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前途茫茫的小島到一個機遇處處的國際都市,新加坡在國家建設上取得了無數成就,讓“小紅點”享譽國際。但經曆了這53載,島國再次來到曆史轉捩點。人口結構變化、國際競爭、氣候轉變、基礎建設顯老態……如何應對這種種挑戰將決定建國百年之際新加坡是否還能立于高點。
本系列就從水源、土地規劃、交通基礎建設和醫療服務切入,帶領讀者了解我們的挑戰,以及政府的一些考量。
不斷更新較老舊地鐵系統
隨著地鐵系統日益老舊,政府必須有系統地繼續投資,維修、更新與翻新較老舊的地鐵線,否則本地的地鐵系統可能會面對與紐約市地鐵系統一樣的厄運。
交通部常任秘書盧毅成受詢時強調,除了興建新的地鐵線及延長現有地鐵線,當局也須不斷更新較老舊的地鐵系統,提升安全與可靠度。
他說:“這是個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不能落後,否則我們的地鐵系統可能會和紐約市地鐵系統一樣,受到忽略。”
有百年曆史的紐約地鐵系統近年頻頻故障。《紐約時報》去年底發布的調查指出,紐約老舊的地鐵軌道、列車與信號系統亟待翻修,但州和市政府長期無視問題,不但沒增加維修經費,反而把錢花在宣傳和其他財務計劃上,導致地鐵系統不堪負荷,故障頻發。
打造更包容公交系統
我國最老舊的地鐵線是最多人使用的南北線與東西線,目前正展開多方面的系統更新,以讓這套啓用30年的系統更爲可靠。
盧毅成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我們的基礎設施也須跟上發展步伐,除了提高地鐵可靠度,也有必要擴大公共交通網絡客運量以應付未來需求。
與此同時,面對人口迅速老齡化,我國也須打造更包容的公交系統,方便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及特需者出行。
他指出,陸路交通管理局已在改善設施,所有地鐵站和巴士轉換站已采用無障礙設計。自2015年底,新巴士轉換站和綜合交通中心也特設優先候車處,讓年長者、孕婦和行動不便的乘客等車和優先上車。
地鐵站和巴士轉換站也增設更多哺乳室以及供嬰兒換尿片的設施等。
過去五年,陸交局也爲一些行人天橋安裝電梯,方便年長者過馬路往來地鐵站。至今已有26座行人天橋裝有電梯,另有21座行人天橋的電梯安裝工程預計今年底前完工。
到2023年,全島也會設有50個樂齡安全區(Silver Zone),爲年長者打造更安全和方便的出行環境,鼓勵他們保持活躍生活。
盧毅成說:“我們要讓步行、騎腳踏車及乘搭公共交通更爲便利,也更愉快,讓公交成爲國人的出行選擇。”
2030年新加坡的交通景觀
地鐵網絡延長至360公裏
●地鐵密度可媲美倫敦和紐約,高于東京和香港
●每10戶家庭有八戶步行不到10分鍾就有地鐵站
目標:
●早上尖峰時段75%車程使用公交
●85%公交車程在60分鍾內完成
●新落成地鐵線:
-湯申—東海岸線 (+43公裏+31地鐵站)
-跨島線(+50公裏)
-裕廊區域線(+20公裏)
-現有三條地鐵線延長:
濱海市區線 (+2.2公裏+2地鐵站)
環線 (+4公裏+3地鐵站)
東北線 (+1.6公裏+1地鐵站)
-新柔地鐵(2024年底啓用)
-新隆高鐵(2026年12月31日前通車)
-南北交通廊道(2026年竣工,全長21.5公裏)
大士新一代的智慧港口
●2021年起分階段開放,預計2040年完成,每年可處理的標准集裝箱將達到6500萬個。
●市區碼頭業務集中遷至大士,南部地區將騰出1000公頃土地,發展爲全新瀕水地區。
全島腳踏車道延長至700公裏銜接各市鎮及公園連道
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
●世界最大的“巨無霸”搭客大廈之一,啓用初期每年客容量多達5000萬人次。
●發展項目包括實行三跑道系統、建設貨運大廈及其他相關航空和地面交通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