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有關茶的記載起源甚久,如在《神農百草經》中便有過這樣的描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其時間不可謂不長。而考古上的衆多證據也顯示,飲茶文化是由中國向外傳播至世界。而茶文化之所以能夠風靡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占一定分量,陸羽的《茶經》固然功不可沒,宋朝人民對其的普遍喜愛更是不可忽視。
一、宋代茶俗輝煌發展的內外原因
1、自古而來的習慣傳承
中國人民飲茶的習慣自古便已有之,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諺語也從側面證明了它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
在最初的春秋戰國時期,茶一般作爲蔬菜食用,如《晏子春秋》中便有言:“晏子公,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發展到了漢代,經過人民的多次調配之後發,煮茶時伴以“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會抑制住茶本身的苦澀而使其味道更加鮮美,就這樣,茶又在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一種類似于粥的東西,用來果腹。
到了魏晉之時,茶的地位顯著提升,“脍魚炰鼈,烹茶盡具”、 “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晔若春敷。”,逐漸成了富貴人家的享受用品,而茶的飲用方式也再次發生改變,開始被被碾成粉末來進行沖泡。
飲茶之風開始在士人之間流行,並逐漸成爲高風亮節的代表。到了唐代,飲茶這一習慣更加普遍,陸羽所著的《茶經》更是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第一部有關茶葉介紹的書籍,爲茶道的發揚光大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正如梅堯臣在詩中所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事學春茶。
宋代作爲“東方的文藝複興”,在文化各方面又有發展,飲茶文化當然也不例外。而隨著宋朝“文治”國策的實施,茶道發揚光大,在上層士人乃至民間都十分興盛,就連宋徽宗趙佶也曾專門寫過《大觀茶論》以專門描寫茶葉的生長過程、沖泡方法等,見解獨到,詳細無比。宋朝不僅繼承了前朝茶文化,還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了精心改良與提升,這都是宋代茶俗文化輝煌的原因。
2、經濟發展後的精致要求
雖然宋朝在中國的軍事曆史上並不光輝,但在經濟方面,卻是其余朝代望塵莫及的。由于宋朝爲了避戰而對外簽訂了一系列如《澶淵之盟》的不平等條約,導致其在經濟上不得不每年對外繳納大量的歲幣。
在這樣的背景下,宋朝對商業的發展限制十分之低,“茶肆”、“瓦肆”、“勾欄”等商業場所普遍興起,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也誕生于這一時期。另外,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也爲宋朝政府帶來了大量的賦稅,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因經濟的發展而對應提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享受的要求自然也隨之提高,飲茶便是其中之一。人們在飲茶時對茶的色澤、香氣、味道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而爲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飲用品種名貴的茶也成了當時的風尚。即便宋朝南遷,原飲的名茶品種如“香林茶”、“白雲茶”無法大量供應後,宋朝士人又開發出新的名品“西湖龍井”以替代,其習慣之深和文化之盛也由此可見一斑。
3、技術創新推動深層次發展
在原有的曆史基礎上,宋朝人民又對飲茶方式作出了更新,“繡茶”和“點茶”便是其中最爲重要的兩環。繡茶就是用精致的材料做成各種豔麗的圖案以裝飾茶餅,而因爲繡茶所使用的茶餅一般爲每年仲春上旬時的貢茶,這種方式也只流傳于宮廷之間,爲王公貴族所喜愛。
在周密的《乾淳風時記》曾有過對繡茶畫面的詳細記載:禁中大慶會,則用大鍍金,以五色韻果簇 龍鳳,謂之繡茶,不過悅目。亦有專其工者,外人罕見。
另外一種點茶則始于唐代,興于宋代,成爲當時一種普遍的飲茶方式。鬥茶就是將茶葉磨成粉末之後,再將其放入沸水當中,慢慢攪拌以形成粥狀的表面,最後通過色澤、茶粉漂浮的均勻度和湯花相接處的水痕來判斷勝負。這種方式不僅考驗茶本身的品質好壞,對做茶者的技巧手法和盛茶的茶碗也有很高的要求,又因爲其趣味性強、技巧度高,在當時的宋朝社會十分風靡,也再次促進了宋朝茶文化的興盛。
二、宋代茶俗對宋人從內之外的全面影響
1、文化上的意境體現
趙匡胤曾用茶設計使臣子在朝堂上再不能與皇帝平起平坐,而皇帝賜茶這一行爲也開始在後世成爲了對臣子的極大福分,茶也在某個方面成爲了皇權的代表。而在文學作品上,迄今爲止發現有關宋人在有關茶的作品數量十分龐大,僅古詩便有一千多首,可見當時茶活動的頻繁程度。蘇東坡作爲宋朝詩人的代表,更是茶的忠實粉絲,不僅創作了大量有關茶的詩歌,甚至曾作《葉嘉傳》,以茶爲人,凸顯茶的品格。
2、日常行爲裏的常見場景
宋朝時的茶肆設立花架,另以奇特植物裝飾店內,又在不同季節賣給顧客適宜的茶湯,有的茶肆甚至開設了專門的樂器班、歌唱班以供富家子弟遊玩。而宋朝人民的日常消遣,也使這裏聚集了大量人流,每天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而在《金石錄後序》的記載中,“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爲飲茶先後”,茶也對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夫妻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快樂,成爲家庭關系的紐帶,茶已經在生活上成了宋朝人必不可少的東西。
3、生活中的約定從俗
在國家層面上,趙匡胤曾專門設立茶事機關,使飲茶成爲了一種政府規定的禮儀。皇帝在向大臣示好時,也通常以賜茶爲名,甚至在迎接外國使節之時,也會用茶來招待。而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以茶爲名義形成了衆多的習俗。
如當鄰居要搬遷時,要敬“獻茶”;有客人到來時,要敬“元寶茶”;雙方訂婚之時,也得下茶;結婚時需要定茶,同房之際要“合茶”。可以說,茶對宋朝人生活習慣的方方面面已經産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三、宋詩中宋代茶俗所包含的意蘊及文化
1、詩人自身高潔情操的體現
茶以其自身固有的清香特質,成爲了士大夫們表明自己高潔傲岸品格的常用工具。如蘇東坡三次被貶,但其在精神上卻依舊有著崇高的境界,不願趨炎附勢,而他自身也一直秉承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以茶表意。
在蘇轼詩《依然以垂雲新茶見饷,報以大龍團,戲作小詩》中的一句“中“妙供來香積,珍烹具大官。揀芽分雀舌”細致描寫了即使蘇轼身處落魄,但在接受禮物後,仍不願虧欠他人,要以大龍團茶回贈的故事。雖然在曆史上如東坡先生這般的人不止一個,但其卻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一個代表。
2、親朋間傳達善意的標志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茶在宋朝習俗方面的重要性,它也經常用來作爲待客之物。林酮在其書中曾寫道:賓主設禮,非茶不交。朱弁在其書中的“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不知起于何時。”描寫,也進一步佐證了當時這種情況的普遍。在東坡先生的詩文中也有過以茶待客的大量描寫。
如在《贈惠山僧惠表》一詩中,其便以“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表達了自己對用茶招待客人的歡愉之情。而在《和錢安道寄惠建茶》這首詩中也出現了東坡先生准備上好的茶品以接待客人的細致描寫。
3、不同情感表達的所用意象
東坡先生對飲茶不僅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將其寫入自己的詩中,也對做茶親曆親爲,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在對茶到詩的引用上,東坡先生可謂是其中的集大成者。由于其自身的獨特經曆,他的內心世界也顯得豐富多彩。而在對茶的描寫當中,東坡先生也寄托了自己的衆多複雜感情。在《邵伯梵行寺山茶》中,以“爛紅如火雪中開”一句將茶樹在寒冷的冬天中絢麗開放的情景描寫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借此表達了自身不懼危險的勇敢精神。
另外,在《種德亭》一詩中,他又以截然不同的手法對山茶花做了另外一番描寫:小圃傍城郭,閉門芝術香。名隨市人隱,德與佳木長。伴隨這番美景,東坡先生也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喜愛及心靈自由的看重。萬分感情都以茶而表達,茶文化的內涵也因作詩人的不同而體現的不同。
四、總結
茶文化在宋朝的興盛,既是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也是由宋朝特定的時代環境所造成。而東坡先生以其自身知識的豐富性和經曆的獨特性,成爲了宋朝文化的代表者。也因此,在研究宋朝詩文化時以東坡先生的詩文爲研究對象,是極爲有幫助的。
參考資料:
1、《淺談茶詩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蘊》——吳桂傑
2、《從宮廷到民間:宋代茶文化的曆史演變,帶你夢回千年》——京津冀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