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
內容簡介
從無人機到衛星,從導彈防禦系統到網絡戰,以色列在將新技術應用于現代戰場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獨霸中東》爲我們展示了這個僅有 800 多萬人口的小國是如何長期身處戰爭環境而不斷適應戰爭形式的變化,並成爲 21 世紀的新型強國。作爲 21 世紀探索戰爭模式的先鋒,面對不斷變化的戰場,以色列研發出許多新型武器,並通過改裝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續性和致命性。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這些的?這些研發成果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會産生哪些影響?作者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並同以色列國防體系保持著密切聯系,本書可以說是一份來自前線的調研報告。
作者簡介
雅科夫•卡茨,《耶路撒冷郵報》主編,哈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講師。曾擔任《耶路撒冷郵報》的軍事記者和國防分析員近十年,與人合著有《以色列與伊朗:影子戰爭》。現居耶路撒冷。
阿米爾•鮑博特,以色列主要新聞網站瓦拉網的軍事編輯和高級國防分析員。曾擔任以色列《晚報》軍事記者。現居以色列南部小城萊哈維姆。
譯者簡介
王戎,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希伯來語講師,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以色列國防軍研究,已出版《以色列概論》和譯著《以色列:一個民族的重生》。
書籍摘錄
前言(節選)
“把望遠鏡給我。”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本尼·甘茨中将吩咐他身旁的军官。他将眼睛对准目镜,对焦到几英里外的画面,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甘茨正在卡比爾山上做著他最愛做的事:進行區域評估,觀察這個他要保護的國家的每一寸土地。
向北望去,他清楚地看到敘以邊境上黑門山白雪皚皚的山峰。向東轉 90 度,他看到約旦,把望遠鏡角度調低一些,還可以看到居住有 13 萬巴勒斯坦人的小城納布盧斯。
從望遠鏡中看到的這些畫面在提醒他:以色列太小了!甘茨站在那感慨道:這裏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可言,敵人近在咫尺。
“那是什麽?”甘茨向地區旅旅長尼姆羅德·阿洛尼问道。和总参谋长一样,阿洛尼的军旅生涯也是从伞兵部队开始的。甘茨用手指着那个方向说道:“那里!那个满是窗户的白色大型建筑是……?”
阿洛尼把挂在胸前的槍挪到一邊後,也拿起望遠鏡對焦,然後說道:“哦,那是一個商場。”
納布盧斯不是普通的巴勒斯坦城市。在始于 2000 年的那場被稱爲第二次因提法達的騷亂中,納布盧斯成爲以色列通緝犯的大本營。當時甘茨所指揮的師專門負責約旦河西岸的安全,
來自伊斯蘭“聖戰”組織和哈馬斯 的激進分子在納布盧斯老城(也稱爲卡斯巴城)的石頭迷宮中建立了許多炸彈實驗室和指揮所。卡斯巴城最早由羅馬人修建,後來經馬穆魯克人和土耳其人擴建,擁有複雜的地道網絡和隱蔽的藏身處,爲逃亡的激進分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以色列國防軍經常被派到這座城市實施突擊行動,搜捕激進分子。但近年來,納布盧斯發展迅速,激進主義處于曆史低點,國防軍也明顯減少了在這座城市的活動。
第二次因提法達之後的幾屆以色列政府,都試圖同巴勒斯坦人就和平協議進行談判。 2008 年,時任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向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解决方案,但遭拒绝。 2009 年,爲了重啓和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同意冻结定居点建设,这是以色列前所未有的举动。最终,虽然双边对话得以重启,但还是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2012 年甘茨此次視察邊境時,位于納布盧斯的巴勒斯坦證券交易所的指數創下新高,而當時阿拉伯世界的證券市場普遍處于熊市。因新一輪和平談判即將開始,人們對此抱有很大希望。
當然,甘茨這時視察約旦河西岸還有另一個目的。
幾年前,發生在突尼斯的街頭抗議活動像野火般迅速蔓延,“阿拉伯之春”由此誕生。穆阿邁爾·卡扎菲在利比亚被捕并被处决;胡斯尼·穆巴拉克在埃及的统治被推翻;巴沙尔·阿薩德開始同反政府武裝作戰,敘利亞這場血腥和充滿爭議的內戰直到今天還在繼續,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伊斯蘭國”和全球“聖戰”組織的崛起;在黎巴嫩,真主黨不斷囤積先進的武器裝備,這支威脅以色列的力量不再只是遊擊隊,而逐漸成爲一支成熟的武裝力量。
以色列國防界很擔心這種不穩定局勢會繼續蔓延,甘茨想要確保約旦河西岸的穩定,如果不能,以色列國防軍必須時刻做好作戰准備。
甘茨一開始並非總參謀長的人選,但由于第一人選被認爲資曆不夠,他很意外地獲得了這個職位。
所以,已經退休的甘茨被召回,穿上熟悉的軍裝,接受了這一要職。
他曾和人們說:“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我的戰士們待在前線。”
聽取了幾個軍情簡報後,視察結束。甘茨登上他那輛裝甲吉普車的後座,准備前往附近的直升機停機坪。他的隨從參謀開始有些緊張,和往常一樣,甘茨在時間上已落後于行程安排。吉普車離開基地,開上一條顛簸小路,繞過小山,從車上可以看到山上的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定居點房屋的外牆都被刷成白色,屋頂都是紅色的。
“停車!”甘茨突然對司機說道。
“怎麽了?”司機望著眼前徑直穿過約旦河西岸中心地帶的荒無人煙的道路。
總參謀長語氣更加堅定地重複道:“停車。靠邊停在那吧。”
司機迅速一腳刹車,將車停了下來。
總參謀長對隨從參謀說:“給我接通尼姆羅德。”尼姆羅德就是剛才陪同他視察的地區旅旅長。接通後,甘茨拿起電話說道:“尼姆羅德,我的吉普車被路邊炸彈擊中,我受傷了,我的一名戰士被劫持。”阿洛尼還沒來得及回答,甘茨就挂掉了電話。
甘茨走下吉普車,看了看他那塊銀色的百年靈手表,然後坐在旁邊一塊石頭上。他撿起一根樹枝,抖落上面的塵土,一邊用手折樹枝一邊說道:“現在我們開始等他們。”
幾分鍾後,一群全副武裝的戰士出現在道路上,開始搜尋“被劫持”的戰友;幾輛軍用悍馬吉普車開到附近的高地,車上裝有顯示附近所有軍力部署情況的等離子顯示屏;天上還傳來無人偵察機的引擎聲。
時間在流逝,甘茨一邊看著這些戰士,一邊看著自己的手表。 10 分鍾後,阿洛尼出現在他跟前,但甘茨並沒太多話要同他說。
“好吧,辛苦了,再見!”說完,他登上吉普車,只留下一團揚起的塵土。
這只是甘茨一個普通工作日,但他想利用這個機會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中東局勢極爲混亂,以色列國防軍指揮官必須確保部隊能夠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
甘茨說:“鑒于地區的不穩定程度,下一次戰爭來臨時,我們很可能沒有太多預警時間。但我們會獲得勝利,因爲我們的戰士已做好准備,他們還擁有最好的科技支持。”
以色列有不少軍事科技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從那天下午甘茨組織的突擊演習中我們已經可以領略到幾分以色列軍事科技的風采。
首先趕到現場的悍馬吉普車內配備的等離子顯示屏是國防軍所使用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的一部分,這一具有革命性的系統被稱爲“查亞德”(Tzayad),希伯來語中是“獵手”的意思。該系統工作原理同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類似,但不同于導航系統,它能夠精確顯示所在地區所有軍力的確切位置,並能夠區分友軍和敵軍。如果一名戰士發現一個敵人的位置,他只需在電子地圖上標注該敵人的位置,這一信息就可以馬上出現在該系統所有用戶的屏幕上。
這一科技正在改變作戰方式,帶來明顯的戰場效果,它大大縮短了從發現敵人到開火之間所需的時間(也稱爲“從傳感器到射手”的周期)。“查亞德”系統的准確性及其在以色列國防軍的成功運用已被廣泛認可。 2010 年,澳大利亞爲采購該系統支付了 3 億美元; 2014 年,一個拉丁美洲國家投入 1 億美元購買該系統。
在營救“被劫持”士兵的演習中,匆忙跑到現場保護總參謀長的戰士所持的是以色列武器工業公司(IWI)研發的“塔沃爾”(Tavor)突擊步槍。由于重量輕、精度高、尺寸小,“塔沃爾”突擊步槍已取代美式 M-16 突擊步槍成爲以色列國防軍的首選武器。自從該步槍在以色列服役以來,從哥倫比亞到阿塞拜疆,從馬其頓到巴西,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甘茨那輛在假想中被炸彈襲擊的吉普車裝備有普拉桑·撒萨公司设计和生产的防护装甲,这家以色列公司位于动荡的黎以边境附近一个小型基布兹 內。
20 世紀 80 年代,這家公司成立于該基布茲的白色粉刷外牆房屋和猕猴桃果園中,憑借極具創新性的裝甲迅速引起以色列國防軍的注意。通過使用高密度複合材料,這些裝甲能夠在不顯著增加車輛重量的情況下爲車輛提供防護,減少火箭助推榴彈(RPG)和簡易爆炸裝置(IED)帶來的傷害。
美國先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開戰,在戰場上,簡易爆炸裝置很快成爲造成美軍傷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撒薩公司的訂單量猛增,公司利潤也很快從 2003 年的 2300 萬美元上升到 2011 年的 5 億美元。
在納布盧斯上空,以色列國防軍無人機在密切監視這座巴勒斯坦城市和附近以色列軍隊的部署情況。 2011 年初,以色列國防軍啓動了“天空騎士”計劃。隨著該計劃的推進,每個野戰營都配備了輕型“雲雀”(Skylark)無人機。研制這款無人機的是以色列主要國防承包商埃爾比特系統公司(Elbit Systems)。“雲雀”無人機的發射方式就像橄榄球四分衛發球一樣簡便,它所提供的近距離情報對于步兵作戰行動至關重要。該無人機的列裝進一步鞏固了以色列在無人機和無人系統研發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從衛星到導彈防禦系統,從無人機到網絡戰,以色列在現代戰場的各項軍事技術領域都處于世界前沿。作爲一個僅有 800 多萬人口的小國,以色列如何成爲一個世界軍事強國,並研發出改變全球戰爭方式的科技?這正是本書要講述的故事。
由于以色列的成功,許多航空航天業巨頭、武器制造商甚至國家政府紛紛來到這個猶太國家取經,學習創新、驅動力和科技的獨特結合方式。
美國、法國、英國、印度、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的大型企業,經常同規模遠小于它們的以色列國防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60 年前,以色列的主要出口産品是橘子和假牙,而今天,已變成電子産品、軟件和先進醫療設備。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根據英國簡氏信息集團的軍事貿易出版物的統計,以色列是世界六大武器出口國之一,僅武器一項就占到該國出口總額的 10% 。 2007 年以來,以色列軍火的年均出口額約 65 億美元。 2012 年,以色列 1000 家軍工企業共出口了價值 75 億美元的軍火,創造了新的紀錄。
盡管國家很小,但以色列的科研投入比例列全球之首,占國內生産總值約 4-5%。在許多排名中,以色列都持續被列爲全球最具創新性的國家。龐大的科研投入中有大約 30% 用于軍事類産品,相比之下,德國該比例只有 2% ,即便美國也只有 17% 。
對于以色列,著名報刊專欄作家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法裏德·扎卡利亚曾这样写道:“它的武器更加先进,通常比对手的武器要领先一代。以色列的技术优势对现代战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這就是本書試圖回答的主要問題。我們將通過介紹以色列具體的武器和戰術的發展曆程來作答。每一種武器都是因時因勢而出現的,武器的發明者擁有不同的靈感和動機,並借鑒了這個國家諸多的民族特性,而這一切又共同創造了以色列獨特的創新文化。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特性能獨立存在,以色列能成爲一個軍事大國,離不開這些民族特性的共同作用。
題圖爲 2016 年 3 月,戈蘭旅的新兵訓練(以色列國防軍提供),來自:《獨霸中東》