽虛,痰瘀內停等所致。
不能以單一的望診判斷病情
林醫師指出,不能以單一的望診,包括面診、手診、眼診、舌診等或問診,就判斷一個人是否氣血不足。中醫診病要通過四診合參來收集病人的資料,經過詳細的分折,以判斷出病人的病情及證型,再進行辨證論治。四診指的是“望聞問切”:望診(觀察病人的臉色、體型、膚色、舌像等)、聞診(聽聲音、呼吸、咳嗽、嗅氣味如病體、病室之氣等)、問診(詢問以了解病人的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症狀及治療過程等)和切診(脈診、腹診、按診等)。
林醫師提醒,如出現氣血不足的症狀,如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自汗、易感冒、頭暈眼花、脫發、失眠多夢、肌肉筋膜萎縮、月經不調等,應盡早求醫治療。
記者:莊秀慧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