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題爲《受抗疫成功鼓舞的中國年輕人 以國爲榮 以族爲傲》的文章稱,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國內愛國情緒高漲。“80後”“90後”和“00後”的中國年輕人,對中國體制的認同度越來越高。全文摘編如下:
對中國體制更有信心
25歲在讀研究生榮夏培記得,新冠在中國蔓延初期,有西方輿論把此次疫情形容爲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
“他們認爲這會讓中國發生重大動蕩,但後來我們看到,疫情成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切爾諾貝利時刻’,暴露出西方國家的嚴重問題。”
這名來自上海的“90後”年輕人通過電話受訪,語氣中透著揚眉吐氣的自信。
中國去年舉國之力成功控制新冠疫情,國內愛國意識在這個氛圍中被激起。
榮夏培強調,他對國家的熱愛始終如一,但疫情讓他感受到對比的沖擊。“你在中國是感覺到安全的,但在美國,你每天都得擔驚受怕,這是一目了然的。”
疫情在全球蔓延後,由于各國關閉邊境、取消航班,大量希望回國的中國留學生滯留海外,“00”後甯祖康就是其中一員。
他在接受采訪時稱現在他直觀的感受是:“中國經濟強勁複蘇,歐美國家還在爲防疫的事情爭執不休,我們已經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官方強調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在歐美國家疫情肆虐的襯托下,這番論述得到年輕人認同。
留學生林裕瑩說,經過這場疫情,她對政府處理緊急公共事件的能力充滿信心。“這麽大一個國家,那麽大的人口基數,完全控制了疫情,真的是很不容易,反應已經非常迅速了。”
而西方政要把新冠稱爲“中國病毒”,並以疫情爲由攻擊中國,讓她感到不可理喻。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危機狀態下,國家的表現優劣與國家的治理能力密切相關,中國在處理疫情上表現得非常好,尤其是相比作爲國際政治舞台領導者的美國在處理疫情時的混亂,這讓中國年輕人對中國的體制更有信心。
複旦大學社會學教授于海在受訪時也指出:“中國年輕人對自己的國家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進而有更多的熱情和熱愛,這是確實的。”
這種信心也讓一些年輕人不再被謙虛、客氣和隱忍的價值觀所束縛,而是更積極地去反擊西方。去年,以“戰狼畫手”自稱的“80後”畫家烏合麒麟,以其具有強大沖擊力和諷刺西方國家的時政畫一戰成名。
他對“戰狼式”的立場毫不避諱,在一條公開的微博中,他寫道:“既然有人稱我做戰狼畫手,我一定幫你們撕咬出一些空間,讓更多的愛國青年無懼光明正大地表達自己看法。”
對美國雙重標准愈發反感
上一任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極限施壓,在中國民間形成排斥和抵觸,年輕人升溫的愛國主義中,夾雜著對美國的複雜情緒和觀感。
抗疫時代湧現的愛國意識和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反感,在赴美中國留學生當中更爲強烈,他們接觸的外國文化和語言,並沒有讓他們更願意接受西方的思想,反而更認同中國的制度。
甯祖康兩年前赴美留學,正好經曆中美關系急轉直下。特朗普政府在香港、新疆、疫情等問題上對中國的指責,在他看來“完全沒有道理”。
他受訪時以“雙標”,形容美國輿論對香港“反修例“風波和特朗普支持者占領國會大廈采取的不同立場。他也稱,他的同學曾在美國海關被檢查社交賬號、手提電腦,“赤裸裸違反他們(美國)口中的人權和自由”。
對于“一出國、更愛國”的現象,中國學者認爲,這值得西方社會反思。儲殷指出:“這些人其實應該更了解西方,而且很大程度上希望向西方學習,爲什麽在西方社會待了幾年後,反而産生了複雜的情緒?”
有分析把中國年輕人的民族主義熱情,歸結于中國從娃娃抓起的愛國主義教育。不過,受訪的中國年輕人不認同這樣的判斷。榮夏培堅信:“民族主義恰恰是被美國糟糕的、嚴重缺乏尊重的態度所激發出來的。”
林裕瑩,這名在中國快速發展年代成長起來的“90後”決心讓自己對國家的熱愛付諸行動,而不只是停留在口頭。她說,畢業後打算回國發展。“中國在崛起,我希望參與到崛起的浪潮中,成爲其中的一朵浪花。”
願以自信平和的心態同西方平等交流
雖然感受到國家的崛起讓自己更有底氣,但來自西方的偏見仍不時讓一些中國年輕人感到隱隱作痛。
甯祖康到美國後發現,身邊的美國同學對中國學生的刻板印象是“很有錢”、“數學好”,都是“模範公民”。
“模範公民”的標簽讓他渾身不舒服,這個看似褒獎的評價,讓他感到的是隱約的歧視。“我確實遵紀守法,但他們認爲,你的遵紀守法是受政府控制,你只能聽你的國家,完全沒有自由,沒有自己的選擇。”
他補充說:“他們覺得只有民主國家的民衆才會獨立思考,而中國的民衆都是被‘洗腦’,連愛國都是被迫的。”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周悅(35歲)偶爾會浏覽西方新聞網站。她總結出一條規律:“有時候每句話看起來都是無法辯駁的事實,但放在一起就讓你覺得不是味道。”
錢俊凱(32歲)也提到西方輿論對中國的評價,讓他感受到“說不清道不明的優越感”。
他對西方媒體夾帶“邪惡”用心的描述感到不舒服。“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引導你,讓你覺得中國就是一條紅色的、長著翅膀的、會噴火的惡龍。”
不過,這群在中國崛起中長大的中國人,面對他們眼中的“西方優越感”也顯露出一種自信。受訪的多名年輕人都表示他們不是“鍵盤俠”,更願意在與外國同學、同事交流中面對面理性交流。
中國年輕人因疫情受控對國家制度信心倍增,從而不再仰望西方,這是否會讓新一代中國年輕人變得內視和狹隘?
對此,儲殷指出:“中國人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高級,但也不再認同那些認爲中國的文明先天不高級的看法,開始從貶損自己的文化自卑中走了出來。”
他因此相信,中國人會以更平和、更自信的心態去學習西方經驗,並積極輸出自己的看法,用更平等的方式與世界展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