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遭遇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遭到打擊,很多人明顯感受到收入的壓力。
原本以前還算客觀的收入,現在縮水嚴重,不得不勒緊褲腰帶。于是,在主業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很多人開始想要發展副業。
但是,副業並不是想發展就能發展的,首先得有技能和經驗的積累,其次還得有變現渠道。別看直播、自媒體、短視頻很火爆,真正能夠賺錢的人是少數,大多數只是在大門口看看,堅持沒多久就放棄了。
對自己的職業有危機感,其實是一件好事,當代的上班族,並沒有什麽是一勞永逸的,隨時要適應新時代的環境變化,作出調整。
我們的鄰居新加坡,對于人才培養的戰略,就很值得學習。新加坡的人才戰略目的,就是爲了讓新加坡人增加自己的職業彈性,爲未來做好儲備。
π型人才
有一本書叫做《跨越式成長》,裏面就講到了新加坡的人才戰略。這個戰略具體叫做“π型人才”。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T型人才”,就是擁有一項專精的技能,還同時擁有多項基礎技能作爲支持。
新加坡政府認爲,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一個人應該是π型人才,一個人除了擁有本身的技能之外,還需要一個第二技能。π這個符號,就像一個兩條腿走路的人。
新加坡推行“π型人才”戰略的國會議員帕克力特·泰,泰就是一位π型人才。大學是法律系,畢業之後卻選擇去當一名警察,在當警察的過程中,一直致力于社區工作和法律服務,還拿到了法律碩士學位。
在結束警察生涯後,泰被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法律服務部門聘任,因爲泰同時擁有法律和社區服務的工作經驗和技能,這就是π型人才的發展。
但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要培養一個技能已經很不容易,別說再培養一個第二技能。
《跨越式成長》這本書提到,這是我們關于技能培養的一個誤區。我們通常認爲,職業技能是線性成長,技能能到達什麽樣的水平,跟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呈正比。
但實際上,職業技能的發展是一條曲線,剛接觸一項技能時,通過簡單的學習就可以取得進步。但是後面想要有所突破和突飛猛進,就比較費勁了。這意味著,要精通一項技能需要一萬小時的練習,但是要掌握一項技能的基礎,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這就是爲什麽新加坡要發展π型人才戰略的目的,普通人走這條路,並沒有那麽困難。
多技能疊加
雖然技多不壓身,但是一項不那麽精湛的技能,真的有用嗎?
有個漫畫家叫做斯科特·亞當斯,他的作品是《呆伯特》系列,或許你也看過。這個漫畫系列前兩部賣了200萬本,而亞當斯並不是漫畫天才,而是一個π型人才。
在成爲漫畫家之前,亞當斯的職業並不太成功,一年內換了5份工作。不過晚上閑暇時間就會畫漫畫,向公司高層作報告的時候,也會以漫畫作爲主要展示形式。
因爲對辦公室政治深有體會,也是出于樂趣,亞當斯把自己在辦公室遇到的人和事,用諷刺的風格畫進漫畫,就是《呆伯特》系列,沒想到一炮而紅。
亞當斯自己也說,他的畫畫技能,講笑話技能和對辦公室政治的理解,沒有一個是最好的,但是把這三項加起來,反倒成了一個成功的漫畫家。
這就是不能把第二技能修煉到一流水平,也可以通過幾個技能疊加成爲π型人才的成功例子。
那關鍵點來了,新加坡是如何培養π型人才的?
先得看,新加坡爲什麽會看重π型人才?新加坡作爲一個第三産業發達的國家,很早就完成了人才專業化的發展,積累了大量T型人才,比如銀行業、法律業、經理人等領域就非常多。
可一旦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出現,這些專業人士的技能就會面臨過時和淘汰的風險,因爲這個原因,新加坡對于人才培養格外有危機感。
π型人才就是新加坡想出來的應對方案,兩條腿走路,職業發展的靈活性和空間更大。
新加坡的策略
接下來再看,新加坡是如何培養π型人才的?
可以說,新加坡從小學開始,一直到職業教育,每個階段都在爲培養π型人才做制度設計。
在基礎教育階段,新加坡的孩子不僅要學習簡單的知識,他們在任何科目上都會接觸到“深層思考技能”。學文學時,學生得弄明白一個故事在更深的層次上說明了什麽問題。學數學時,學生要學習怎麽運用邏輯思維提問。
這相當于讓孩子從小就有“融會貫通”的學習意識,讓他們更容易擺脫學科的束縛,實現技能的遷移。
在大學教育,新加坡的大學經常與企業合作,商討未來學生應該學習什麽技能,這些技能都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真實需求。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技能不會一出校門就發現過時了,在專業設置和技能培養上,保持開放和靈活的心態。
新加坡的職業培訓體系,是直接幫新加坡人找到值得培養的第二技能。有一個叫做技能創前程的項目,每個25歲以上的新加坡人,都會在虛擬信用賬戶中收到500新元,這是專門給新加坡人的培訓費用。
這筆錢加上新加坡政府給培訓機構的補貼,意味著一個人可以不用花任何錢去學習一項新技能,而且這項技能還不需要和當前職業有關。相當于鼓勵一個人主動學習工作之外的第二技能,成爲“π形人才”。
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爲職場人兜底,讓他們在遇到挫折之後,能夠更快反彈。
《跨越式成長》裏提到,很多人在遇到職業轉折點,被解雇或者下崗之後,會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灰暗。新加坡爲個人和雇主建立了一套指導系統,這套系統有全職顧問,能給職場人提供職業咨詢,隨時讓新加坡人看到職業上的更多可能。
學習了新加坡的“π形人才”理念,筆者覺得,掌握第二技能的難度比想象得要低得多,但需要用行動去實踐,而不是空想。
同時,要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充滿彈性,應該主動學習一些和本職工作無關的技能,在更廣的範圍內探索新的職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