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倉颉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是《淮南子·本經訓》中所說的原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倉颉造字的時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裏發出了哭聲,《荀子》、《韓非子》等古典書籍也驗證了倉颉造字的可能性,這種傳說影響深遠。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在曆史長河中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關于漢字的傳說也比比皆是,倉颉造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我們所知道的是,漢字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不經過時間的磨練是很難制造成功的。
倉颉的存在與否
有很多人懷疑倉颉這個人是否真正的存在,《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衆矣,而倉颉獨傳者,壹也。”所以可知倉颉這個人是存在的,他在漢字從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倉颉造字,這個傳說可能是假的,因爲文字是在人類集體勞動成果中記錄信息生産出來的産物,靠倉颉一個人是無法制造成功的。
爲什麽新加坡用簡體字?
1965年新加坡建國後,新加坡政府確定了以英語、普通話、馬來語、泰米爾語爲官方語言的語言政策,我們都知道新加坡華人衆多,所以普通話應該成爲新加坡用的最多的第二語言,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因爲很多的華人都是來自廣東和福建的,他們的語言並不如普通話那麽標准,也不是那麽好理解,所以學生們必須學習普通話,方言和英語。
新加坡在後來普通話的推廣中也發現了繁體字的不好用,所以也決定在全國大力推行簡體字,一九七九年,中美關系正常化,便完全采用了中國的《簡體字總表》。
在華語運動的推進之下,新加坡的簡體字取代了繁體字,同時漢語拼音也取代了台灣的注音符號,以普通話爲主要語言的家庭數量大幅度上升。
爲什麽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馬來西亞人口華人的文化困境比新加坡人要困難得多,因爲馬來西亞的華人占比極少。華校教師總會主席的林連玉呼籲說:“華文中學是華人文化的堡壘,津貼金可以剝奪,獨立中學不能不辦。”之後所有不願意接受改造的華文中學都變成了獨立中學。
1972年,文字簡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很多馬來西亞華人也成立了簡化漢字委員會,大力推進簡化文字運動,之後的1982年,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也效仿中國和新加坡成立了《簡化漢字總表》。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漸漸地華文中學也歸于了馬來西亞國立中學,這標志著華文中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此有越來越多的華人使用簡體字了。
港澳台使用繁體字的原因
香港,澳門,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受到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但主體依然是華人,他們用語言文字的方式沒有改變,所以沒必要簡化漢字。
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門分別回歸,而那時的香港澳門已經錯過了漢字簡化運動,也沒有新中國掃盲的需要,而用繁體字也是他們制度文化自信的表現,可以說香港澳門簡化漢字的動力不足。
我們再來看看台灣,那時候國民黨反攻無望,漢字問題也成爲了政治問題,台灣也錯過了漢字簡化運動,而那時台灣奉行一個宗旨,大陸贊成的他們絕對反對,國民黨十中全會提出簡化漢字的方案,但是因爲大陸率先實行了,所以這個方案也就不了了之。
隨後的1966年,台灣發動了文化複興運動,堅決抵制任何簡體字,所以台灣人用繁體字也變成了台灣傳承文化的必然要求。
總結:
在新的世紀,我們與港澳台地區的密切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隨著文化和思想的進一步溝通,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實現書同文,車同軌的夢想。
參考資料:
《淮南子·本經訓》
《荀子》
《韓非子》
《簡化漢字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