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創業夢想,加上政府積極塑造一個讓年輕人敢于冒險、創業,並有一個自由發揮、創業不怕失敗的環境,年輕人只要以“Just do it”(做,就對了)來實現創業的夢想。這或許會制造更多未來的沈望傅、未來的陳民亮,以及更多未來的年輕創業者登上《福布斯》億萬富豪榜。
2018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周二晚出爐,發現被譽爲新加坡喬布斯(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的陳民亮,排名大躍進,竟然已經幾乎跻入新加坡富豪榜前10名。
今年40歲的陳民亮是國際著名電玩産品公司雷蛇(Razer)創辦人,他在2016年才入榜福布斯新加坡50大富豪,如今以11億美元身家排名新加坡富豪榜第11。
看到這名電玩家成爲富豪榜跳級生的消息,讓我也想到最近突然引人矚目的另一電腦玩家——創新科技創辦人沈望傅,他10多年前也曾經名列《福布斯》新加坡40大富豪榜。
他們兩人是在不同年代崛起的科技奇才。沈望傅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嶄露頭角,過後也曾紅極一時,他發明的“聲霸卡”,在國際市場上風起雲湧,領一代風騷,最近則因新發明用于耳機的SXFi科技在美國獲得大獎,而再度成爲人們的關注焦點。
陳民亮則是近年打遊戲打出一個春天的首席玩家,他設計的雷蛇遊戲鼠標,讓他締造出一個幾十億元的打機王國。
身家有多少,相信對這兩名醉心于自己愛好的科技人已不那麽重要;是不是新加坡的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也不重要。重點是,他們兩人是新加坡創業的Icon,是在新加坡創業舞台上不能忽視的人物。
他們都成了整個新加坡創業界和科技界的驕傲,同樣是在科技創新領域裏富傳奇性的人物,分別代表了20世紀和21世紀的新加坡企業家。他們的成功證明了新加坡其實不乏創意創新之士,也打臉了那些“新加坡人沒有創業精神、缺乏冒險精神”之說。
無可否認,我們仍缺乏創業文化。完善的法律體系、高效的基礎設施以及極少的官僚作風,加上政府對創業者提供慷慨的資金援助鼓勵創業,新加坡簡直就是創業者天堂,然而,政府的努力仍然無法培養起創業文化。
問題是不是出在政府與人們對待創業的態度不同?
“不敢”創新不是沒有理由
新加坡的小孩都是從小被父母“嚇大”的,父母從小就告訴孩子,你不能做壞事,否則警察會捉;你不能不上學,否則長大了只能當清潔工;你一定要考好成績、一定要進好學校 、一定要上大學,否則你將來找不到好工作。
有個朋友就說,當年他大學畢業後“偷偷”出來創業開餐館,不敢讓家人知道他放棄工程師的工作。
後來被父母發現了,罵他“不務正業”,不當工程師去當廚師。
陳民亮27歲時毅然放棄當律師,成立雷蛇公司也是“偷偷摸摸”的,如今他已成爲“遊戲大亨”,不知他父母作何感想。
上一代父母的傳統想法,大學畢業生最好去當律師、醫生,不然工程師、教師也可以,就是不能出去創業,因爲“做生意”是書讀得不好或沒讀書的人唯一的出路。
父母希望孩子有份體面、穩定的工作沒有錯,年輕人有創業的夢想也沒有錯,但新加坡人才短缺,有許多工作等著人們去做,如果大家都跑去創業,誰來填補這些空缺?
有個外國朋友曾經這樣調侃新加坡人:你們樣樣受到政府妥善的照顧,許多人生活悠哉遊哉,想做點小本生意都提心吊膽,深怕不成功就跌個鼻青臉腫,甚至無回頭路。
我不完全贊同他的看法。就像我也不同意有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饑餓感,所以不想冒險”一樣。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因爲時代改變了,“創業”已漸漸成爲現代新加坡年輕人的時尚,一份安穩的工作已經不能滿足所有擁有更大夢想的大學生。
這一代的年輕人,除了厭煩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文化,他們更明白企業內能夠成功創富的,也不過是金字塔上那幾個職位。
調查顯示,受訪的新加坡千禧世代,有一半以上表示不會以打工拿薪水來累積財富,他們更傾向于投資做生意來累積資産。
年輕人的創業夢想,加上政府積極塑造一個讓年輕人敢于冒險、創業,並有一個自由發揮、創業不怕失敗的環境,年輕人只要以“Just do it”(做,就對了)來實現創業的夢想。這或許會制造更多未來的沈望傅、未來的陳民亮,以及更多未來的年輕創業者登上《福布斯》億萬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