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4年11月,《香港周刊》刊出了對新加坡皇帝李光耀的評語:“如果諾貝爾獎設最佳國家領導人獎的話,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可能不只得獎一次。”
雖然《香港周刊》快把李光耀捧上天了,但是李光耀在亞洲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大佬。在冷戰時代,能夠在東西方之間縱橫捭阖來回橫跳且遊刃有余的領導人不多,李光耀就是其中一個。
新加坡立國于極端惡劣的環境之中。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曾經是一個國家,被英國統治。但是新加坡在獨立之後,一切都要靠自己,而馬來西亞隨時准備教訓它。
李光耀對于新加坡處境的艱難有著深刻的認知。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新加坡獨立不久,在新加坡駐紮的英軍也撤走了。
新加坡本來是英國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據點之一,但是隨著英國國力下降無力維持其全球殖民地時,英國軍隊不得不從新加坡撤走。
新加坡由此喪失了牢靠的地區安全。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新加坡面對的赤裸裸的現實問題。
李光耀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大家都以爲獨立是新加坡覆亡的前奏,沒想到卻是新加坡逆襲的開始。
這一切都是源于新加坡皇帝李光耀的鐵腕統治。
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新加坡皇帝李光耀的鐵血權力之路。
李光耀傳記
2
李光耀1923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廣東,客家人。李光耀家族自祖父那輩起開始紮根新加坡。
李光耀的祖父名爲李雲龍,這個名字一看就惹不起,不過這個李雲龍不是大家熟悉的勇打平安格勒城的獨立團團長,而是一個闖南洋的客家人,真正紮根新加坡的李家第一代。
李雲龍曾爲華裔富翁爪哇糖王工作,還曾是一艘行駛于新加坡和印尼之間輪船的事務長。
在李雲龍的時代,新加坡因爲居于馬六甲海峽口的特殊位置而成爲英國在二戰之前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據點,所以他非常崇拜英國海軍和西洋文化。
用現在的話來說,李雲龍是地道的一個“精神英國人”。
李光耀是家中長子,非常得長輩寵愛,長輩希望他可以光宗耀祖和光耀門楣,所以爲他取名“光耀”。
爲了表達對英國的崇拜,李雲龍爲李光耀起了一個英文名:哈利。他下決心要讓自己的孫子成爲一個“完美的英國人”,這使得李光耀自幼年便受到英國文化的強烈影響。
李光耀十分佩服他的祖父李雲龍,而李雲龍從小便對李光耀實行英語教育。
李光耀的英文非常熟練,但是中文卻不好,少年時代甚至爲中文太差而哭過。
聯系到後來李光耀對中文學校趕盡殺絕的態度,他少年時的行爲還是挺諷刺的。
李光耀逐漸長大後入萊佛士學院讀書。這是一所英語教學,學費昂貴,但是教育質量非常好的學校。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東南亞,日本占領了新加坡,李光耀不得不中斷了學業,此時他十九歲。
李家人口衆多,生活非常艱難。爲了能夠生活下去,李光耀刻苦學習日文,並在日軍的宣傳部門找到了一個差事。
當時日軍宣傳部門專門偵聽盟軍的通訊,由于戰爭環境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偵聽的效果不太好,往往是斷斷續續,中間留下許多空白。
李光耀的工作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和憑他個人的揣測分析,把那些空白填補起來。
在李光耀晚年接受采訪時,他辯白說當時爲日軍做事是爲了謀生,並沒起到重要作用,不能算是漢奸和賣國。
當時他還參與黑市買賣,將手上的香蕉票換成物品,以應付不斷飛漲的物價。
這兩件事體現了李光耀身上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
當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他並不在乎風評如何,只管得到的現實利益是什麽。
這種傾向在他日後的政治生涯中不斷上演。
當然,這兩件事也說明了他對于環境有極好的適應能力。
1945年日軍投降之後,李光耀遠赴英國,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法律,後來還取得了律師資格。
課余時間李光耀也沒閑著,廣泛參與了政治活動。他曾經參與“馬來亞論壇”來討論馬來亞的現狀和未來的前途,目標是將馬來亞從英國人的手中解放出來,據說他當時非常自信且能言善辯。
1950年李光耀回到新加坡,一邊開律所積累財富,一邊參與反抗英國的工人運動獲取名氣。
當時的新加坡工人運動風起雲湧,李光耀在其中如魚得水,作爲法律顧問的他爲當時的工會解決了很多問題,一筆可觀的政治資本逐漸積累起來。
李光耀和妻子
3
1954年,人民行動黨成立,這是李光耀的政黨,主要成員包括從英國回來的華人,新加坡當地的學生以及工會領袖。
不得不說,李光耀十分會拉攏人心,他抓住了當時社會動蕩的敏感點:消滅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平。
于是在次年舉行的首屆選舉中,李光耀當選立法議會議員,政治生涯從此開始了。
在建立人民行動黨之初,李光耀發現他和他的同僚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無法廣泛地聯合當地華人群衆。
李光耀和他的同僚們都屬于受英文教育出身的中産階級,甚至連中文都說不利索,更不用說聯合群衆了。
這時,李光耀搞出了一個重要的朋克操作:和馬來亞共産黨合作,先利用再踹開。
現實利益永遠第一位。
華人在當時的新加坡占據三分之二的人口,是最重要的革命力量,而馬來亞共産黨在華人中有非常好的群衆基礎。
從1955年至1959年,人民行動黨一直並未有大的建樹,李光耀一直在積蓄力量,等待機會。
1958年,英國同意新加坡通過1959年大選從半自治狀態變爲完全自治。
外部環境解凍了,李光耀認爲奪取政權的機會來到了。
1959年,李光耀和同僚們決定要在這一年通過大選上台執政。他們派出51名候選人參加全新加坡51個選區的競選,結果43位當選。
同年組織政府,李光耀以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的身份擔任總理,時年三十五歲。
在執政之後,人民行動黨和馬來亞共産黨的蜜月期結束了,它們反目成仇。
翻臉無情絕對是成功政客的必備素質,李光耀在這方面玩的是爐火純青。
馬來亞共産黨退出政府和人民行動黨,另組“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
1962年年底,文萊人民黨在當地發動“叛亂”,李光耀政府以“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領導人參與文萊“叛亂”爲借口將“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領導林清祥等人逮捕。
林清祥是當時最重要的“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領導人,他的政治魅力在當時甚至比李光耀還要閃耀。
在被關押六年多之後,林清祥被釋放,然後他宣布退出“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遠赴英國定居10年。
在政治舞台上他已經出局了。
搞掉了政敵,李光耀的大佬地位越來越穩固。
1963年,李光耀率領新加坡成功加入了馬來亞,建立了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在馬來西亞聯邦內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成爲自治邦,李光耀的身份仍然是新加坡總理。
合並後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李光耀主導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采取行動,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馬來亞共産黨高層。
在戰勝了馬來亞共産黨之後,李光耀又面臨了另一大難題,種族暴亂。
1964年,新加坡接連發生兩次種族暴亂,有幾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兩次事件中的傷亡者都是華人和馬來人。
李光耀認爲這是馬來西亞政府推行聯邦內部種族歧視的後果,這種歧視使得馬來人成爲高等階級從而引來其他階級的仇恨。
李光耀大力反對中央政府的種族歧視政策。
由于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非常有號召力,馬來西亞當局擔心照此下去,人民行動黨將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政黨,主宰整個馬來西亞,把馬來半島變成華人的天下。
馬來西亞的總理東古·拉赫曼原本與李光耀關系很好,但是人民行動黨的行爲使東古·拉赫曼很緊張。他認爲李光耀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所以他考慮要把新加坡趕出馬來西亞。
本來東古·拉赫曼本來想迫使新加坡屈服于馬來西亞政府的統治,但是沒想到李光耀帶領新加坡決然地離開了馬來西亞,宣布獨立。
可能東古·拉赫曼當時聽到李光耀的決定也有點蒙圈,但是覆水難收了。
當時李光耀背負了極大的政治壓力和精神壓力。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大佬在成爲真正的大佬之前也面臨著社會的毒打。
兩年前,李光耀努力說服新加坡人同意新馬合並,但是在1965年,他和他的新加坡卻被抛棄了。
李光耀感到極其屈辱和悲憤,流下了淚水。
但是他並沒有屈服,他自述說他是絕不肯爬著乞求回到馬來西亞的,並決心帶領新加坡頑強生存下去。
所謂的牛人,必然是可以身處絕境而後可以逆襲的。
李光耀就是這種人。
逆襲已經在路上。
新加坡獨立的報道
4
新加坡發展首先要有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李光耀在穩定社會環境方面下了大功夫。
李光耀律師出身,所以對法律有著天然的依賴感,嚴肅法紀在他看來是必須的。
新加坡的法律是出名的嚴苛,這在李光耀時代就奠定了根基。
世界人權組織經常批評新加坡法律嚴苛缺少人權,但是李光耀不爲所動。
他說:
有人主張對待和懲罰罪犯應該從寬,認爲刑罰減少不了犯罪,我從不相信這一套,這不符合我在戰前、日治時期和戰後的經驗。
霸道無情,可以,這很李光耀。
新加坡最著名的是保留鞭刑,這是一種英國制度殘留下來的殘酷肉刑。
英國和香港都曾經有鞭刑,後來都廢除了,但是在新加坡被李光耀堅持保留了下來。
鞭子由藤條制成,是用當地熱帶叢林中藤條綁成,藤條上還帶有原始的鈎刺。
鞭刑執法者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又受過專門訓練的猛男。
行刑時,犯人被除去衣物後,手腳被捆綁固定在行刑架上,腰部和大腿會被保護起來,撅起赤裸的臀部受刑。
受刑者的慘叫和鞭子落下的聲音此起彼伏,是不是想想就十分酸爽。
鞭刑會留下永久性的疤痕,不過更深的恐懼可能在受刑者的心頭,這有效地避免了受刑者再次犯罪。
新加坡還很出名的是對待販毒和毒品毫不容情,這也是源于李光耀的想法。
當時東南亞毒品橫行,非常不好治理。
面對這種現狀,李光耀規定,攜帶15克以上的海洛因即可被判死刑。
死刑采用絞刑,這是比較痛苦的死法。
李光耀認爲,毒販比一般殺人犯更危險。一般殺人犯不過殺死一個人或幾個人,而販毒犯卻殺害數百人甚至數千人,後果要嚴重成百上千倍。
所以他對待毒販決不手軟,堅決鎮壓。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新加坡內部的社會環境果然穩定了許多。
除了用法律來加強鐵腕統治,懷柔政策也是不可缺少的。
新加坡內部人種複雜,而華人的人數占有絕對優勢。
李光耀擔心不同種族之間出現裂痕,于是告誡新加坡華人一定要明確自己是新加坡人,祖國是新加坡,要同國內的印度裔、馬來裔以及阿拉伯裔和睦相處,不能有民族優越感。
盡管當時華人和馬來人之間有嚴重的對立情緒,並且經常有小規模沖突,但是大規模的殺戮被他制止了。
爲了讓不同民族大規模融合,李光耀按比例把不同種族的住戶分配在每一個住宅區,打破了原先的社區格局。
民族矛盾由此被逐漸緩和。
新加坡新式住宅
5
一切都准備就緒之後,李光耀開始狠抓經濟發展。
新加坡腹地太小和資源較少,必須對外開放和吸引外人投資,讓外資把技術、管理與市場帶進來。
于是李光耀確定新加坡發展面向國際市場的出口導向型工業。
爲了借助外部經濟力量,新加坡大量吸引外資,利用外國尤其是跨國公司的資金、技術和銷售網絡來迅速發展出口工業。
在新的工業政策鼓勵下,外資開始大量湧入,西方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來新加坡廣泛開展國際性金融業務活動,掀起一股投資熱潮。
李光耀說:
我們的生存原則很簡單,只有一個:新加坡必須比本區域其他國家更加剛強勇猛,更加有組織和富有效率。新加坡的條件再好,如果沒有辦法超越鄰國,外國商家還是沒有理由以這裏爲基地的。換句話說,盡管我們缺乏國內市場和天然資源,我們一定要提供條件讓投資者能在新加坡成功營業,有利可圖。
有了硬實力,還缺軟實力。
爲了對外宣傳新加坡,李光耀成立了新加坡旅遊促進局,還請香港邵氏公司幫忙設計了一個獅身美人魚的標志,稱爲“魚尾獅”。
這個標志用混凝土制成,矗立在新加坡河口,現在已經成爲新加坡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高素質人才在李光耀政策的推動下不斷湧進新加坡。
什麽最值錢?人才!
早在黎叔之前,李叔就看到了這一點。
新加坡鼓勵移民成爲永久居民,甚至成爲新加坡公民,以彌補國內資本多元化和人才多樣性的不足。
李光耀曾經對此自豪地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爲我們明白,擁有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968年之後,新加坡的經濟已經進入起飛階段。
從70年代開始,新加坡國民經濟發展目標是發展高級技術和精密工業,以求經濟結構的現代化,政府要求外商把資金和技術投向資本和技術密集的工業,例如機械工業和電子儀器等精密工業。
到了1980年,新加坡又做了改變。
國家工業向高度精密工業邁進,最大限度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社會勞動生産率,促使整個國民經濟朝向著高科技化的現代化方向發展,實行機械化、自動化和電腦化,以減少雇用勞工的數量。
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步,說明隨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新加坡的國民經濟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
新加坡徹底逆襲了,而它逆襲的秘訣在于一個字:“精”。
新加坡收獲了一系列金光閃閃的頭銜:
國際重要電子電器生産基地
世界金融中心
國際最繁忙的商港之一
東南亞的“觀光之國”
新加坡皇帝的帝業逐漸根深蒂固。
一個真正的大佬出現在東南亞。
發達的新加坡
6
李大佬在帶領新加坡前進的同時,也飽受國內國外的激烈批評。
衆多批評之聲和李大佬的一系列騷操作交相輝映。
爲了壓制國內的政敵和鞏固自己的權力,李光耀采取了許多專制的手段,充滿了匪夷所思的朋克色彩。
他毫無顧忌的動用整個國家機器來打擊反對人士,而新加坡法院完全是他的附庸,依其意旨行事。
新加坡的《內部安全法》在李光耀鏟除異己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在70年代至90年代,這部法完全演變成了李光耀鎮壓異己的工具,尤其是鎮壓左翼政黨。
“階級鬥爭,一抓就靈”,這句話放在李光耀的身上真是一點都沒錯,他深得這句話的精髓。
李光耀借助《內部安全法》,采取不經正當程序和公開審判的方式,對左翼陣線幾次清洗,
在政府發出的官方聲明中,稱社會主義陣線人員試圖在國會外激起大規模鬥爭,使新加坡陷入不穩定狀態。
1987年發生了著名的“光譜行動”,李光耀也使用了《內部安全法》,這個行動集中體現了李光耀的朋克手段。
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新加坡政府先後拘捕22人,包括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商人和海外畢業歸來的學生。他們被指控企圖推翻政府和在新加坡“建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權”。
被捕的人士否認指控,同時投訴被拘留期間遭到虐待和迫供。
不過,如果你以爲這樣就完了,那只能說你太年輕了。
更朋克的操作是,當被捕人士的代理律師去監獄中探望他們時,李光耀直接連他們的代理律師也一起拘留了,時長72天。
他們的代理律師是蕭添壽,時任新加坡律師公會主席。
李光耀在打擊政治對手的同時還不忘利用法律生財有道。
他以誹謗罪起訴政治對手,以罰金來迫使對方破産,從而占有對方資産和剝奪對方從事政治活動的資格。
在新加坡的法院上,李光耀每告必勝,每次勝利又必然會讓對方交出巨額罰金,直接破産,從此不得翻身。
被告的反對人士不僅資産會被查抄,甚至辯護權都可能被徹底剝奪。
放眼全球,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像新加坡這樣,控告反對派“誹謗”的次數這麽多,而且全部都“勝訴”,並獲得數十萬美元的“賠償”,甚至連美國總統都無法做到。
這種操作大打當代法制社會的臉,不得不讓人驚呼騷氣側漏。
即使你是聞名遐迩的大律師,遇到李光耀也必然要經受法律的毒打,被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
借助權力,李光耀由一個律師變成了法律的克星。
西方媒體將李光耀爲了打擊異己所建立的法庭稱爲“袋鼠法庭”。“袋鼠法庭”在西方法律術語中,指所謂的“徒具形式、不合法律規章及正常規範”的法庭。
針對西方媒體,李光耀也是毫不畏懼,本國媒體被他完全鉗制,對他構成威脅的只有西方媒體。
他對待西方媒體的方法十分簡單粗暴,任何敢于批評他或新加坡體制的外國媒體或個人,就以法律起訴。
如果媒體或個人不公開道歉並賠償大筆罰金,就會被馬上趕出新加坡,甚至連母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也會連帶受到牽連。
縱使媒體被譽爲“無冕之王”,只要有不服,就要被李光耀吊打一遍,從而了解了新加坡不僅有明媚的陽光,還有淒厲的暴風雨。
《華爾街日報》曾對此感概道:
所有在新加坡發行的西方報刊,都受到新加坡政府的各種刁難。
這就是李大佬的作風,不管風評只管現實利益。
大佬李光耀
7
2015年3月23日,全世界都在關注新加坡,一條信息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在全世界的媒體上刷屏:李光耀去世。
李光耀曾經說:
在你開始討論未來之前,請先記得我們如何從過去一路走來。
回首李光耀執政的五十年,這一路,是是非非無數,風風雨雨無數。
這個花園一般的微型國家的長久繁榮一直以來都被認爲是一個奇迹。
在衆多世界大國之間它縱橫捭阖,不僅沒有落于下風,反而成爲世界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他使新加坡跻身亞洲四小龍的行列,和當時的韓國,台灣,香港並駕齊驅。
李光耀一方面帶領新加坡不斷發展,成爲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各種朋克操作使得新加坡變成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
他和著名的韓國獨裁者樸正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鐵腕無情,嚴酷統治,卻推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
李光耀的一生可謂是黑白參半,毀譽交加。
他一手建立了李氏家族在新加坡的穩固基業,使新加坡變成了“李家坡”,李家成爲了新加坡的“皇族”。
有人贊其思想開明,也有人罵其專制獨裁,有人學習其管理模式,也有人排斥其裙帶政治。
李光耀長子李顯龍世襲了李光耀的地位,成爲了新加坡的新任“皇帝”。李光耀的家族成員在新加坡占有著絕對的權力。他們廣泛地滲透到政府和社會各個機要部門,把持著新加坡一切,建立起一個牢不可破的李氏王朝。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
新加坡依然姓李。
————END————
文章中的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謝謝
歡迎關注訂閱公衆號“韓俊采”,更多精彩曆史政治好文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