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可以算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東南亞國家了,她是世界上除中國外唯一一個以華人爲主體的國家,也是我們能想到的除西方國家外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之一。而這個面積之比上海市大一點的東南亞小國,之所以能在短短30年的時間裏一躍成爲世界先進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國家,國父李光耀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李光耀出生于新加坡一個中産華人家庭,自幼接受英式教育,二戰後,遠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1950年,李光耀回到新加坡,憑借著劍橋大學的學位證書,找到了一份得體的律師工作。
赴英國留學前的李光耀(後排居中)
這時候的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因爲二戰中被日本占領和英國的急劇衰退,新加坡自治乃至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李光耀也不滿足于做一個律師,開始利用華僑+西方教育背景的精英身份,熱忱投入到新加坡民族獨立運動中,並在1952年的大罷工中一戰成名,新加坡的工人、華人和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紛紛聚集在李光耀的身邊,一同爭取新加坡的民族獨立。
1953年,英國決定放棄新加坡的殖民統治,不過在此之前仍需要一個立法議會的過渡階段,以完成自治前的籌備工作。
殖民地時期的新加坡
1955年,李光耀和他剛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參加了立法議會第一次議員選舉,但在25個議員席位中,人民行動黨只拿下了3席,其余席位被勞工陣線(10席)、進步黨(4席)、聯盟黨(3席)及其他黨派獲得。
李光耀的第一次競選活動以失敗告終,但這個時候的新家坡政黨政治是不成熟,大多數政黨爲了競選議員席位,以低門檻大量吸收沒有政治經驗的成員,而在選舉過程中又都存在誘選等問題,這爲李光耀和人民行動黨後來的反擊埋下了伏筆。
1959年,新加坡獲得正式自治地位,而在新一屆的立法議會選舉中,人民行動黨通過與新加坡共産黨人合作贏得了底層群衆尤其是廣大工人群體的廣泛支持,一舉拿下了51個議員席位中的43席,以絕對多數席位成爲新加坡第一大黨。正當人民沉浸在勝選的喜悅中時,李光耀作爲一個沒有感情的政治家,開始了他的表演。
李光耀和支持者們慶祝選舉大獲全勝
爲了取得對人民行動黨的絕對領導權,李光耀利用東南亞的反共環境,率先對給予自己巨大幫助的共産黨人開刀,迫使的激進派和親共份子脫離人民行動黨。成功清除了異己後,李光耀又在黨內主導通過了一項重要的選拔制度,具體做法是將黨員按身份劃分普通黨員和幹部黨員,只有幹部黨員才有資格參與中央委員會的選舉,而幹部黨員則由自己控制的選拔委員會決定,既不需要在議會或其他機構進行任何討論和選舉,也不需要在黨內進行協商和表決,這就意味著要想在黨內實現晉升,就必須效忠于選拔委員會背後的李光耀。
一套組合拳下來,李光耀成了人民行動黨絕對的領袖。1968年,新加坡獨立後的第一次選舉中,人民行動黨更是以84.43%的超高支持率,包攬了58個國會議員席位,新加坡就此進入“李家坡”時代。
不過,剛剛獨立的新加坡遠沒有現在風光。
一方面,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黃金航道之上,可離開了英國的新加坡實力太過弱小,似乎沒有能力守住這座金山,就像是抱著金磚的孩童,有無數的強盜觊觎他的財富。
新加坡的位置
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是一個以華人爲主體國家,剛因爲民族問題被馬來西亞踢出聯邦被迫獨立,而南邊的印度尼西亞,還沒有走出反華運動所營造出的恐怖氣氛,在民族主義浪潮激蕩的六十年代,這兩個大個頭的鄰居對與北方大國有血緣關系的新加坡並不友好。
新加坡的地緣位置決定著李光耀和新加坡政府,最優先的考慮必須是如何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下去,這既是爲了新加坡,也是爲了人民行動黨。爲此,李光耀確定了人民行動黨今後執政的三條原則,即國家主義、精英主義和實用主義。
李光耀在接頭宣傳清潔運動
通過吸收精英不斷提高人民行動黨的執政水平,將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完全捆綁,制定最有利于新加坡整體利益的實用主義的政策,實現新加坡的經濟騰飛和人民生活生平的快速提高,反過來又促成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和李光耀個人的無限權威。
李光耀在講華語運動大會上演講
盡管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連續執政至今,但就目前來看,人民行動黨仍保持著相當的活力,和非洲、南美那些獨裁的僞政黨有著本質區別,這是新加坡人民對人民行動黨執政的認可和華人社會中對“賢人”治國的渴望,也是人民行動黨自己“努力”的結果。
由于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使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壓制反對黨。例如在1963年的大選中,人民行動黨利用《內部安全法》發動“冷藏”計劃,一次性逮捕了100多名反對黨成員,最終使人民行動黨以微弱優勢贏得大選。
此外,人民行動黨還通過長期執政控制了全國的媒體輿論,對國內媒體通過國有私營和股權改造,將社會輿論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杜絕“不好聽”的聲音,對國外媒體則出台法令,限制發行量和銷售量。還有一個很細思極恐的細節,85%的新加坡公民生活在政府修建的組屋中,選民在選舉時必須時刻小心自己生活的“組屋社區”未來的公共服務事業。
李光耀在組屋社區同兒童們玩耍
雖然人民行動黨一直被新家坡人看作是一個關心人民、促進人民利益、幾乎不存在腐敗現象的“好政黨”,但進入80年代後,隨著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放緩,人民似乎有了不滿。
1981年國會補選,工人黨候選人惹耶勒南成功單當選,打破了人民行動黨對國會議員席位25年的壟斷。盡管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地位仍未改變,但自1981年開始,每屆大選,都有反對黨“殺”進國會,相對應的人民行動黨的民間支持率也開始持續下滑,從1980年的75.55%一路跌到1991年的60.97%。
爲了確保優勢,人民行動黨控制國會修改了選舉制度,直接對反對黨來了招釜底抽薪。1981年以前,新加坡一直采用單選區制度,即各政黨在單個選區內推舉一個候選人,誰得票多則誰勝出。而在1984年之後實施的集選區制度中,各政黨需要在集選區推舉不少于三名候選人作爲一個集體參加競選。
紅色爲集選區,藍色爲單選區
由于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且一直秉持精英主義,有足夠的政治精英在全國各個選區參加競選,而反對黨由于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幾乎沒有足夠的候選人組成選舉小組參加競選。其結果就是,自1984年到2011年,人民行動黨在集選區的選舉中從未失手。
參加大選活動的李顯龍
除了選區制度的調整,李光耀還自導自演了一出“退位讓賢”的戲碼,于1990年宣布辭去總理職務,改由吳作棟擔任,以消除外界對李光耀“獨裁”的質疑。可李光耀真的退出了嗎?事實上,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後,依然留任內閣資政直到2011年,李光耀和吳作棟的關系更像是普京和梅德韋傑夫。
2011年,李光耀和吳作棟同時退出內閣,放權給李顯龍的新政府
新加坡發展到今天,作爲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已經進入了發展瓶頸,在沒有可能創造出更多財富的情況下,內卷無法避免。可現在的情況是,人民行動黨幾十年的經營,已經把新加坡政府、司法和經濟上層全變成了李氏家族和相關利益集團的天下。
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在2004年從“管家”吳作棟手中接過總理和人民行動黨秘書長職位,後又從李光耀手中接任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董事長,掌控了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和國有資産。李顯龍的妻子何晶則是淡馬錫公司的董事長,其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占到整個新加坡股市的47%,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客觀的說,新加坡能有李光耀這樣一個國父,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沒有李光耀就沒有新加坡現在的光鮮亮麗,可也正是因爲李光耀,新加坡成了“李家坡”。但從2020年新加坡大選的情況來看,人民行動黨的優勢在減弱,畢竟在21世紀,沒有人會允許一個家族控制一個國家的情況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