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于上周正式卸任的濱海灣花園前局長陳偉傑,在退休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透露,他一直以來都希望園內能有三座冷室,讓訪客能沿著一條小徑欣賞這些植物的美態,然而受各種考量因素所限,這個概念最終未能納入濱海南花園總藍圖內。
濱海灣花園推手陳偉傑博士最初的想法是在占地54公頃的濱海南花園內設立三座冷室,但受各種考量因素所限,第三座“懸挂植物”冷室最終無法落實。
已于上星期四(15日)正式卸任的濱海灣花園前局長陳偉傑(75歲),在退休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向記者透露他對本地這個耗時六年,從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建立起的濱海市區“綠肺”的最初想法。
陳偉傑說:“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花園內能有三座冷室,除了雲霧林與花穹外,還希望能設立一個用籃子懸挂植物的‘懸挂’冷室。”
“試想想,我們在不同的高度挂上各種大小、品種的植物,再配上不同的燈光與音樂,讓大家能沿著一條小徑欣賞這些植物的美態,那將是座多麽美麗獨特的立體花園。”
然而受各種考量因素所限,這個概念最終未能納入濱海南花園總藍圖內。事實上,籌建濱海南花園之際,有鑒于建設開銷不斷上升,濱海南花園發展小組甚至曾一度想將冷室數量進一步削減至一座,但在陳偉傑的堅持下,濱海南花園最終得以保留兩座冷室。
陳偉傑說,這個花園的特色之一在于無論晴天或雨天,大家都能來這個人民花園遊覽,若只有一座冷室,它或許無法讓訪客雨天時也能盡情欣賞園中植物。
陳偉傑這些年來也曾和與他共事多年的工作人員,包括已接任局長職務的濱海灣花園原營運總監羅志威(48歲)分享他對第三座冷室的想法。
被詢及有朝一日能否實現,陳偉傑笑說,一切還得交由新任局長定奪。
細心“呵護”花園成長 至今吸引超過4000萬訪客
始于2006年初的濱海灣花園計劃,由濱海南、濱海東及濱海中三個花園組成。
從提出在填海土地上建立起一個花園綠洲,到策劃籌建整個濱海南花園,再到擔下濱海灣花園局長一職掌管園內大小事務,陳偉傑無疑是濱海灣花園的最主要推手之一。
或許也正因他當初堅持保留兩座冷室的執著,以及之後細心“呵護”整個花園茁壯成長,使得這個巧妙將大自然、建築美學和科技結合一起的本地著名地標,得以在短短不到六年內榮獲海內外近90個獎項。
這包括獲頒2012年世界建築節“年度世界建築”、2014年獲世界主題娛樂協會頒發傑出成就獎,成爲全球首個獲頒此獎的花園。冷室花穹也在2015年載入健力士紀錄成爲“最大玻璃溫室”。
濱海灣花園的成功不僅僅來自于所獲得的獎項數目,回首這些年的發展,陳偉傑欣慰地說:“我們去年的訪客人數超過900萬人次,開園至今我們更是已迎來超過4000萬人次,這已超越我們對一個花園原有的期望,而是成爲了一個受大家喜愛的景點。
這些年來,濱海灣花園的工作人員走遍世界各地找尋泛熱帶地區的花草植物,使得這個花園或已成爲熱帶國家裏擁有最多熱帶植物品種的花園。不僅如此,通過種植適合昆蟲、飛禽等棲息的植物,也大大提升園內生物多樣性。
陳偉傑說:“我很慶幸在我退休之時交給下任局長的不是一個空盒子,而是一個豐富多樣,且茁壯成長的花園。”
濱海灣花園至今已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約1萬9000個品種的植物,植物總數多達150萬個,而這也陸續吸引超過100個品種的鳥類、超過40個品種的蝴蝶,及超過20個品種的蜻蜓與豆娘在花草樹木中穿梭。
最先提出“花園裏的城市”
李顯龍總理曾在濱海南花園開幕儀式上致辭時指出,濱海灣花園的開發體現我國正朝著落實“花園裏的城市”的目標邁進。
“花園裏的城市”一詞最初正是由陳偉傑所提出。陳偉傑早在1965年遠赴美國攻讀植物學與園藝學並在1983年回國,是名植物學家、園藝家及胡姬花專家。
作爲國家公園局的首任局長,陳偉傑過去30多年來致力保護本地自然遺産的同時,也通過積極推動更多綠色走廊和綠肺發展的方式,加強本地綠色空間。
被詢及我國距離成爲“花園裏的城市”這一願景還有多遠時,陳偉傑個人認爲我國正穩健朝這個目標邁進,或許再過數十年待目前種植的植物更加茂盛,國人所到之處都能有種被綠意“包圍”的感覺;整個城市仿佛都是從綠意中發展起來之時,我國便可成爲名副其實的“花園裏的城市”。
建國元勳紀念堂可融入濱海東花園設計
濱海東花園最初的設計雛形其實已預留空間設立展覽廳、博物館之類的建築,隨著政府確定將建國元勳紀念堂設在這裏,濱海灣花園前局長陳偉傑博士指出,他們將能順利地將紀念堂融入濱海東花園設計內。
濱海灣花園“創園”局長陳偉傑已在本月15日卸下局長職務,但他仍會繼續擔任濱海灣花園顧問一職,爲將落戶濱海東花園的建國元勳紀念堂提供景觀設計和園藝方面的建議等。
陳偉傑日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解釋:“我們原本的設計便是在濱海東花園內設立展覽廳、博物館之類的建築,如今政府同意將建國元勳紀念堂設在此處,相信我們能順利地將紀念堂融入整體設計內。但最終會是一個怎麽樣的設計概念,還需進一步商榷。”
建國元勳紀念堂指導委員會主席李子揚日前受訪時說,濱海東花園可同時滿足紀念堂的建設概念和實體條件,這包括可讓公衆從濱海東花園眺望新加坡的各種新發展;濱海東花園瀕水的園林景觀也使得許多人覺得這是打造紀念堂的理想環境。
始于2006年初的濱海灣花園計劃,由濱海南、濱海東及濱海中三個花園組成。
談及另一花園,即濱海中花園未來的發展時,陳偉傑坦言毗鄰新加坡摩天觀景輪的濱海中花園土地有限,因此發展空間不大。
“但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希望能通過一座橋將濱海中與濱海東鏈接一起,爲公衆帶來便利。至于這座橋會何時成型還言之尚早,我想可能還得等濱海東花園發展起來後才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